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争明之猫奴学士 > 第174章 张立言南下

第174章 张立言南下

坐在宽敞的大马车上,李牧说道:“还是咱们有先见之明,提前就让鞑靼的那些俘虏整修去辽东的道路。你看现在,一点也不颠簸。”

朱厚照点了下头,“可不是嘛,这比南下的道路都好走。”

忽然,江彬从外面探进脑袋说:“皇上,雕像修的差不多了,随时可以完工交差。”

“啥雕像?”李牧有些奇怪。

“没事没事,就是那小雪团的雕像。等咱们回来再给它揭幕,到时候保准让世人眼前一亮。”朱厚照笑了,尽管看起来很随意的笑着,但却憋着坏。

李牧可不知道这里面的道道,他也跟着笑了,“哈哈,到时候咱们一起,爬上去好好玩玩。”

在李牧离开京城之后,小雪团雕像工地的后面,就又起了一处工地,连夜开始架设脚手架,拼接朱厚照的大雕像,然后再用麻布进行遮挡,人们虽然好奇这个大家伙到底是什么,却没人敢前去瞧个究竟,守在那里的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

出了山海关之后,道路更加的宽阔了。一条笔直的大道向着辽东不断延伸。路上行人不断,大都是拖家带口的。自打朝廷颁布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很多人都动了心思,想着搬到辽东过好日子。

李牧从马车的车窗向外看去,“大哥,依我看,不出几年,这辽东就能变成东北的一个粮仓。之后我们以这辽东为根基,向东可以控制朝鲜半岛,向北可以慢慢拓展土地。至于那些女真人,如果敢惹事,咱们直接效法成化年间,再来一次犁庭扫穴。”

“不用等他们惹事,我这就下一道命令,让辽东的卫所主动出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一定要把能够威胁到京城的势力全都给灭了,毛都不剩。”

“对,毛都不剩!”

看着那些移民身上单薄的衣服,李牧又说道:“大哥,咱们既然是在移民,那就要做到尽善尽美,让后世称赞。你看这些移民,现在过去今年肯定是没有什么收成。不如让官府组织他们,划分田地、建造房屋、蓄养牲畜,再借给他们过冬的口粮和来年耕种的粮食、农具。只要他们不懒,明年还上不成问题。”

看着侃侃而谈的李牧,朱厚照越来越觉得自己这个小弟简直就是个大军师,有他给出主意,什么事情都好办,比朝廷里那些糊涂官可强多了。

由于进入到了辽宁布政司的地界,这里的一切都跟关内不同,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与这日渐寒冷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道路两旁经常能看到正在营造中的酒楼、客栈,一些简易的路边摊在售卖食物给路人。

临近天黑的时候,英国公张仑来到马车这里,向朱厚照汇报说:“皇上,辽宁布政使曹仿,在前方设置了一处行营给大军修整用,咱们是不是要过去?”

“去,当然去了。这曹爱卿预备的,准差不了。”现在朱厚照对自己当初委任曹仿为辽宁布政使的英明决策,佩服不已。曹仿果然是一个会办事的人。

这处行营由于是临时设立,所以一切都还很简陋。就是设置了一些临时造饭用的灶台,再搭设了一些简易的大木床。但这条件对于出兵打仗的人来说,已经算得上是极好了。在这里吃着热乎乎的饭菜,再美美的睡上一觉,让本来就没多少倦意的身体,休息的更好。

至于皇上他们,直接在马车里面休息。放着那么舒坦的马车不用,那才是脑袋进水呢。这处行营就留给那些将士吧。

辽宁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所有的卫所士兵全都被调动起来,帮着那些移民安家落户。

听着锦衣卫传回来的消息,朱厚照对于这里的事情更加放心了,还让人给曹仿传了句话,说曹爱卿专心民政即可,不用费心思管出征大军的事儿,让这些将士们吃吃苦锻炼锻炼也是应该的。

在马车中,朱厚照和李牧对着半岛地区的地图开始指指点点。

“大哥你看,现在倭寇已经将整个半岛地区给祸害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你说这朝鲜国王怎么带的兵啊,这么不堪一击。朝鲜半岛再怎么也得有两个北直隶那么大吧,倭寇怎么就遍地开花了呢?”

