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苍狼国度 > 第四十五章 往事

第四十五章 往事

“或许,我可以帮上忙呢。”

正当账内诸人心情沉重,眉头紧锁之时,一个声音自莫粦身后传来,那不是草原上的达坦语。

纳术看向在莫粦左后方坐着的兆骞。他知道,用中土夏人的语言发出的声音来自于这个年轻的速慎人。

他面色平静,目光微聚,静静地盯着兆骞。

此时,萧未平、莫粦、雪不台、卓尔马罕、怯烈、拔野古也尽皆转头望向兆骞。

兆骞目光坚定,平静的与纳术对视着。

“你,能做什么?”

片刻之后,纳术用略显生硬的夏语淡淡吐出了几个字。

“我能游说海平国当道诸公,说服其与贵部结盟,帮助铁炎部族诛灭塔依尔人!”兆骞铿锵有力的说道。

结盟?这个速慎人是想要说服哈剌温山东边的城居之国与我们铁炎人结盟?好大的口气!

想及此,他眉头微微一跳,再次淡淡的开口道:“哦?你,凭什么?”

“就凭我兆氏乃海平国白鹿贵族,家父兆翰乃正四品奋武将军、牙关都知兵马使!”兆骞自信道。

“白鹿贵族?”莫粦看着兆骞疑惑道,他并不知道何为白鹿贵族,也不知道其背后所代表的的重大意义。

但账内却有人知道。

“哦?白鹿贵族?看来小友的身份当真是不简单呐?”

萧未平适时的开口,他一边微笑的盯着兆骞上下打量,仿佛要重新估量他一番,一边微抚颔下山羊短须,呵呵笑道。

“萧薛禅,何为白鹿贵族?”莫粦配合的发问道,难得兆骞有了吐露身份的打算,他要借此议事之机一并探个明白!

“据萧某所知,海平国自开国两百年来,奉行骨相之制,凡为官者,必先有骨相,正所谓无骨则无官是也。”萧未平缓缓开口道。

他年轻之时,曾在昆朝礼部为礼部侍郎冯玉清的幕僚,亦曾常随冯玉清出使天下诸国,海平国正是其常出使的重要邻国之一,故而他对海平国之历史、礼仪、制度知之甚深。

“骨相之制又是什么?”莫粦再次发问道,他是第一次听萧老头说起这种制度,从前,萧老头讲的更多的是中土见闻、纵横之术和兵家之学,对海平国所讲不多。

“所谓骨相之制,乃海平国太祖宇烈蒙建国之时所定之制度,其目的意在稳固开国八大部族之地位,当知,海平国开国之速慎大部有八,分别为宇烈部、伊楼部、戈纳罗部、颇六韩部、赫图部、薄奚部、穆陵部、符离部,而宇烈部实力最强,其主宇烈蒙亦是雄才大略,故而被推举为联盟之长,后来,中土内乱,速慎八部趁机据有海东之地,开疆立国,宇烈氏顺理成章的成为王族,但据土立国,其余七部出力甚大,若无七部支持,宇烈氏断然无法建立国家,成为王族,为了赏赐功臣,也为了继续得到七部的支持,以便坐稳王位,宇烈蒙与七部之长歃血为盟,定下骨相之制,第一等为虎骨,宇烈氏王族是也,第二等为熊骨,七部贵族是也,第三等为鹿骨,乃从七部贵族中渐次分化出的氏族和其他较早归附的七部外之速慎部落是也。”萧未平一口气说了许多,他停顿了一会儿,拿起身侧的皮囊喝了一口马奶。

待他要继续述说时,兆骞抢先道:“先生博学多识,对我海平国之事当真所知甚多,接下来,就由兆某来说吧。”他之所以打断萧未平,抢着由自己述说,就是为了向纳术证明自己的身份,打消他的怀疑,因为,他接下来要说的,非是世家大族,断然不可能知道的如此详尽。

“萧先生所说八部之事确为属实,然当今之世,除王族宇氏外,我海平国却只有五姓熊骨大族了。太祖建国后,八部共治国政,王族宇烈氏以下,实力最强者乃伊楼部,太祖在位二十年,伊楼氏势力不断膨胀,渐有威胁王族之势,到太祖崩殂,太宗继位之时,伊楼氏竟想要清君侧,兴废立君王之谋。太宗五年,已然卧薪尝胆了五年的太宗大王联合被伊楼氏欺压的其余六族,趁秋日王都外八族狩猎之时,突然一击,于围场之内尽数斩杀了伊楼氏诸人,史称围场之变。太宗大王城府深沉,以灭伊楼氏之威,于剩余六族中行扶弱压强之策,渐次开始扩户口、收私兵、削减大族封地、逐一分化瓦解戈纳罗、颇六韩、赫图、薄奚、穆陵、符离这六大氏族的氏族部落组织,使六族内得以分化出无数的中小氏族,太宗以他们的功业、氏族实力、首领才智,分别定出他们的骨相,定中等氏族骨相为鹿骨,小氏族骨相为马骨。从此之后,骨相便分为虎骨、熊骨、鹿骨、马骨四等。为了加强王族之权,太宗又下“降骨令”,规定凡骨相者,两代必降,如其父为熊骨,其所生诸子可皆为熊骨,然只有其中一人可被其父定为家族继任之长,此继任之子所生诸子也仍为熊骨。但其父所生未被定为继任之长的其余诸子,他们所生的诸子则尽皆降等为鹿骨,如此类推,以期数代之后,骨相之族日减,便可保君王大权不失,太宗还另设统管四等骨相的大中正府以管理相籍。”

