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世间路之山阴林家 > 56 庙岛行 上

庙岛是蓬莱海域的一个小岛,本来长岛群岛称作庙岛群岛,后来庙岛太小了,面积大约能有几平方公里,比南北长岛都小的多,而且庙岛多山,在长岛几个岛中生存环境最为恶劣。宋朝时期,发配庙岛(那时候叫沙门岛)就算是终身监禁了,有名的八仙传说,实际上就是庙岛上的犯人越狱的传说。

大元朝,庙岛已经荒废了,就算南北长岛居民也不多,而且这些岛上的居民多以逃户为主,毕竟海盗在登州水军的打击下,不太敢在这里作妖,况且北方海域从来就贫瘠,海盗还是在东南海域出现的多。

林荃与吴氏姐弟俩,租了几张稍微大点的船,趁着微风,扯起帆慢悠悠地向庙岛出发,长岛离福山很近,不用一个上午,就到了长岛海域,庙岛就在几个大岛的包围中,每个岛都各成势力,大岛势力最大,而小岛基本上是乌合之众的聚散地,庙岛就算一个。

到了庙岛,有一处简易码头,沙滩周围的一深水区,停船靠岸,然后上岛。岛上没有什么像样的房屋,吴老大的家在这里还算豪华,也就是依山而建,能遮风避雨的石头房,屋顶还是用茅草和毛毡混合搭建的。看到有人上岛,岛上人的全都围了过来,一个个都油亮黑瘦,吴氏姐弟在其中真的是白美帅了。真正海岛住惯了的人,大都话少的可怜,神情有些呆滞。吴芸在这里就算是话痨了,奇怪的是,原来的话痨吴让在这里屁都不放一个。吴芸招呼大家去船上搬运粮食鲜肉,这是林荃特地从山阴带来的,他听沈大昌讲,岛上就缺这两样,帮人帮急,林荃就特意买了一头猪,家中装了两石粮食,也算丰厚。

毕竟自己来的目的,也有打探父兄案件的任务,欲取之,必先予之,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几千年不变。

岛上的人对林荃也是信任的,毕竟是吴芸吴让带来的,况且人家还带来了食物。尤其那些半大孩子,更是喜欢林荃,林荃带了不少点心呀。

午饭时分,林荃看到这里的人基本上都是老弱妇孺,吴芸解释道,壮劳力都跟吴老大跑海去了,还没回来。整个庙岛住了二十几户人家,人只有一个职业,就是打渔。徐家是他们的东家,给他们配上大的渔船,鱼获要交六成。偶尔他们也捞海参,但是不能卖,只能自己吃,海参的所有权在南长山岛的程家势力,如果发现有卖海参的,就会烧船。

在交谈中,林荃得知,在九月初,有人让他们去莱州运一些货物到金州,而且给的运价很高,但没说是什么货,不过不问货也是船家的传统。

林荃心想,幸好这次来庙岛,这批货很可能就是栾明义的,看来,这是一个突破口。

大多数人都知道,庙岛冬天不适合居住,主要是条件太差,很容易生病,生病就是等死。所以每到冬天,他们就会在吴老大的带领下,到海岸过冬。大部分住在吴老大家里,一部分分散在附近的渔村。等春季开海后,再回去打渔。其实除了南北长山岛的人以外,其它的小岛大部分都要到登州过年,这也成了一种习俗。

吴家他们打渔,除了冬季,都是腌制,这里的海盐多,腌制也方便,腌好后就送往徐家的铺子中。当然他们自己也会留下四成,在福山码头上卖,在庙岛上,就有一个用盐堆的山洞,用来存咸鱼。冬季则是以鲜鱼为主,温度低不会腐烂,尤其那些大型鱼,在登州府特别受欢迎,吴家的渔船大,每次出海都能带很多回来,他们的日子并没有那么困难,只是这里的地理条件比较艰苦而已。

今年冬天鱼获开季后,吴老大一直没有回来接人,这四五十人就抛在这里,岛上的存粮也不多了,毕竟咸鱼不能常吃,一天天大家伙越来越着急。

还好吴芸今天来了,要不然真的挨不下去了。吴让带着林荃开始了庙岛一日游,从庙岛向四周望去,东南东北是南北长山岛,西北是黑山岛。这四个岛的距离都不远,二三十里左右,从庙岛甚至可以看到各岛的影子。

远处看庙岛,山上全是树木,都是落叶乔木,海上风大,树叶掉的差不多了,海岛就像一个刺猬一样,毛查查的。

吴让渐渐恢复了些语言能力,开始健谈起来,毕竟小孩子好炫耀,给林荃介绍起海上的情况,这圈海,大的能常年住人的岛只有七个,庙岛是最小的,也是无主的,也没人愿意来定居。其它的岛都是有主的,长山这里四个岛,再往北80里,还有三个岛,第一个岛是徐家的,徐家岛的位置最好,在金州与登州中间,来往两地,如果船帆张不起来,一般都会在徐家岛歇脚,毕竟划船也是很累的事。徐家岛北还有俩岛,但是都不好停大船,就是停了也没法歇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