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和谐大明 > 第四十九章 为官之道

第四十九章 为官之道

黄庆对众人的表现很满意,决定加一把火。

轻咳一声,吸引众人的注意力,黄庆继续道:“刚刚这些说的都是行商逐利之道,诸位都是读圣贤书之人,肯定是不适合做这些事的。天如兄既然花那么大的力气去拱周延儒上位,难道就没想过自己来?若是咱们有人能在朝堂说上话,以后的事就好做得多?不知天如兄以为如何?”

“温体仁在朝中一手遮天,愚兄又不得温体仁待见,如之奈何?”张溥黯然道。

“温体仁不是早就去职了么?”黄庆故意问道,其实黄庆知道哪任首辅都不会待见他这种刺头。

“继任首辅张至发和温体仁一样对愚兄同样没有好感!”张溥心想自己搞出那么多事,为当朝首辅所不喜很正常,是以淡淡的道,貌似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不后悔。

黄庆表示了然地点点头,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几句话天如兄和在座诸位想必都很熟悉吧?”说着看了一圈。

看到所有人都点头表示熟悉,黄庆接着道:“想必对这几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这里,小弟也说说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若是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天如兄和诸位海涵!”

众人经常都在一起讨论学问,这几句话当然也是讨论的内容之一,见黄庆提起这几句话,都纷纷期待着黄庆有什么新奇的理解?

其实这几句话除了北宋的张载本人,估计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理解这几句话的内涵,黄庆自然也是一样,不过反正是忽悠嘛,毕竟是从太平盛世过来的,照搬一下后世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忽悠一下这几个明朝人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喝了一小口酒润润嗓子,黄庆继续道:“小弟的理解是这样的,为天地立心,就是要建立崇高的理想。为生民立命,就是要终其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人民包括士农工商等所有阶层。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要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儒家,墨家,法家等百家之长。开万世之太平,就是要建设一个富强,文明,繁荣,和谐,美丽且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以小弟的理解第一句是根本,第二句是宗旨,第三句是方法,第四句就是终极目标!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念,也就是为官之道!不知天如兄和诸位以为如何?”黄庆也不管对不对,反正瞎忽悠呗,不过黄庆也确实差不多是这么理解的。

能以为如何?这种奇葩的理解完全超出了在座众人的想象,在一千多年独尊儒术的环境影响之下成长起来的众人一时半会是接受不了的。

“这只是小弟的个人理解,不强求天如兄和诸位接受,不过若是真要为官治理国家,那就最好照着这种解释去做,那样对大明,对自己,对百姓都有莫大的好处,否则就只能和如今的朝廷官员们一样,害人害己。”黄庆呵呵一笑。

“只是贤弟的说法过于新奇,愚兄等一时无法理解,贤弟能说得更浅显一些么?”张溥道。

“理不理解都没有关系,我们单讲为官之道。在小弟眼里,没有贪官和清官,只有好官和坏官。只要在不损害国家利益和朝廷利益的前提下,能让治下的所有人都能得利,就算你为自己捞点钱,你也是个好官。如果不能让治下的所有人都得利,甚至让治下的人利益受损,哪怕你比海瑞还清,你也是个坏官。好官越多,国家自然就越兴盛,坏官越多,国家自然就越衰败。简单来说,要做个好官,就是要让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朝廷收入越来越高,当然自己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收益。要做到这些,无非就是发展农业工业商业,那么前面小弟所说的那些就可以用上了。发展农业,降低地租或农税,提高农民,包括佃户和自耕农民的积极性,生产更多的粮食,让他们有更多的剩余粮食用于交换。发展工业,改善工匠的待遇,提高工匠的积极性,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用于交换。发展商业,鼓励商业活动,改善营商环境,让商人更有利可图,增强商人的积极性,让粮食和工业产品的交换更活跃。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良好有序的经济循环,让所有环节的人都能得利,实现共赢的局面。朝廷也可以在经济活动中收取适当的赋税,增加朝廷的收入,保证国家正常的运转。如此推而广之,大明的现状将会得到巨大的改善。如今在南直隶这块地方,依靠复社的影响力,推广这一套应该不是难事,但若是要推广到整个大明,在朝堂里没人显然是很难的。”黄庆也不管他们是不是能理解,先忽悠了再说。

“哦,对了,天如兄不是在推周延儒复出么?搞得怎么样了?”黄庆仿佛突然想到这个事一样。

“应该差不多做好,就看朝廷啥时候发圣旨了,贤弟莫非有什么想法?”张溥问道。

“小弟想见见这位周阁老,如果他能听得懂小弟的话,兴许可以帮他保住小命。”黄庆呵呵一笑。

“贤弟是说他有危险?”张溥惊奇道,不知道黄庆知道什么秘密?

“如果他不复出就没有危险,如果复出,当今皇上的德性天如兄想必了解一些吧?如今眼看大明的局面崩坏到这等境地,皇上的暴脾气你懂的,反正有什么烂事总得找个泄愤是不是?如果周阁老做得不能让他满意,结果你可以想象一下?呵呵!所以小弟见他是想救他,当然顺便看看能不能请他和咱们合作?”黄庆轻松地道。

“原来如此!”张溥松了口气,原来黄庆只是推测而已。

“听说周阁老是天如兄的老师?不知天如兄可愿意为小弟引荐?”黄庆问道。

“这个自然是愚兄的分内之事!”张溥应道。

黄庆和张溥等人又聊了些关于合作的细节,陈子龙还打听了一番黄庆种植红薯玉米的事,直到晚上大家才相互告辞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