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山海九洲纵横录 > 第四章 三仙道观

第四章 三仙道观

群山起伏,云海涌动,一山直插云霄,显得格格不入,山顶尖而细,不长灌木,只长一些杂草,山顶大块石头像随意放置一般,出人意料的是不知为何临顶而建石磊之观四面临风,门头石雕“三仙观”①三个大字,最高处金顶大殿,一尊坐于太师椅,穿紫色长袍,双手于胸前握着笏板②。身后站着两个戴着逍遥巾③,木簪,穿着青兰色长袍,登着云鞋的道士。另有猛虎一只,卧于旁,显得极是温顺,石雕线条细腻流畅。

高山竹林深处,住着五十来户人家,均是黄色土坯房,斑驳的木窗,有的墙边码着整整齐齐的柴禾,蹭磨得光滑的石板路上一群嬉戏打闹的孩童,扶摇直上的盘山小道,白发老道与徒弟云步向上迈去,老道感叹道:“此真乃天造地设人神共享的神妙之地,难怪鼎靖会留在这了。”“师父,师叔这三仙观,有何源流?”“三仙观,全称:‘丘王郭三仙观’,仙气顽强,示人仙意于明处,暗以指路,幽藏天机。观名以“丘”为首,是为长春真人④曾结缘做客,云游于天井山,于山顶棋石岽下棋,被呼救声惊扰,慌去驱虎救人,落下一盘尚未下完之棋局,棋局就在前面。”只见一方天然石桌一幅残局,三个石凳,黑白斑驳的棋子散落一地。“师父,那这三仙观,就是长春真人所建。”“非也,那是被救之人及其后人为感谢三仙救命之恩,于山顶处修建道观,供奉长春真人及王、郭两个徒弟。”

师徒二人,径直往道观而去,一道童于道观大门相迎,“弟子大寮见过师伯,家师于前日应邀前往卧龙山参加药王会,明日即返,出门前特交代弟子今日于上门等候,让弟子好生招待师伯。”“大寮客气了,正阳,我们先入观,拜祭三仙!”

三日后,茂密的森林,碧绿的竹海间正阳在寻访仙迹,大寮跟在身后。山泉边,两老道对弈其间,“如此说来,此子倒是颇具慧根。”开口的正是鼎靖子,“不过,师兄或许不知,师弟与此子有过一段机缘,不得为徒,一大憾事也”。老道以手抚着银须,一手飞快落子,看向鼎靖子:“即入师弟法眼,愿闻其详”。

“此子姓李名立炾,三岁患疾,访医无数,皆不愈,其外祖父王得闻与幼子王翔斌携其来此,途中夜宿在山林,遇到猛虎,翔斌持矛驱虎,刺伤,虎伤其臂,欲啃,得闻持火棍去救他,让立炾爬树,也被伤,立炾持匕首击虎中,匕首卡住,虎扑其下,此子左手抓其一脚,右手撑其下巴,以嘴咬其喉,翔斌爬起持矛刺虎,虎死。第二天,一行登上山门,立炾裹着一身虎皮,在观中待了月余,病愈,于是一行人与我辞行,月余观立炾山中所为,欲收为关门弟子,以家中独子为拒。”“那这虎是何人所杀”。“此事,师兄已知,又何必在问呢,师兄,心中有事,此局棋,师弟已胜一筹”手指飞快落子。“师弟,一筹不决胜负,此子可力挽狂澜”。“师兄,何以如此笃定,师弟我这一筹胜不了”“胜与不胜,皆在棋中,不妨细看”“师兄,这一子是扳不回我这一筹”,“世间万物,现于前为实,又非实,虚者为实,实者为虚”。

注1:道教观名,三仙观较多,侍奉三仙也多有不同,三仙通常指道教三清,也有胡(狐狸)、黄(黄鼠狼)、长(蛇)三仙,也可指其他,此处三仙指丘处机及二位徒弟王郭三人,此三仙观真实存在。

注2: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通常作为大臣朝见皇帝时,记录皇帝旨意,或者书写奏章内容,多作备忘录使用,笏板多为定制,地位不同,使用不一。道教则不受限制,道士手执笏板如对天庭。

注3:逍遥巾,原名花顶头巾,汉族民族服饰首服一种,宋代平民百姓穿戴比较多,后面有两长带下垂,后道士夏天穿戴,显得仙风道骨,逍遥自在,故称逍遥巾。

注4:丘处机,乾道,字通密,道号长春子,道教全真教掌教教主、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丘处机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并因以74岁高龄而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龙门派的祖师,1227年,丘处机在长春宫宝玄堂逝世,享龄80岁,瑞香氤氲整个北京城三日,世人称奇。元世祖时,追尊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