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和谐大明 > 第七十四章 宋应星

第七十四章 宋应星

fagaiwei成立之后,接下来自然是银行的成立。和在北/京一样,暂时先找几间屋子有个放银子的地方就行了,不久的将来黄庆准备盖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大楼来作为银行的最终落脚点,至少盖三层楼以上,而且必须装上玻璃窗户,这是最基本的配置,等以后再想到什么拉风的装饰再加上去。

银行成立了,自然就该卖股份了。和在北/京的情况差不多,卖得最快的还是民间那五成股份。南京的太监少,内官那半成也只卖出去百分之二三十,勋贵和北京差不多,积极性也很低。这些都不算事,这些人想以后买高价股份还是干脆不参与对黄庆来说完全没有关系,黄庆最关心的是民间资本参与程度,这才是决定大明未来命运的绝对主导力量。

既然资金已经到位,大明国家开拓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也是时候挂牌了。和银行一样,肯定不可能等把新房子建好之后再成立公司,只能是先找个像样点的房子挂上招牌先开张再说,现在也不需要高调搞什么开业典礼,没有像样的吸引眼球的新花样,搞起来也不伦不类,要搞也要等新房子建好之后搬过去再说。

所有的准备都到位了,自然是各种生意的规模的扩张。肥皂香皂的生产肯定要搬出自己的宅子,那里可是自己住的地方,一直搞得这么乌烟瘴气的肯定不行。黄庆决定在城外十里左右的地方专门划一大片地方作为工业区,如今黄庆在南京可以说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毕竟连中三元,这种人大明两百多年也没出过几个,再加上现在又有皇帝和朝廷背书,相信在征地这个问题上应该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香皂肥皂,玻璃水泥这些必须扩大生产规模,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也该大规模登场了。肥皂的年生产量先达到十亿块左右,香皂也要达到一亿块左右。玻璃水泥则是尽量扩大规模,尤其是水泥,这玩意将来的使用量实在太大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用上之后,黄庆要求生产能力先达到年产棉布三亿匹,丝绸八千万匹左右,这两样要大量出口,先把国外的纺织业打垮再说。这样算下来,如果顺利的话,就这几样一年就能赚两亿两左右的银子,貌似也不错了。

当然,农业生产也不能忽视,钱再多没有粮食吃可是会出大事的。南方主要是推广红薯和玉米的种植,两三年之内尽量推广到整个南直隶以及浙江福建湖广及两广等地区,北方则大面积推广土豆和玉米,不需要特别高的产量,只要一般般暂时就足以养活大明所有人了。

高产作物的推广工作黄庆准备交给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徐骥前几天已经到了南京向黄庆报到,徐骥对黄庆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有这么不可思议的成就感到非常震惊。两人一起交流了不少时间,黄庆详细地给他讲解了一番他今后的工作内容并给他布置了并不难完成的任务,并任命他为发改委下属的农业局的局长,这对在读书方面并没有什么成就的徐骥来说能当上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可算是个巨大的惊喜了。相信他能完成好自己交给他的任务,这些事就不用自己操心了。

该规划的事情都基本规划好了,现在黄庆总算有了一点当官的感觉,有什么事自己只需要动动嘴皮子,下面自然有人照着指令去做事,自己每天就这里逛逛那里瞅瞅,要么就是和美女们深入地探讨人生。黄庆忽然间有一点明白了为什么当官的时间长了就会产生腐败,这特么的不是我想腐败,实在是因为无聊啊,整天啥事都不用做钱还挣得多,不腐败一下还能干嘛?还好黄庆心里还装着一大堆事,否则整个人真的就会生锈了。

就在黄庆闲得蛋疼的时候,终于等来了自己最想见到的那个人,那就是明末最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黄庆不光只是想见见他而已,而是真的很需要这种人才。在科技方面,光讲理论知识,这个时代别说大明,就算整个世界加在一起恐怕都赶不上黄庆。但是光有理论是没有用的,要爬科技树,那就必须得动手去做。而说到动手的能力,黄庆自然知道自己的本事,搞点简单的肥皂香皂,玻璃水泥之类的还马马虎虎,但如果要搞蒸汽机之类的复杂的玩意,自己真的不知道该从哪儿入手,所以必须要有宋应星之类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都丰富的人才相助才行。

宋应星的基本资料黄庆还是很熟悉的,此人生于1587年,今年应该是五十三岁。此人看着收拾得还算整洁,并不像爱因斯坦那种科学狂人那样不修边幅,想想也正常,毕竟是礼仪之邦,又作为一个举人,当然不会像蛮夷那样无礼了!

黄庆在打量着宋应星,同时宋应星自然也在打量着黄庆。在接到圣旨的时候宋应星感觉莫名其妙,自己刚准备辞去福建汀州府推官一职,就有圣旨来让自己去新科状元手下听命。自己别说和新科状元没有任何交情,连新科状元是谁都不太清楚呢!不过好在并不是去北京,而是去南京做事,反正离老家也不远,走水路不过几天时间而已,因此才决定来看看,若是去北京的话,那就算了,装病不去呗!

看着年轻得不像话的黄庆,宋应星实在是有些自惭形秽。不是因为黄庆长得比他帅,而是因为黄庆年纪轻轻就能考中状元,而且最近到了南京还听说那可是连中三元。想想自己当年二十九岁名列江西省乡试第三,后来数次会试却都名落孙山,与对方完全不能比,一比就得撞墙了。

两人互相打量一阵,还是黄庆打破沉默道:“久仰宋先生大名,难得今日相见,晚辈深感荣幸!”说久仰真不是客套,小时候历史书上就有宋应星,确实有十多年了。

“不敢当状元爷如此称呼,下官惶恐!”黄庆自称晚辈可把宋应星吓到了,连称不敢。

“哦?那不如这样吧,晚辈呢,现在是大明fagaiwei主任,接下来晚辈准备任命宋先生为发改委下属的工业局的局长,今后晚辈就称呼先生为宋局长,先生就叫晚辈黄主任吧,先生以为如何?”黄庆也发觉这些称呼不好玩,因此决定换个自己熟悉的称呼。

“下官遵命!”以职务相称在各个时代都适用,因此宋应星自然同意这么称呼。

“那好,咱们先进去慢慢聊!宋局长,里面请!”黄庆做了个请的手势。

“还是黄主任先请吧!”宋应星哪敢走前面啊!

“宋局长不必多礼,干脆咱们一块进吧!”说着硬拉着宋应星一起进了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