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和谐大明 > 第四十七章 诱之以利

第四十七章 诱之以利

听了黄庆的一番推测,众人虽有点震惊,更多的是不信。

“就算贤弟说得有一定道理,不过鞑子区区数十万人,怎么能占据我汉家万里江山?”张溥质疑道。

“数十万?哈哈哈!真正的东虏鞑子哪来的数十万?不过鞑子有屠刀啊,屠刀之下,要么顺从要么死,总有些怕死的人顺从而成为鞑子的帮凶,加上那些像李永芳,孔有德,尚可喜之类的汉奸。小弟可以说,到真的打到长江边的时候,绝对不会少于数十万大军,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汉人,在鞑子的淫威之下,比鞑子多出好几倍的汉人军兵,只能唯命是从,根本不敢有任何反抗之心,反而在屠杀同胞的时候出力最大!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正统的皇帝没了,南京的新皇帝根本得不到天下所有汉人的认可,这些汉人军兵没有了主心骨,多数人只能有奶便是娘,任由鞑子驱使啦!”黄庆咬牙切齿地道,虽然理由有点牵强,但那在历史上可是事实,每每想到那段历史,黄庆就恨得牙痒痒。

众人想到鞑子入寇时就有不少汉军旗的汉人帮着鞑子屠杀抢掠同胞,对黄庆的说法信了几分。

“如今大明最需要的就是团结,士农工商所有人团结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起把大明撑起来!”顿一顿,黄庆又道:“大明在,秩序就在,大家的生命财产才有保障。大明完蛋了,不管是流寇还是鞑子,大家都不会有好果子吃。流寇来了,直接开抢,鞑子来了,不光会抢,还会杀人!天如兄觉得是不是这个理?”

张溥点点头,确实是这样,朝廷要整你,至少要给你安个罪名,还会讲个理。流寇和达子是不会跟你讲理的,他们只会跟你亮刀子,结果多半是人财两空。

“贤弟准备怎么做?”张溥问道,看看黄庆有没有可行的法子。

“很简单,把复社的三千门徒召集起来,跟小弟我一起赚大钱啊,哈哈哈!”黄庆笑道:“小弟打算搞个股份公司,你们可以以资金入股,小弟我就以技术入股,将来有机会最好把皇上拉进来,以皇权入股,剩下的股份就留给户部,那是为了让朝廷高官们不要捣乱,就当是合法的贿赂吧,具体的股份比例以后商量着办。”

“这么多人来分,那恐怕有点少吧?”张溥默算一下问道,心想就算每年能赚几百万两,这么多人来分能分多少?另外几人也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天如兄放心吧,刚开始可能有点少,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只要一切顺利,五年之后保守估计每年利润不会少于五亿两,再往后会更多!”黄庆诱惑道,确实是保守估计了,若是一切按照黄庆的设想发展,每年几十亿两完全不是问题。

五亿两?所有人都惊呆了!那是什么概念?大明朝廷岁入才几百万两,五亿两就相当于大明朝廷一百年的岁入,那不是富可敌国?不,是富可敌百国啊!听到这个数字,众人心里都一片火热。

“整个大明才一两亿人,五亿两除非把大明所有的生意全做了才能赚到吧?”张溥可不是那么容易被忽悠。

“天如兄质疑得不错,整个大明才一两亿人,而且绝大部分人都是赤贫,一年消费不到一两银子,怎么能一年赚到五亿两?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培养消费人群。大明的赤贫者都是些什么人?就是三个大户,佃户,匠户和军户,能解放佃户,大明的粮食至少增产一倍,能解放匠户,大明的商品生产能力至少提高一倍,能解放军户,大明军队的战斗力至少增强一倍,这只是保守估计,实际上只会多不会少。不过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些,咱们的目的是怎么样把他们培养成为消费者。就拿最简单的佃户来说,相信在座的基本每家都有不少田地,种地当然不会是自己下地去种,肯定是由佃户来种。作为地主,相信绝大多数都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地是我的,地里所有的出产自然而然应该是我的,至于佃户嘛,能给你点粮食吊着命,那是大爷我发善心让你活命!既然这样,佃户种地的积极性是绝对没有的,因为不管我种得多好,收获的粮食再多,跟我没有半文钱关系,所有的粮食都是地主老爷的,我努力种地有什么意义?如果所有佃户都这么想,长此以往,种出的粮食有没有种下去的种子多都不一定,最终结果就是地主和佃户双输。”

“假如让我来做地主,我肯定不会这么做,因为我知道,虽然土地是我的,但是土地本身并不是财富,只有通过种地的人用劳动和汗水才能种出粮食,粮食才是财富。我是土地的拥有者和提供者,也就是以土地为资本的投资者,粮食收获之后我有权利得到收益,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同时,我知道粮食的收获是由我的佃户通过劳动换来的,他们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如果我和我的佃户定个约定,我只收比其他地主少一半的租子,如果丰收了,租子不会增加,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歉收或是绝收,那么租子可以相对减少或全免。如果这么做,相信佃户的积极性肯定会大大提高,积极性上来了,粮食产量的增加那是肯定的,增加一倍以上不是难事,那么我的租子虽然比别人少,但是我得到的粮食一定不会比别人少,更可能比别人多,我的佃户因为看到了希望,用心种地提高粮食产量使他们自己获得更多的粮食,最终我和我的佃户都能有更多的收获,相应的大家的关系必定更加融洽,那我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我有了粮食作为资本,我还可以搞作坊,生产一些生活日用品,佃户们经过我以上的做法有了剩余的粮食,会不会用手里剩余的粮食来换我生产的日用品?相信绝大多数都会。那么这样一来,粮食是不是还是到了我的手里?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有我的例子在这里摆着,其他地主要么照着我做,要么就等着佃户跑光土地抛荒等着破产。如果照着我做,那么有消费能力的佃户就越来越多,如果破产那么土地就会被我低价收购,最终结果还是有消费能力的佃户越来越多,这样不就培养出了一个消费人群了么?不要小看了一个人创造价值的能力,一个用心劳动的人一年创造的价值不会低于二十两银子,如果有一半拿来消费,一亿人就是十亿两,诸位还觉得五亿两多吗?而且只要稍微拓展一下思路,赚钱的生意还有很多,只是暂时想不到而已,但是这不是问题,我能想到啊!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