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良渚王国奇幻之旅 > 第八十章 巫山云雨

第八十章 巫山云雨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代大诗人元稹写下此句之时,不知当时的巫山云雨是如何?或者说,他也曾经穿越过?

从宋玉起,“巫山云雨”便成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印记,甚至可以说是精神寄托。但实际上,宋玉在《高唐赋》里说的巫山,是指的湖北云梦的小巫山,而不是指长江三峡的大巫山。

但是,没有关系,在这5000年前,巫山之间的这条水道比如今要宽广许多,水位也要高出许多。

如果可以化为神鸟,在数千米高处往下看,那么,在巫山的壶口上下,是无比深广的沧海,东面是后世的江汉平原,西面是后世的成都平原。

两边山岳高处,是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这番景致,也许和5000年后,人们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更为相似。

虽说这段路程,比起后几千年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要轻松许多。但作为中国地形三级阶梯的代表性山脉,巫山几千米的地理跨度,还是不容易跨越的。

这变幻莫测的云是看不着了,但“难为水”还是可以感受感受的。接下来的行程,便是对众人耐力的一场严峻考验。

看着水流顺势而下,引得众舟东去,玉公主们只好自我安慰,至少,回家的时候,会轻松很多,一日百里。

可是眼前,一日十里也是有些吃力。这舟等着人划累了,便不进而退。

“还是需要纤夫啊!这拉船而上,要比划船轻松多了。你看,连彘都是筋疲力尽了!”何杰焦虑地看着远处。

这话音未落,远处果真出现了一队人马,准确地说,骑着象的队伍。

这也不知是友军还是山贼,众人赶紧依托地势,做起防御。一船夫一时间手忙脚乱,脱离舟队,往下游飘去。

等到远处的队伍靠近,这才发现,原来是重瞳蚕国的先遣队。

这支队伍专门等候在此处,为前来参加庆典的各国舟队提供帮助。因为,如果没有纤夫的帮助,光靠当时的舟船,难以完成穿越巫山的壮举。

纤夫自古有之。只是,这5000年前的纤夫的工作,好像要比千年之后纤夫们的工作要轻松一些。但纤夫们黝黑的皮肤,壮硕的肌肉,统一的号子,和几千年后也没有太大变化。

看到狼狈的众人,重瞳蚕国的先遣队又是行礼,又是帮忙把脱单的舟船找回。

先遣队邀请玉公主们换舟上象。

虽然良渚王国一带也经常会有象群出没。但就驯象的水平来说,这重瞳蚕国的人还是要厉害得多。

陈芳还是第一次骑大象,虽然重瞳蚕国的亲兵们给她准备了特制的坐套,一人一座。但这牛行水中,感觉一深一浅,还有些害怕,。她甚至想回到舟上。

亲兵们都换了大象,三人一组。留下每舟一个船夫操舟驾船。

何杰突然想起,金沙遗址中发现了一千多根象牙,最长的近2米。要知道,在2019年,云南野外最长的大象象牙也就一米。

“我怎么有一种在泰国的感觉”。更远处的山林之中,依稀可见几头大象正在搬运货物。

其实,从5000年前乃至到3000年前的商周时代,大象在中华大地上还是常见之物。

之所以过去数月陈芳等人见得较少,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所在的良渚王国湖区较多,不受象群亲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良渚王国的不断扩张,人为地将大象驱赶到了更远的地方。毕竟,良渚人更喜欢野猪和野鹿。

这越往前走,水流越急。何杰有些担心,这返乡之路还能顺利走完吗?

等到了一个湾区,重瞳蚕国的先遣队的领队祭司建议,将舟船留在此处,由专人看管。接下来的行程,要爬山了。

其实不用建议。远处巨大的水声提醒着大家,前方的路可不好走。这个湾区,便是一个极好的中转站。

此处已经停留了好几个舟队,有各式舟船。其中还有海州之国的豚舟,多少有些令人惊讶。

这重瞳蚕国的祭司仿佛看出了他们的担心,便告知这只是海州之国的商队用舟,他们带来了上好的海货。

玉公主留下两个船夫照看舟船。大伙小心翼翼地将陶陶罐罐装上大象货袋。

要是说这5000年前出行有什么不便的话,那就是易碎品太多。不管是玉,还是陶罐,哪怕是木盒子也不经摔。众人还担心大象一旦发怒,便是人货两失的。

这种担心有些多余。这大象爬起山来,反而比在水里更稳当。坐在上头摇啊摇,竟然还有些睡意。

这再往前走一段路,便见远处有一片水雾袭来,水声越来越来,水浪越来越急。若不是换了象骑,就靠原先那几只水舟,怕是要人仰舟翻了。

越往上走,水浪越大。何杰曾见过黄河上的壶口瀑布。此处,却是宽度更宽,落差更高,水却更清。

但清澈的河水打在黑色的岩石上,却更让人不寒而栗,白色的泡沫转了两圈便消失了。

巨大的水声似咆哮一般,远处大象吠叫之声也被完全盖住。

“震撼,真是震撼。就这规模,什么壶口瀑布、黄果树瀑布、赤水瀑布都不在话下啊!”何杰感慨道。

“你看,这些象群应该是习惯这里的水声,竟然没有半点反应。”玉公主陈芳说道。

“非也,非也!”何杰提醒道,他们发现,重瞳蚕国的训象师们,把一些奇特的草物放在了象的耳朵两侧。

“这样大象就听不见了?我很怀疑!”张凯反驳道。

这走上大半日,众人终于到了瀑布的上游。在这里,几艘木船已准备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