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山海九洲纵横录 > 第三十一章 苏峻乱平

第三十一章 苏峻乱平

苏峻与太宁二年王敦之乱中平乱有功,威望日隆,且手握精兵,武器精良,变的骄纵,收容亡命之徒,隐匿逃犯。中书令庾亮诛灭意图叛乱的南顿王司马宗,其党羽卞咸的哥哥卞阐逃到苏峻处,庾亮让其送还,苏峻并未听命,认为其会引发祸乱,于是固执的坚持己见以明升暗降的手段欲夺其兵权,从而逼反了苏峻,苏峻同时联合了,对朝廷已经心怀不满的祖约联手讨伐庾亮,祖约也是不顾部下的劝阻,派侄儿祖涣与女婿许柳合兵一处,正式起兵。

温峤此前在苏峻为受命下,打算率兵保卫建康,以防苏峻起兵,庾亮不许,之后的一些抵抗策略也都被庾亮否定了,导致朝廷大军节节败退,丹杨令羊曼、黄门侍郎周导、庐江太守陶瞻、卞壶皆战死,大军已经组织不起抵抗,庾亮于是带着三个弟弟和其他兵将逃往浔阳。①

之后庾亮与温峤一块商议讨伐苏峻,俩人互推盟主皆辞,后推荐征西大将军陶侃,接着联络各方将领共同讨伐苏峻、祖约。之后两军相持不下,苏峻则分派诸将四处攻掠,群情恐惧。与此同时,晋军大将毛宝打败祖涣,攻占合肥,寿春也被羯赵攻占,苏祖联军实力大损,但依旧不落下风。但是战局却颇具戏剧性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温峤与赵胤与盘踞石头城的苏峻对垒,他们听说陶侃大军已经挺进石头城②,于是胆子就肥了,派出一万步兵出战,苏峻看了毫不畏惧,立刻领八千精兵出战。苏峻自然没将这些人放在眼里,边饮酒边战,初战苏峻的儿子苏硕勇猛异常,率领十几名亲兵反复冲杀,杀退温峤大军大乱。苏峻看到自己儿子那么勇猛,心里美滋滋的,喝了不少的酒,喝的醉醺醺的却吧愿甘居儿子之后,于是单骑纵马冲向了敌军,也许苏峻忘了招呼手下,加上自己的坐骑本来就是快马,所以都没人跟上去,一看手下没跟上来,马上调转马头,返回白木坡,结果因为喝醉的原因坠马,而此时陶侃部将彭世和李千早已发现他就是苏峻,于是投掷长矛,苏峻被杀,讨伐军士气大盛,苏峻军很快溃散。

苏峻军之后在任让主持下,立苏逸为主,闭城自守。于是讨伐军展开反攻,管商等人向庾亮投降,温峤设立行台③,命全国而千石以下故吏到台。后陆晔和尚书左仆射陆玩游说匡术而降,而右卫将军刘超侍中钟雅等人则密谋带走晋成帝,投奔陶侃军,但计谋泄露,苏逸于是派任让入宫收捕二人,成帝抱着二人哭着说:“还我侍中、右卫!”不过任让还是带走并杀害了二人。赵银还派遣甘苗攻击历阳的祖约,祖约连夜带数百人逃往北方,之后历阳投降。讨伐军向石头城进攻,大破苏逸之众。温峤临阵斩苏硕,晋西军又击杀苏逸,晋成帝乘机逃出宫城,投奔温峤,诸臣见帝,顿首号泣。随后杀叛臣西阳王司马漾并其二子及彭城王司马雄。先前杀晋将刘超和侍中钟雅的任让亦被成帝处死。叛军将领张健、韩晃、马雄一路难逃,获报被诛杀。至此,苏峻、祖约叛乱全部平定。

苏峻、祖约乱平后,建康被毁严重。温峤欲迁都豫章④,三吴之豪奏迁于会稽⑤,双方争论激烈。司徒王导以为“建康王者之宅”,今特宜镇之以静”,群情自安,于是迁都之议平息,建康仍为东晋都城。之后大赏群臣。陶侃因功大为侍中、太尉、封长沙郡公;郗鉴为侍中、司空、南昌县公;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议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始安郡分;陆晔进爵江陵公,其余赐爵侯、伯、子、男者甚多。卞壶、桓彝、刘超、钟雅等死难者均加赠恤。陶侃移镇巴陵⑥,温峤还镇武昌⑦。庾亮复与成帝相见,泥首谢罪,求外镇自效,于是出任豫州刺史,领宣城内史,镇守芜湖⑧。与此同时,参与苏峻叛乱的路永、匡术、贾宁等人中途叛峻归朝,赦其罪不治,湘州刺史卞敦在苏峻叛乱中首鼠两端,受到朝廷冷落,忧愧而死。

注1:浔阳即九江

注2:石头城最先筑于楚威王七年,东汉建安十六年,吴国孙权迁至秣陵(今南京),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头城。有“东吴第一军事要塞”之称。

注3:行台,尚书台(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

注4:豫章即南昌

注5:会稽各朝代有部分变迁,东晋辖境大致相当于今绍兴市、宁波市除宁海、象山的其余地区及杭州市萧山区一带。

注6:巴陵即岳阳

注7: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后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故非今之武昌

注8:芜湖,安徽省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