朱厚照说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朝鲜自打立国以来,依托着大明的庇护,一百多年平平安安,早已不知道打仗是什么。平日里李怿养的那些士兵,欺压老百姓还算可以,但是对付穷凶极恶的倭寇,就差远了。当初传回来的战报,虽然李怿在上面说是有数万倭寇攻城,但我让人核实了一下,只有寥寥两千余人。两千余人攻下了朝鲜王城,你说这样的军备,嘿嘿。”

“嗯,要我说这李怿安心的当个朝国公混吃等死得了,可千万别给他派什么任务,万一出事了那可是误国误民。”

“放心,现在就是让他混吃等死。我还没指望他能像其他国公那样,能有一番建树。”

京城,北方商会。

张立功坐在自己的大椅子上,正闭目养神。

一阵敲门声传来。

“进!”

小瘦子张立言走了进来,“哥,你喊我啥事啊?实验室正忙着呢。”

张立功拿起桌子上的一份计划扔给了张立言,“这是妹夫留给你的,好好看看吧。需要多少银子尽管从我这里支取。”

打开那本计划书一看,原来是李牧准备的赚钱计划。

在杭州宁波一带,北方商会仗着现在的权势,吞并了大多数的土地,连人带地,那些地主不卖也得卖。现在李牧打算将那里变成北方商会的一个基地,用以生产加工各种商品,然后转运到西洋换取金银财宝。

“二哥,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还小,担不起这样的重任。”

“哼!你还小?你看看李牧,再看看你,同样的年纪,他都是大学士了。别跟我扯那些没用的,能干就干,不能干也得给我去盯着。这事儿你姐也同意了,你要是不去,想回去也没那么容易。”

“好吧,我尽量试试。”

张立言翻看着那本计划书,上面又是建辣椒面生产加工基地,又是开设化工厂的,真是够他忙活的。在脑袋里大致有了想法之后,说道:“二哥,你可要让商会那边尽量配合我啊,不然这些东西倒腾起来很费事。”

“放心吧,商会的股东全都同意了这上面的方案。只要你需要,人、财、物等全都保障优先配备。”

商会的大股东们在开会商量后,觉得李牧的这份计划能为商会带来大量的真金白银,于是全都点头答应。其实只要商会不犯傻,背靠这么多权贵,想赔钱都难。只不过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见到弟弟还是有些不情愿,张立功又说道:“这件事你要多上心。妹夫说过了,只要你能办好,就在那里给你选一块大地方,建设一个大大的实验室,保准让你成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科学家。”

“真的?”听到这话,张立言顿时来了兴趣,“好,我这就去办!”

回到家里,张立言和梁威将那些设备的图纸和辣椒种子一起,整理了出来,然后让人押送到浙江宁波。他们俩也随后启程南下,还带了上百名孤儿院的孩子,大都是他俩调教出来的,会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现在的孤儿院已经名扬四海,谁都知道进了那里就能过上好日子,还能学一身能耐混出路,因此许多父母尚且健在的孩子也开始冒充孤儿混进去。对此,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求出路我要人才,各取所需罢了。

梁储对于孙子南下浙江,那是一点意见也没有。能给北方商会打工办事,他梁家以后也算是高枕无忧了。即便是后人当不成官宦世家,也还是可以过上富足的小日子。

李牧之所以想着在宁波那边搞一个基地,就是为了给海贸准备货物。还有一点是因为他怕万一朱厚照像历史上那样英年早逝,他也还有一条退路。大不了回杭州当个大商人嘛,凭自己那些能耐,安稳的过一辈子奢华生活还是可以的。嘉靖那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精明主儿,还是不要跟着他混最为稳妥。

远征朝鲜的队伍,在朱厚照的指挥下,一路向东,顺手还把辽东地区的那些小股势力,像什么女真残部、山贼啦什么的,全都给剿灭了。他这一顺手的举措,给辽宁布政司带来了长久的安宁。

接近朝鲜地区的时候,英国公张仑就带着先头部队冲了过去。皇上可在后面呢,绝不能让他以身犯险,不然自己死多少次都不能赎罪。于是原本三万的远征大军,除了五千余人陪着那辆豪华大马车慢悠悠前进之外,全都争抢着去找倭寇拼命。

其实这些都是张永安排的。出来的时候太后吩咐过了,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皇上的安全,他这也是迫不得已啊。就让张仑带着那些小崽子们在前面立功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