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良渚王国奇幻之旅 > 第十九章 厕所问题

第十九章 厕所问题

如果问在人类历史上,哪些东西是极端重要?

那么,吃的问题可以排在第一位,拉的问题绝对能排在第二位。有人说,看一个社会文明不文明,去他们的厕所看看就知道了。

只是,屎的问题一直被历史有意无意地忽略,以至于很多人以为这只是一件屁大点的事情。

今天很多年轻人向往莎士比亚的年代,仰慕着罗密欧朱丽叶式的爱情故事。却不知道那个时候,欧洲的很多城镇已经饱受了千年的屎尿困扰。

因为缺乏行之有效的排水系统,很多人直接将马桶倒在了街上,被淋个一身屎尿也是常有的事。随意堆积的粪便更成了欧洲大笑城镇的各种传染病之源。

而实际上,大致在3000年前,在古罗马和古印度,都已经出现了较为完善的排水系统。尤其是在古罗马,甚至建成了可以容纳四轮马车奔驰的下水道系统。但是,只有有钱的富人家庭可以取得使用污水道的许可证,更多平民家庭只能依赖于公共厕所。

1595年,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女皇的侍臣哈灵顿发明了现代意义上的抽水马桶。只是,抽水马桶的废水并没有进入下水道,而依旧直挺挺地排到户外。

这也意味着,文明并不是一帆风顺地直线前进,有时候也会反复。

这边,清晨雾霭之中,蹲在竹林里正享受着大号的张凯,是多么希望手中有一支烟。他曾经自己试制了一些烟叶,当然,没有真正的烟叶。而只能摘一些竹叶、杂草、枇杷叶混合而成,纯粹为了找找感觉。

眼看着山下,雾霭轻轻地抚慰王城,张凯想到了一个哲学问题:屎的意义在哪里?

他突然想起不久前,去农村做工作,遇到一位89岁的老大爷,又抽烟又喝酒,身体还挺好,问起他健康长寿的秘诀。老大爷哈哈大笑,露出整排牙齿:“吃的下,拉的出!”

活着,能吃能拉是最低要求,其实也是最高标准。当一个人吃不好或者拉不好,就说明身体有恙。如果吃不好又拉不好,那就要好好注意了,该去医院看看了。

吃早饭的时候,张凯拉着何杰讨论起了屎的问题,把何杰给恶心到了:“你是不是有病啊?”

“这怎么叫有病,这可是人生大事啊。我跟你说啊,这座城市能不能有效运作下去,一个必要条件,就看它能不能有效解决屎的问题。”张凯一本正经。

何杰无奈放碗:“你能不能等我吃完再说!”

“您慢吃,您慢吃!”张凯露出献媚的笑。

要不是又想起下一顿饭要到日落之后,真不想吃了。何杰努力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但一看到张凯那张笑脸,就想起竹林里的那片屎之地。

干脆,他捧起碗,捞了两块肉,自个蹲到外头高处,欣赏欣赏晨曦美景,再来饱餐一顿。眼见着他走出去,二虎急忙跟了上去。

而张凯还沉浸在自己的问题当中。这不,陈芳刚走出来,他赶忙跑上前去,拉着她讨论起来。

待陈芳弄明白张凯的意图时,脸刷的一下红了:“你有病吧!”

如果说脸皮厚是一个优点的话,那么,张凯这个人的优点还真是挺多的。这一个上午,大家忙着操练,他忙着思考和观察。

他发现,这个城市依旧处于建设阶段,但常住人口已有数千。加上每天拥进城市的建设人员,足有1,2万人之多。

这吃的东西大多由外头运来,就地生火做饭,挺好解决。但这拉的问题,还真是个问题。

城市中,良渚人在每一块工地周边,找一处矮墙,挖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粪池。粪池上直接架上几块板。有意愿的时候,就往上头这么一蹲。待一个池子半满之时,再运来沙土,混合搅拌,然后运出城去,用来肥田。

这看着挺环保,也是物尽其用。但这粪池多了,整个城市就开始弥漫着大粪的味道。说实在的,即使没有大粪味道,这城中的种种原味,也不是太好闻的。

还好,这王城处于山与海之间的开阔地带,平时风比较大,吹吹也就清爽多了。尤其是公主殿等又位于城中山丘高处,上头空气自然更好一些。

但越是位置好的地方,屎的问题就越难解决。

“真是稀奇事,你还真是个半仙啊!”夜晚,从祭司院回来的陈芳对张凯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今天祭司院有一项重要议题,就是如何解决王城的水系统问题。

眼见着城中人口越来越多,用水和排水问题日渐严峻。这王城的主要用水,取自于城中自然溪流。原本王城就鉴于平原之上,城中自然河道密集,用水原先并不是什么问题。但人口多了,管理就难了。

