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黄胜传 > 七十五,决战前夕筹事忙

七十五,决战前夕筹事忙

204年,经过两年的休生养息,黄胜已将军队大量扩充,步骑精兵成军总兵力十五万,还有五万守城专用的轻步兵,每个县又招了三千到五千不等的屯田兵,这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好在黄胜的经济实力充足,这些费用还能够支持得了。

年初,黄胜派张昭出使东吴。

张昭到达东吴,孙策隆重接待了张昭。

孙策道:“子布先生,久仰大名,先生大驾当临,真令我欣喜啊!”

张昭道:“孙将军多礼了,昭,奉大将军之命,特地给孙将军带来一份厚礼。”

孙策好奇地问:“噢?子布先生带来的是什么东西?”

张昭道:“是十艘大帆船。”

孙策道:“江东并不缺船只,大将军为何送船给我?”

张昭道:“大将军的这十艘船并非普通战船,孙将军先看过船再说。”

孙策心中很是好奇,道:“好,待我看下这船有什么不同之处。”

于是,张昭领孙策来到江边,孙策看到江边泊着十艘大船,这种船比江东的大战船还要大一倍有余,船上树起高高的船帆,船身高出水面一丈多,两侧有三排方孔,从外面可以看出每个孔都装载有重型弩箭。

张昭向孙策介绍道:“这些战船,有很强的航海能力,借风力便能航行,非常有利于海上远航。”

孙策看得眼都直了,激动地道:“大将军这份礼相当的重啊!想不到青州居然造出了如此强大的战船。”

转念一想,孙策问张昭:“大将军之意,是不是要我出兵荆州?”

张昭道:“不是,大将军让我传话给孙将军,希望孙将军率军占领夷州和交州以外的岛屿,此处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届时,将军可与我军互通水上贸易。”

孙策道:“大将军如此抬爱,我心中实在感激得很。”

张昭道:“孙将军既是大将军盟友,送些许薄礼,也是常理。”

这时,周瑜道:“莫非,大将军有意出兵河北?”

张昭向周瑜投来赞许的目光,道:“公瑜真是机敏过人,大将军的确有意出兵冀州,只是担心曹操窥视徐州,如今,维有让孙将军增强实力,才能拖住豫州曹操军队。”

孙策道:“大将军如果要出兵河北,袁绍必定不是大将军敌手,要是大将军得了河北,曹操肯定坐不稳中原之地,大将军北上之时,曹操必定有所动作。”

张昭道:“将军所虑正是,所以,届时,全赖孙将军支援。”

孙策道:“请子布转告大将军,我必定想办法拖住曹操大军。”

张昭道:“昭,代我主多谢孙将军。”

年底,黄胜又派孙乾出使辽东。

孙乾到达辽东襄平,同样受到公孙度的厚待。

一番客套过后。

孙乾对公孙度道:“大将军给公孙刺史带来一点薄礼,请刺史过目。”说完,呈上礼单。

公孙度看完礼单,心中又惊又喜,道:“大将军如此厚礼,我心中实在受之有愧啊!”

礼单上写的都是一些粮草和金银珍宝之类,但是,数目之大,足够公孙度大军一年开支。

公孙度又道:“不知,大将军何事要我帮忙?”

送上如此厚礼,公孙度自然知道黄胜必有所求。

孙乾道:“我主有意出兵河北,届时,请公孙刺史出兵柳城,响应我军,刺史意下如何?”

公孙度不加思索,道:“我早就想出兵柳城,如今,大将军有意,更是合我心意,只是,我最近身体欠佳,届时,由我长子公孙康领兵前往。”

孙乾道:“多谢公孙刺史。”

公孙恭见父亲欲将兵权交于兄长,便出声道:“父亲,孩儿愿代父亲领兵出征。”

公孙度深知这个二儿子的能力比他兄长差之甚远,公孙度一直以来都是十分看重公孙康,对公孙恭并不待见。

公孙度道:“行军打仗并非你所长,康儿乃是最佳人选。”

公孙度这样说,公孙恭心中很是不甘,但他知道,父亲的主意一定,却是不会改变的。

公孙度问:“不知大将军何时出兵?”

孙乾道:“明年开春,我主就领军北上。”

公孙度道:“好,请先生回报大将军,我必定如约出兵响应。”

公孙康道:“大将军北上,可想好如何对付中原的曹操?”公孙康年少聪明,能力不在其父之下。

孙乾道:“我主已派张子布出使东吴,让安南将军出兵响应。”

公孙康道:“乌丸人骁勇善战,大将军何不派人携礼前往乌丸,届时,让其出兵幽州,我军再出兵柳城,袁绍必定疲于应付。”

孙乾道:“多谢公子提议,公子之意,在下必定转达我主。”

所有事情都办妥后,孙乾辞别公孙度,从辽东返回乐安。

孙乾向黄胜汇报了辽东情况,又转达了公逊康之意。

黄胜觉得公孙康的建议非常实用,问众人道:“谁愿出使乌丸?”