兆骞微微一顿,看着莫粦和纳术都在认真倾听,而萧未平也适时的将他所说翻译成达坦语告知雪不台等人,于是他便接着说道:

“其后经世宗、圣宗两朝三十余年崇文革新,我速慎之海平国渐成类同中夏的礼仪之邦,国内大小氏族尽皆改为夏人姓氏,王族宇烈氏改为宇氏,戈纳罗氏改为戈氏,颇六韩氏改为韩氏,赫图氏改为赫氏,薄奚氏改为薄氏,穆陵氏改为穆氏,符离氏改为符氏,当然,我兆络韩氏出自颇六韩氏,亦改为了如今的兆氏。”

“又过百年,我国文治渐昌,文官做大,武将受到欺压,而此时边患四起,北方玄鬼诸部、东南高余国屡来侵犯,而以符氏为首的文官势力却不顾国情,一味打压武将力量,生怕其夺权做大,于是,以戈氏戈舜谋、韩氏韩玄威为首的武将势力发动政变,屠灭符氏势力,大索内外依附符氏的文官家族,囚禁符氏扶持的二王子宇明疆,其后,戈舜谋扶持大王子宇明宏登上王位,是为平宗大王,戈舜谋以统军大都护之位总揽海平国军政大权,平宗被彻底架空,我海平国从此便进入了武人时代。”

“符氏即灭,我国从此除虎骨王族外,就唯有五姓世传的熊骨大族了,又过三十年,戈舜谋、韩玄威相继病逝,戈舜谋之子戈清雄继其父之位为大都护,执掌我国大权,戈清雄公穷兵黩武,比起其父更加嗜好对外征伐,并隐隐有恢复速慎人旧日胡俗之相,因而渐次引起上至贵族,下至百姓的强烈不满,彼时,韩氏韩文禹公任我国政事堂平章政事,为副宰相,又继其父韩玄威公之职官,为统军都护府之副都护,眼看戈氏倒行逆施,韩文禹公当机立断,上禀王族宇氏,下合薄、赫、穆三姓熊骨大族,发动政变,逼迫戈氏交出军政大权,然因戈清雄公之子戈复宗彼时仍为军中大将,在北方尚统八万兵马,为免我国发生内战,百姓生灵涂炭,故而未能诛杀戈清雄和戈氏宗族,只是和其达成合议,逼迫戈清雄公退出政事堂、卸任大都护之位、令其交出五成戈氏私兵,削减军中六成戈氏军将。此后,韩文禹公继为政事堂尚书左仆射、统军都护府大都护之位,执掌权柄,开始改革。”

“韩文禹公有鉴于武人时代,文治荒废,武将横行,土地兼并、盗匪频起、税赋沉重、户口隐匿、私兵盛行、等级森严、寒族不满、胡俗复起等诸多国之大患,十三年间,他铁腕打压戈氏势力,以防其死灰复燃,并循序渐进推进改革,他再次发扬儒家之学,大兴中夏教化,针对当时国内骨相贵族堕落贪腐,速慎人、夏人新兴的寒门家族想要入朝为官获得权力的大势,为了给海平国注入鲜活之血,也为了逼迫诸骨相贵族振奋精神、图强自保,韩文禹公先以政变所获之戈氏及其同党土地、财富封于支持他的骨相贵族,以堵其口,而后再大兴中土选才之法,颁布法令,特赐,凡无骨相者,可参加文、武定骨大考,以获马骨骨相。又规定熊骨只能五大世族为之,鹿骨被划分出白鹿和黑鹿,白鹿者乃世袭速慎贵族,黑鹿者则为马骨骨相晋升官阶至顶点的寒门家族获得,又分马骨为金马和铁马,金马者,白鹿贵族降骨后之马骨,铁马者,寒门家族定骨大考所能获之骨相是也。亦可谓白鹿贵族降骨可首先降为金马骨,金马骨再降骨可为铁马骨,如此一来,白鹿贵族便不必像从前那般被降为马骨后,再要降骨便直接被降为平民,而是可先降为金马,再次则才降为铁马,这便可暂且保住相籍,也有了喘息向上之机。此举便获得了传统世袭速慎贵族的赞同。再者,韩文禹公又出法令,废除推荐察举之制,规定有骨相者亦不得直接为官,当再参加文、武选官大考,方可获得职官。如此便可为国家选拔栋梁之才,为了不激起速慎传统贵族对选官大考的激烈反对,他又规定白鹿贵族最高可升至正三品,而前代鹿骨未分白鹿和黑鹿之时,鹿骨贵族最高只能升为正五品,此举亦拉拢和安抚了世袭鹿骨贵族。又定黑鹿贵族最高可升至正四品,金马骨可升至正五品上、铁马骨可升至从五品上,此举亦大大提升了寒门家族子弟的晋升空间。”

“因此之故,韩文禹公官制改革大获成功,获得上至世袭贵族,下至寒门子弟的交口称赞,即便他仍未能动摇骨相之制,但比之过去,则已好出太多,仍使得我国上下民心为之一振,有志之士人人发奋,以期为国效命。”

“官制改革带动着其他租赋、兵制等各项革新也依次推开,到韩文禹公病逝前,我海平国已然大为中兴,国力恢复强盛。”

“此后便是韩文禹公之子韩继兴公担当大都护执政至今了,他遵循其父革新之制,直到如今,便没什么可说的了。”兆骞停下了述说,他相信,如此的述说本国往事历史,定可使账内诸人打消怀疑,相信他白鹿贵族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