洗衣在溪流,打水在溪流,捕鱼在溪流,洗澡在溪流,甚至有的人嫌麻烦,拉屎撒尿也在家边的溪流。人不多的时候,河道自然净化系统还能正常运作,人多了,大概连鱼也会觉得水脏。

而祭司和王族所居住的高台,又因为地势较高,原本用水主要靠人工搬运。但解决屎的问题,相对还要复杂一些。不讲面子的人会找片小树林解决;而要讲面子的人,解决屎的问题,主要靠马桶。

当然,那个时候,马桶还不叫马桶,良渚人把陶罐做的马桶叫“虫盆”,以示对猛兽的鄙视之意。

这马桶每天都有侍从收拾,搬运到山脚的公共粪池之中倒掉。然后混上泥土,搅拌,运出城外肥田。因为祭司和王族、贵族吃的好,这边公共粪池出来的肥土,因而也被认为是最好的。

“还好有侍从,不然我们还得每天去给她倒马桶!”张凯咬着一根草叶,轻声说道。

“什么?你说什么?”陈芳的耳朵倒是尖,反倒是张凯和何杰不好意思了。

陈芳也知道,眼前这两位对这等级严格的社会生活,有时候还不是太适应。但也没有办法。这良渚古国有自己的运行逻辑,不是外来几个人就可以轻易改变的。

不过,当陈芳讲起未来的王城水系规划时,大伙还是兴趣满满。

在上午的祭司会议上,大祭司提出了一个宏大的人工水系工程,以彻底解决王城的用水和排水问题。祭司们把这个计划叫做“龟裂”。

“龟裂计划”顾名思义,就是要模仿龟壳上的裂纹,依托现有的城市建筑体系,按一个个功能区优化设置水道。

良渚人充分运用王城地势较低,城外河道地势较高的地形特点,引水疏道,配合深井和水塘,建设网状水道,使各个水道的水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同时将未来雨季洪水期对王城内部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水道分为明沟、溪流和暗水三种,分别对应饮用水、生活用水和污水。

这明沟水道由两尺见方的石块铺成,在三种水道中地势最高。从城外进入城市的天然溪水,首先流入到王城西北角一个深度约20余米的人工小湖中,经过自然降解,净化水源。

这湖口又装配了三只人工导水设备,分别把水源导向三个方向,其中两个流向外城和内城中的居住区,还有一个则导向地势更高的宫城之中。

通往外城和内城居民区的导水设备,从外形上看就是一个简易版的水车,由木板和竹板制作。因为地势较高的关系,大部分时间并不需要使用导水设备。除非遇到湖中水位较低的极端情况。

在城中的溪流,径流较大,原先只是略微改变了原来天然溪流走向,再通过人工串联而成。溪流鱼虾成群,平时是良渚人洗衣、洗漱、洗澡等生活用水来源。

在溪流进城和出城位置,良渚人又设置了水栏,用以防止鳄鱼等大型水兽进入王城。

而最隐蔽的暗水水道,则主要承担污水排放功能。

良渚人先是在家家户户周围挖出一条位置较溪流更低的暗水道。暗水道内部铺就一尺见方的青石板,石板经过打磨,表面光滑,四板交汇形成隧道,上方铺土为地面,外部不可见。

溪流和暗水之间设有数百处小水闸。拉开水闸,明沟的水流便会冲入暗水道。整个暗水道系统中,从城中地势最高西北角导入水源,从城中地势最低的东南角流出城外。最后流入到一片人工修整过的池中,作为周边田地的肥源。

而主要负责引水到宫城的导水设备就要复杂的多了。良渚人在湖边安装了一个较大的水车轮盘,通过人工踩动踏板转动轮盘,带动整个水车长龙运行起来,把清洁用水引入到高台的一个大水池中。长蛇阵是由一片片竹板组成的,负责工程的祭司从蜈蚣那里获得了灵感。

这大水池的水再通过宫城中的明沟和暗水水道,实现整个宫城生活用水和生活废水的自由排放。

而因为地势较高的原因,宫城高台之上并没有天然溪流可供改造。祭司和王族、贵族的生活用水主要取自明沟,再排放至暗水水道。

“这工程真令人大开眼界,古人智慧超出想象。”张凯不由自主地称赞道。

“控制水车,控制整个宫城。”何杰冷冷地回了一句。

“此话怎讲?”张凯和陈芳不解。

“这生活在宫城高台之上的人,如今看上去是高高在上,和宫城之外的人是等级分明,内外有别。

等这宫城城墙完工后,祭司们和王族贵族们看上去是被保护起来了。实际上,他们是被宫城城墙团团围住,好似生活在一个牢笼之中。

这宫城水道,等于就是这座宫城的生命线。一旦进入干旱季节,整个宫城就得依靠这座水车的供水。这将是宫城最脆弱的时候。”何杰的分析,让众人刮目相看!

“和群众走的太远,是要出问题的!”末了,张凯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