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和谐大明 > 第五十七章 殿试

第五十七章 殿试

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始策问贡士于奉天殿,赐一甲三人进士及第,赐二甲进士出身,赐三甲同进士出身。其中二三甲进士各科名额不等,无定数在这场考试中,他们将面对这个帝国的统治者,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这些可怜的考生是不敢也不能抬头的,他们只能战战兢兢的答完问题,然后退出等待自己的命运。

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为我们大家熟知的,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而状元就是三元中的第三元。

当然,后来就不再搞这种像面试一样的殿试了,主要是由皇帝或大臣出题,考生在纸上答题,一般当场就会决定前三名或者前十名。

殿试在三月十五举行,殿试的地点在皇极殿。一大早黄庆就被柳如是叫醒,这次是殿试,可不能马虎了,很可能是皇帝亲自主持考试,若是来个迟到之类的,那岂不是给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父亲的事岂不是要黄?黄庆起来把仪容好好地整理了一番,终于有可能要见到朱由检这倒霉孩子了,还是尽量给他留个比较好的印象,毕竟将来有事相求嘛。

大约寅时中,黄庆和柳如是就来到正阳门前开始等候,黄庆不是来得最早的,据黄庆目测,总共参加殿试的三百进士至少已经到了两百人。

又是漫长的等待,黄庆要不是有功夫在身估计都会睡着了。看柳如是的样子,貌似很兴奋的样子,起这么早居然一点都不困?黄庆又看看其他考生,也大多都是一副兴奋的样子,估计是可能要见皇帝而显得亢奋吧?

到了卯时,正阳门开启,有专人来引导考生们进去,到了承天门前再次等候。承天门也就是后世的天安门,这一点黄庆是知道的,仔细瞧了瞧,主体结构和后世天安门差不多,整个建筑也只和后世黄庆在电视上看到的差不多,不过毛爷爷的巨型照片和两句万岁的字是肯定没有的。

又等了好一阵,承天门开启,考生在引导下陆续进入。再往里走,经过午门,端门,皇极门,终于进入皇极殿。黄庆自然规规矩矩地不会乱动,反正叫怎么做自己跟着其他人照做就行了,这么多次考试的折磨,所有考生都已经习惯了。

还好,殿试貌似不用搜身,反正又不存在淘汰这回事,自然也不用担心有人作弊。估计也没有人敢在皇帝面前作弊,那不是老寿星上吊么?

这时候有人来科普一下基本礼仪,教大家等会皇帝来了该怎么怎么做等等,别到时候冒犯天颜。

随着一声“皇上驾到!”,鼓乐声响起,和后世领导人进场差不多。不大一会,就见到一个穿着龙袍的人走了出来,旁边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人紧随其后,黄庆猜测应该就是朱由检和王承恩了吧?黄庆大略打量了一下朱由检,不过才二十九岁的人,看起来像四十多一样,如果就这么下去,估计再过几年就算不上吊恐怕也多活不了几天吧?

皇上驾到,殿内各大臣,考官,考生一齐下跪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黄庆自然有样学样。

朱由检让众人平身,众人谢过皇上各归其位。

又是一番简短的开考仪式之后,朱由检发话了:“我大明开科取士是为朝廷选拔人才,诸位爱卿皆是本次春闱的佼佼者,是大明未来之栋梁!朕不讳言,我大明如今内忧外患,可以说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今日殿试朕也不想考什么诗词文章之类的,请众爱卿今日就以我大明的现状积极建言献策,望诸位畅所欲言,就算言词间有什么冒犯之处朕也绝不怪罪!诸位爱卿,这就开始吧!”说罢抬手示意开始,黄庆明显看到他眼中浓浓的期待之色。想想也是,皇帝亲自主持殿试,不就是期望着在这里发现想要的人才么?

啊!终于不用写那种极度限制表达的八股文章了,好开心!建言献策嘛,这可是自己的强项,正好可以写出自己的计划,相信能打动极度缺钱的朱由检吧?

黄庆很快以《解放思想,提高生产力》为题,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内容早就已经想好了的,无非就是忽悠张溥和周延儒他们的那一套,核心就是让老百姓来给咱们创造财富,咱们吃肉,老百姓喝汤。咱们掌握了财富,就能赈济受灾百姓,就能养兵练兵,内剿流寇,外御鞑子!官员们能得到合法的分成,贪污腐败的发生概率就会下降,从而使吏治清明,造福百姓等等等等!如此一来,整个大明所有阶层就能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大家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长此以往,大明国势必将蒸蒸日上,大明中兴指日可待!

写完之后黄庆自己看了一遍,自觉立意清晰,条理分明,重点突出,逻辑合理,且完全具有可行性。其实基本就和新中国开国执行的那一套差不多,以现在大明的财力物力,比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几乎完全一穷二白的境况不知道强了多少倍,如果这一套真能执行下去的话,绝对很快就能达到新中国七八十年代的水平,更何况现在大明的人口比那时候还少得多,负担自然也轻得多呢!

看看没有什么问题,黄庆举手表示自己要交卷了。黄庆想过了,这个时候提前交卷出个小风头,绝对不会给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反而能让皇帝注意到自己,这应该是好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