孙乾自告奋勇道:“主公,下官愿往。”

黄胜摇摇头,道:“不行,公佑刚从辽东回来,辛苦劳累,未曾休息,怎能又远涉江湖!”

孙乾道:“下官不觉得辛苦,再说,出使乌丸,还得多仰仗公孙度帮忙,下官才是最佳人选。”

黄胜见孙乾执意要去,只得应允,不过,要孙乾休息十天后再出行。

于是,派孙乾再次出使,前往乌丸。

今天,黄胜接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冀州大富商甄俨,甄家与徐州的糜家一样天下闻名,黄胜以上宾之礼接见了甄俨。

甄俨受宠若惊,自己一介商贾,而黄胜身为权倾朝野的大将军,甄俨心中感到有些忐忑不安。

黄胜见甄俨相貌俊郎,一表人才,暗自赞叹,这颜值要是放在后世,绝对秒杀众多当红的小鲜肉。

黄胜对甄俨道:“河北甄氏,闻名天下,是什么事情,让甄先生登门拜访?”

甄俨连忙道:“不敢,在下冒昧来求见大将军,深感唐突,大将军又以礼相待,在下心中实在惶恐。”

现世的商人地位卑微,甄俨来时,甚至做好了黄胜不会接见他的心里准备。

黄胜见甄俨这样谦恭,知道他心里观念问题,于是,对甄俨道:“先生不必如此拘束,想当初,我受糜竺之恩,方有今日之成就,糜子仲也是徐州大商人,我本身也是从商业开始发展到今天的,商业,仍国政之重大要事,只有重视商业发展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甄俨从来没听过这样的话,能说出这样的话并身体力行的人,这天下恐怕只有眼前这位大将军了,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甄俨才壮着胆子来求见黄胜的。

听了黄胜的话,甄俨这才表现得自然一点,道:“大将军做事,不拘世俗,在下心中甚是佩服。”

甄俨又道:“不瞒大将军,在下求见大将军,是有一事相求。”

黄胜道:“但说无防。”

甄俨道:“回大将军,在下以为,大将军的十里香酒和食盐,皆是十分抢手的货物,如果大将军不嫌弃,在下愿帮忙,将这些货物销往鲜卑与匈奴各地,在那边,这两种东西仍是稀有物资,而此两地所盛产之物,正是中士稀缺的优良马匹,在下以为,大将军征战天下,马匹乃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故而,斗胆前来求见大将军。”

黄胜知道,甄家一直依附于袁绍,甄俨还将其妹甄宓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可以看出,甄家是十分看好袁家的,如今,甄俨来向自己示好,说明他觉得黄胜与袁绍是实力相当的势力,多一个靠山,就多一条活路,不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蓝子里,也是这些世家大族的正常表现,看来,这个甄俨,的确很有远见。

想到此,黄胜心中释然,道:“甄家常年于外族行商,我知道先生也是最熟悉与这些民族的人打交道的,既如此,我就应先生所求,将河北的商路托与先生,如何?”

甄俨欣喜地道:“多谢大将军信赖,在下必不负大将军所托。”

黄胜突然压低声音问:“先生是不是以为我要出兵河北?”

甄俨听了黄胜的话,大惊失色,跪伏于地,战战悚悚地道:“在下一介商贾,怎敢妄猜大将军之心意,望大将军明察。”

黄胜道:“先生起来说话,我只是随意问一下,别无他意。”

“谢大将军。”甄俨这才起身,心中仍然惶惶。

黄胜道:“不瞒先生,我正欲挥军北上,在河北与袁绍决一雌雄,看看谁才是河北真正的霸主。”黄胜说完这些话,心中也升起了一股豪气。

而甄俨听了,身子却又是一震,颤声问:“大将军这是何意?”他心中已猜想到,黄胜对他说出这些话,意味着什么。

果然,黄胜接着道:“先生以为,袁绍与我,谁会是将来的河北之主?”

甄俨哪里敢回答这样的问题,这可是要他现在表态立场啊!又颤声道:“此等关系天下之大事,在下怎敢妄猜,也实在不知。”

黄胜道:“其实,先生已经猜过了,并且心中已经有了定夺,不然,怎会远来求见于我呢?”

甄俨看到黄胜猜中了自己心思,不由冷汗直冒,惊慌地道:“大将军果然英明盖世,不瞒大将军,在下只是想为家族谋一些活路,别无他意。”看来,眼前这位大将军不是那么简单,自己的这点小心思根本瞒不过他,还是坦白直率一点好。

黄胜道:“嗯,我相信你说的是实话,你此举也是人之常情,我自然能理解。”

甄俨道:“多谢大将军宽容。”

黄胜道:“先生回去,静观变化即可,无需多虑,不管我与袁绍谁胜谁负,甄家都可以稳站河北。”

甄俨马上跪下拜谢道:“甄俨,多谢大将军,并祝大将军旗开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