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吴钩拍遍进临安 > 第四十五章 岳飞迟到

第四十五章 岳飞迟到

第二天清晨下起了雨,院子里的树叶被雨滴击打的发出一片沙沙声。

谢易已经醒了,但应萱缠着不让他起床。想想自己到了建康,还不一定多长时间才能回来,他也就随应萱的心愿,继续搂抱着她说着私房话。

应萱幽幽地叹息道:“自从在巢县把身子给了官人后,官人无一日不宠幸奴家,真是天天快活,可从今起,官人就要去建康,少不得十天半月不回,这叫奴家如何睡得安稳?”

人都是这样,时间长了就形成习惯,习惯就成了自然。当自然被打破,人就开始变得不习惯。

谢易笑了:“我已经帮我的忘忧奴想好了法子,保准让你每天不会空落落的。”

应萱来了精神,眨动着大眼睛,催着谢易赶快讲。

谢易指了指桌子上的一个小箱子:“那里面是我查阅卷宗留下的韩家军笔记,有些是卷宗抄录,有些是我的点评和想法,没有分类也很凌乱,有劳娘子帮我整理出来。当你装订成册的时候,我也就该回来了。”

应萱笑了:“这确实是个消遣时光的办法,也能帮官人做点实事。官人走后,奴家即刻整理。”

两人虽然难舍难离,但应萱知道谢易不能耽误军务,要尽早动身去建康与王克己汇合,也只得悻悻而起,携侍女们送到院门外,含泪看谢易消失在雨雾中。

谢易来到知府二堂,已等候多时的陶佑马上禀报道:“一大早监军派人过来捎话,他已到建康,命副监军今晚前务必赶到,他有要事相商。”

看陶佑焦急的神情,谢易安慰道:“不急,镇江到建康不足两百里,我们都是轻骑,日行四百里都不成问题。即使现在下雨,按时赶到也绰绰有余。你回去通知背嵬卫队到衙外集合,我向刘知府辞行后就走。”

谢易来到知府大堂,远远看到刘子羽正在审案,他停下脚步,正好看到一位路过的府衙知事,便喊住他道:“刘知府正在办公,我不便打扰。代我知会一声,谢易已经启程,请刘知府照顾好我的家人。”

知府门外,背嵬卫队已经整装待命。谢易翻身上马正要下令出发,忽然看到那个知事匆匆跑来,叫住谢易递给他一个信封,气喘吁吁地说:“刘知府让我把信给副监军,这是他昨晚得到的密报,请副监军到了建康立刻拆阅,阅后即焚。”

建康原名江宁,建炎三年,宋高宗赵构一路迁徙到江宁后,下谕旨改江宁府为建康,暗含南宋朝廷有意在此定都。

但换了名字也没有给建康带来好运,除了经历多次瘟疫、火灾,金军几次南下都侵入过建康,做出过火焚建康的暴行,甚至当地的匪寇趁乱也占领过建康。这座历史名城战火不断,既不安宁也不健康,太庙和行宫因此建建停停延续了十年之久。

因为安全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最终朝廷放弃了建康,选择定都临安,建康作为南宋都城的历史机会从此擦肩而过。

这天酉时,建康城大雨滂沱。在都督府内的王克己心神不宁地来回踱步。参军炼涛坐在灯烛下看完密报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朝廷召开的临安会议,三位宣抚使只按时到了两位,岳飞没有到……会不会有人走漏了风声,他有所企图?”

王克己紧皱双眉道:“此等军国大事岂容妄自揣测,更何况本监军负责的是建康、镇江的淮西防务督导,荆州襄樊即使突发变故,也与你我无关。”

炼涛暗叹这个临安名士稚嫩天真,他只能提醒道:“话虽如此,但岳家军增援庐州后,岳飞称病一直在舒城修养,舒城距离建康不过是五天路程,素问岳家军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如突然发难,其背嵬军不出三日就可兵临建康城下。到时候,韩家军群龙无首,监军如何自处?”

王克己烦躁地拉开房门大吼道:“来人!快去看看副监军怎么还没到?”两个亲兵答应一声冒雨跑出了小院。

他看着如断线珍珠般的大雨,禁不住埋怨道:“这位谢兄也太过散漫,公务何等重大,他竟把家眷都一起带上,火烧眉毛还不忘儿女情长,看来他难堪大任。”

炼涛阴阳怪气地笑道:“这位副监军是个多情郎,听说他的妻子是个被休的弃妇,他还当宝贝似的在家供着,这则风流韵事也成临安的最新笑资。”

王克己自知刚才无意失言,他马上伸手制止道:“参军勿言,坊间戏说不可登大雅之堂,尤其是此时此地更不可散播。韩家军将领知道,就有轻慢之心,有损我的军威锐气。”

炼涛脸一红,这个世家子弟还有些分寸,他忙躬身致歉:“属下知错,谨尊监军令。”

门外忽然听侍卫禀报:“启禀监军,副监军已到都督府。”

王克己松了口气,命令道:“请副监军进来。副监军所带卫队暂住侍卫营,备好酒肉好生招待,不可怠慢。”

谢易匆匆沿着幽廊向后院走来,走到垂花门口悬挂的灯笼下,他停下脚步,拿出刘子羽的书信看了一遍,顿时心被揪起,看完信,谢易紧皱双眉,边走边撕碎了书信,悄悄放入口中嚼碎吞下。

当王克己看到全身湿透的谢易忙拱手相迎:“谢兄鞍马劳顿,着实辛苦了。”

谢易看王克己并没有穿官服,也就不需要官场礼节相待,于是拱手回礼:“让王兄久等,恕罪。不知临安那边是否进展顺利?”

王克己接过跟在谢易身后的侍卫疾如风带着的包袱,挥挥手道:“我和副监军有要事相商,这里不需要你伺候,你到侍卫营用饭吧。”

疾如风看谢易点头,这才躬身施礼退出。

王克己把包袱递给谢易,关心地叮嘱道:“你先换了衣服,公务繁重,更要保重身体。”

谢易转到屏风后脱下湿衣,扔在一旁的椅背上。打开应萱为他准备好的包袱,先拿毛巾擦干身体。换衣服时,闻到衣服上有应萱身上淡淡的香气,谢易感到家的温馨,脸上露出一丝幸福的微笑。

当他绕出屏风的时候,桌子上已经摆满了酒菜,炼涛正拿着温好的酒壶,在三个杯中分酒。

王克己指了指窗前的书桌,吩咐道:“桌子上有下午得到的枢密院密报,你先看一下,看完我们边吃边谈。”

说完,他拍拍手,在侍卫的引领下,走进来两个抱着琴瑟的女子,衣着华美,神态端庄。两个女子向屋里的三人屈膝致礼后,静静地坐到饭桌对面的琴桌后,一人弹琴,一人抚瑟,开始演奏起来。

谢易看完岳飞没有按时参加会议的密报,签了名字,折好放回原处,这才在酒桌前落座。

三个人相互寒暄着喝了一杯酒后,王克己问道:“谢兄如何看密报上的事?”

谢易道:“在临安时,我阅读过正月以来柘皋和濠州的战报。曾有战报提及,岳飞率军驰援庐州时,旧疾复发,日夜咳嗽不休,但仍坚持日行两百里。近两千多里的长途行军,岳飞身体几乎被拖垮。大战之后,闻听他已无力返回鄂州,一直在舒城调养身体。以他的身体情况,迟到几日也说得过去。”

炼涛插话道:“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若岳飞有不臣之心,突然发难建康,请问副监军该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