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山海九洲纵横录 > 第三十四章 玻璃初成

第三十四章 玻璃初成

对于玻璃来说,是比较重要,石闵有几块透明玻璃,其它就是器皿了,玻璃在这个时候还不叫玻璃,叫琉璃、药玉等各种名字,中国本土产的没有透明的,西方这方面技术要成熟一些,透明的玻璃可以量产,但是中国也不是没有,就是出现过,但是不多。琉璃很贵,所以不是一般人用得起的,石闵所用的琉璃被他加工成了两个单筒望远镜,石闵希望的就是制造更多的玻璃用于侦查。

石闵派亲卫打探过襄国有没有琉璃匠,但是很可惜没有,但是去洛阳却找到两个,原来是之前晋庭的玻璃匠,不过战乱逃亡大量少府的工匠都不见了,石闵还派人建康看看有没有,最好也发现真的有个琉璃作坊,石闵派人把哪里最好的工匠全家给绑了,于是就有了三个匠师,而之前的两个在教给他找来的十几个陶瓷工匠,琉璃和陶瓷本就相似,他们也学的快。于是以三个匠师和十几个工匠组成的玻璃作坊开工了,他们的主要原料有紫石、黄石、芒硝、石灰、草木灰还有铜、铁、铅,这些原材料倒是比较常见的矿物好几个都还是中药,所以都不难找。他们先是将这些用锤子全部砸碎,然后放到之前做好的模范里面,放进修建的窑里面烧制,他们用了不少木炭,石闵觉得比较热,问了一下,什么时候才好,得知要很久就不看了。过了很久,才拆模范,但是还是不能碰,要等完全冷却下来,然后打磨变的光滑。

石闵收到的各种的装饰品,但是颜色确是五花八门,但是全部都很好看,石闵看了之后,说真的还是挺喜欢的,但是这跟他想要的透明玻璃还差的远啊,果然这些都叫“药玉”,感情真的全是玉的补充品。石闵鉴赏完毕,就让冉童冉丘他们挑出物件,自己留一件,其余送羊铳等人,自己的那一件就珍藏,后面进博物馆,其它的给莫桑拿去卖。

石闵自己便跟他们开始讨价还价,说要那种透明的琉璃,不要五颜六色,可以偏绿一点,让他们想办法改一下配比,生产出来,其它颜色的可以生产,但是一点要那种透明的,就像冰一样透明,要很光滑。一说,这可把他们为难坏了,他们之前就是这么生产,只有好看的器皿皇帝和妃子才会喜欢啊,可是石闵非要他们生产出那种,他们可以说都没试过,石闵让他们试试,啥时候生产出来,让石闵去看,至于做出来的其它颜色的器皿,卖的钱他们可以拿走三成,但是这些要先把透明琉璃做出来之前,做出来有重赏。

这个时候其中一个匠师叫罗津马上说到:“君侯,要透明的玻璃不是不可以,但是做出来就废了啊,不要用了。”石闵马上问到:“为何啊?”罗津答到:“津十三岁刚刚进琉璃作坊时忘记加铜铁那些,便做出过,但是不少很透明,而且好多杂色啊,而且一点都不实,又不能用,还费钱我师父打得我半死,那琉璃坊管事差点把我赶出琉璃坊,我师父就给我交了他两个月的工钱才让我留下来。”石闵笑着说到:“你先试着做,不要管废不废钱,重要的是做出来,你说的那些问题,可以一点一点找问题所在,然后改进技艺做出来就会是透明的,只有费钱的话,也得先做,在怎么看能不能把着钱降下来。”罗津一听,喜上眉梢,就带着他们去做了。

石闵知道这些玻璃就是不耐高温,还有毒,不可以做成容器,但他现在只希望做出透明玻璃,运用到光学之上,望远镜放大镜这些都需要,而这种玻璃之前就有,在东汉时,中国便已生产出全透明的平板玻璃,王充在《论衡》中记载了一种“阳燧”,可聚日光取火,应属凸透镜的一种。汉代玻璃制作技术达到一个高峰,但是后面因为战乱而造成大量技术失传,而且这么多年技术还是沿用制作青铜器那一套,此时西方的玻璃也在进入华夏,西方玻璃因为佛教传播,加上可以量产,所以更加便宜,逐渐获得很多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