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十二章 帝王之行,始于用人

第十二章 帝王之行,始于用人

时间一日一日过去,朱慈煊和沐忠亮的关系日渐融洽,与沐天波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这沫天波果然不愧是实用主义者,即使《资治通鉴》也只是挑着学习,许多章节都是一略而过。

这一日,朱慈煊的《资治通鉴》学到了汉刘邦卷。

沐天波捧着书念道: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

信辞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耶?’

汉王曰:然。

信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

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沐天波读到这里,停了下来,眼神带着希翼之光,望着朱慈煊问道:

“殿下觉得我大明与昔日的大汉比起来如何?”

”装逼的机会又来了。古人迷信天降神童,自己若是说出让他心满意足的答案。想来定然又能加分不少。”

朱慈煊心中大喜,轻轻道:“以学生看来,只怕不如吧。”

沐天波脸上飘过一缕喜色,问道:“殿下说来听听?”

朱慈煊语气稍大一点,道:“学生昔日听吴太傅说过,汉王虽然被项羽封在了汉中,被三秦王压制,难有出头之日;但文臣武将皆是忠心耿耿,上下一心,人人都想打出关中。”

顿了顿,咬了咬嘴唇,发出轻微的声音:“但是我大明却非如此,”

沐天波眼睛又闪过几道光,点了点头,伸手止住了他,沉声道:“殿下能看到这些,实属不易,不过这些话以后只能在肚子里,却再也不要说出来。”

朱慈煊知道南明上下都在争取孙可望‘回头是岸’,当即重重点了点头。

“汉王不如项羽,为何能得天下?”沐天波淡淡一笑,捻了捻胡须。

“这些道理,古今中外论述多如牛毛,自己随便从知乎上背几条下来,就能装逼了,”

朱慈煊心中发笑,抬起头,朗声道:

“因为汉王能知人善用。”

沐天波眼神又一亮。

朱慈煊心中暗暗得意,续道:

“记得吴太傅曾跟学生讲过汉王的故事,汉王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

‘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不如韩信。

可是,他能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岂有不败之理?’”

沐天波抚掌赞道:“殿下小小年纪,能记住这些,真是大明之福。”

”都是吴太傅教得好。“朱慈煊很知趣得将功劳退给了前任老师。

沐天波叹息道:“吴太傅忠心为国,可惜为奸人所害,真是可惜,可惜。”

“那奸人是谁?是秦王吗?”朱慈煊忍不住追问。

沐天波啊了一声,抬头望了望屋外,摇头道:“殿下尚且年幼,朝中之事,暂且不用挂在心上。”

“学生明白,秦王如今势大,自然动不得。”朱慈煊轻轻叹了口气。

“殿下少年老成,当真难得。”沐天波欣慰得点了点头。

“但是那些帮凶,难道也动不得?”朱慈煊反问了一句。

沐天波皱了皱眉头,问道:“这些,都是谁告诉殿下的?”

“学生虽然年幼,但是非黑白却已经能分清楚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那些害了吴太傅的人断不会有好下场的。”

沐天波说到这里,想了一会儿,才道:“想必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接受上苍的惩罚了。”

“学生只希望来的快些。”

“殿下能分辨是非,是为大善;但是帝王之术,在于平衡。帝王眼里,没有所谓的真正是非,只有利害。”

沐天波侧头望了望旁边抄写的沫显亮,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口吻。

“这话如此腹黑,自己如此年轻就懂这些,只怕与自己八岁清纯懵懂善良形象不符。”

朱慈煊心中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却只能假装喃喃道:“这个,学生不甚明白。学生只希望忠臣有好报,奸臣应该杀了。”

“殿下年幼,加上心地善良,如此之想在情理之中,”

沐天波笑着捻了捻胡须,指着《资治通鉴》,大声道:“殿下若能将资治通鉴里面的精要都掌握,自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朱慈煊嗯了一声,躬身道:“学生谨遵老师教诲。”

沐天波拿起资治通鉴,望着上面的文字,悠悠道:

“资治通鉴记录了上百位君王的事迹,你可以从这些君王上学到许多,但是老师希望你能向汉高祖学习。”

汉高祖是何许人,厉害不得了。

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奴隶出身的皇帝石勒,曾说:

“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

可见汉高祖刘邦之强。

但自己是朱家子孙,自然不行,朱慈煊摇头道:“学生倒不觉得,学生认为应该向太祖学习才对。”

沫天波摇头道:“太祖兵法、谋略、用人之才皆冠绝当世,乃是天授而成,不可学也。汉高祖的兵法不如韩信,谋略不如张良,政略不如萧何,而其能得天下,全依赖其用人之道。”

说到这里,重重说道:“殿下若想一展胸中抱负,非学会驾驭善用能人不可。”

他将驾驭和能人两个字说得特别重。

朱慈煊自然明白沫天波的话,能人要善于驾驭,若是驾驭得好,自然事半功倍,但若是驾驭不好,容易反噬,就如玄幻小说中的诛仙剑一般。

当即点了点头,低声道:“老师的话,学生定当谨记在心。”

说着双眼发出好奇之光,问道:“刘邦能得天下,手下有韩信、张良和萧何,依着老师看来,如今我大明谁可谓韩信,谁可谓张良,谁可谓萧何?”

沐天波沉思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初汉三杰,皆是千年才出的人才,可遇而不可求;能得其一便是侥幸,岂能三者俱全?

若勉强而论,以老师浅见,晋王统帅三军可谓韩信,秦王治理后方,可谓萧何。只是帝师张良算无遗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却是没有合适人选。

即使如此,四年前,晋王和秦王精诚联合已经打得满清节节大败,可惜,秦王一念之差,最后功亏一篑。”

说完,重重叹了口气。

原来在数年前,永历政权接受了大西军孙可望和李定国联合抗清的建议,定都安龙府。不久,以大西军余部为主体的明军对清军展开了全面反击。

李定国率军八万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击毙”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复广西全省;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阳大捷,击毙”清“敬谨亲王尼堪,天下震动。同年,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川东。孙可望也亲自率军在湖南取得辰州大捷。

东南沿海的张煌言、郑成功抗清军队也乘机发动攻势,接连取得一连串胜利,并接受了永历封号。

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恢复到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两省大部,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出现了南明时期少有的兴旺之象。

但后来因为秦王孙可望嫉妒晋王李定国功高,逼其出走,大好局面就此丧失殆尽。

朱慈煊见沫天波面色凝重,知道他定然为此事心痛惋惜,不敢出声发问。

许久,沐天波才叹息道:“我大明人才辈出,从秦王到晋王、蜀王、延平公。这些人若是能用好,恢复大明江山指日可待。”

说到这里脸色更忧,重重叹气道:“可若是驾驭不住,则可能引发大乱。”

朱慈煊心想,这几个大大都有独立募兵能力和财权,已经是地地道道的军阀,如何能以普通臣子看待,

虽这么想,嘴巴上却说着冠冕堂皇的政治话语:“这些人都对大明忠心耿耿,学生相信在父皇和老师的谋划下,定能将他们团结在一起。”

沐天波听了一怔,嘴角露出一缕笑容,低声自语:“但愿如此吧。”

朱慈煊没有点破,心中叹了口气,便继续与沫天波讨论用人之道。

经过一番讲解和争辩,朱慈煊大有收获,不仅加深了用人方面的见解,更听到了南明重臣李定国、刘文秀等人的故事。

沐天波见朱慈煊喜欢,便将授课方式改成半日讲解《资治通鉴》,半日讲解南明武将。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决定,却令朱慈煊一生受益,将他一步步推到了天下第一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