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世间路之山阴林家 > 29 第二日下

当日文会结束后,姜媛就把墨宝带回去亲自装裱,并派姜圣将本店最好的文房四宝包成礼盒,给书写者送去。

这样,文会结束第二日开始,一品阁就成了登州府最好的文具店,皆因其有才女坐镇,尽管姜媛基本上不在店里。登州府的淑女们也有了一个好去处,就是姜媛的中院。尽管姜媛是寡妇,有克夫之实,姜媛也不好让她们去后院,然而低估了登州人的理性程度,虽然迷信也相信事实,姜媛亡夫的离世,有几个世家小姐是门清的,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大致就是本来身体就弱,偏好逛窑子,登州没有窑子,黄城可是多得是,李家的三郎就是黄城窑子的大恩客。结果成亲前几日,让窑姐喂了药,连日奋战,本来就纵欲过度的身体开始吐血,家中又是人参又是鹿茸的大补,好不容易顺过气来,不想迎亲是个体力活,李三郎虚弱的身体一折腾,拜堂的时候就口吐污血,栽倒在地,再也没有起来。

其实,真正世家的男孩是不敢去窑子这个地方,回来有被打死的可能,同时伴随着自己经济利益的巨大受损,大概率事件是家中断了日常供给。可见李家已经非世家了,有教养的女子不会多说明说,但是擅长暗示,三两句就把事说明白了。

回到石家,在这次文会期间,把登州的存货都卖的差不多了,老宅里也是欢声笑语。林茂给出了风头,徐连仲也有佳作,姥爷姥娘也面上有光,真是一个太平年景。

倒是徐连仲听林茂讲林荃会作诗,也跑到林荃屋子,看那些银笺,赞叹不已,一个劲地夸赞,他的嘴巴比林荃林茂要甜蜜许多,要不能把吴芸给迷得五迷三道的,非他不嫁。林荃无人玩耍,也乐得跟他折腾。徐连仲马上也要还家,正在准备礼物,林荃反正无事,就陪着他一天奔走,别说,这家伙真的是考虑周全,家中的老老少少都准备了礼物,而且还没花多少钱,看得林荃也是震惊万分,这个书呆子,天天在府学用功的人,怎么能把登州的店铺记得这么清楚,而且是一个特别会砍价的人,看来,天赋这个词真的是对有些人讲的。

购物第二天,徐连仲与林荃一起出门。

灵儿早已在徐家大门口等待了,小小的身躯,包裹在厚厚的棉衣下,林荃想起了土拨鼠的样子。灵儿跟他传达了姜媛的话,“我家小姐说了,荃弟已经会过账了,无需另外加钱。小姐丫鬟你看上哪位,什么时候领去都行,不过要下聘。”

玩笑嘛,姜媛哪里有另外一个丫鬟,灵儿也是姜圣的女儿,不是什么丫鬟。不过也是有目的的,至于什么目的,林荃看了看身边的徐连仲,这货换了一副严肃而直身于外的欠揍神情,心想,或许姜媛与徐连仲是一个类型的人,喜欢先占下。

不过,谁占谁还是个问题。

不同于江南经济发达,登州府山地多,物产也不丰富,人口也少,明确地说,就是穷山恶水。在这里,妻妾奴仆成群的家族压根就没有,也就是一些个官宦世家会有些个丫鬟奴仆,大部分大家族的仆役都是雇工,乡里乡亲的,不是包身契。什么通房丫头,在这里是不可能的,整个登州府穷得连个青楼都没有,养妾绝对是凤毛麟角的事,普通老百姓老老实实地过一夫一妻一群孩子的日子吧。

大部分男人,即使老妻生不出孩子,也不敢休妻再娶,就是休了,名声也坏了,再也不会有人嫁过来了,所以只能从同宗同辈的孩子中过继一个。

至少,姜媛的态度已经明了。

二人的距离就拉近了好多,林荃闲来无事,就会去一品阁转转,姜媛也是天天在那里等待。一见钟情或许如此吧。

转眼间,到了回家的时候,与姜媛告别后,林荃一家与徐连仲一起,先在福山住了一宿,给徐家卸下几匹石家自产的上好丝绢,再从徐家捎上一车海货装车运往山阴,这就是行程了。

吴让和他姐姐早早就等在徐宅门口,显然徐连仲跟他们熟的很,吴让二话不说帮徐连仲搬行李,也不让徐连仲搭手。吴芸与徐连仲对了对眼神,便忙活开了,引领着林荃到后院,将骡车拴好,骡子卸下,顺便聊了三五句,便去找徐连仲了。

徐连仲的家人很多,听说他回来,都到门口相迎。有四个哥哥,都是那种黑实的壮汉,最后出来的是徐连仲的母亲和大嫂,两位三十多的妇人,一位白白瘦瘦弱弱的就是徐连仲母亲,另一位高大丰满黑红色面堂的就是大嫂。

外出的孩子都是早当家,心思缜密的,徐连仲拿出一只木盒,里面几层全是点心和糖果,递给大嫂家的侄女拿去分了,然后跟兄嫂长辈们一一见礼,毕竟是秀才了,要有点样子,惹得吴让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个姐夫的一言一行,颇为崇拜。

徐连仲显然跟吴芸的感情非常好,也给吴芸带了些礼物,都是亲手交给她的。而且是当着父母哥嫂的面,一件件地递给吴芸,相当地坦然,林荃心想,人家这才是两口子。

其实所谓的礼物,也没有多繁杂,也就是些布料和妆物,也有吴让的份儿,连仲吴芸两人倒也敞亮,颇为自然的你递我接。连仲比吴芸小,两人既像从小的玩伴,又像老夫老妻。

与吴芸之间的故事,也就几分钟的事。大嫂明显等不及了,一把拉住连仲的手,眼泪汪汪地,一个劲地说徐连仲瘦了瘦了,怨那些哥哥们又不去看看,说徐连仲舍不得花钱,当哥哥的不舍得给弟弟银子花。

个人表演大约一刻钟,尽管过程让人煎熬,也没人敢吱声,直到在最后的徐英咳嗽两声,众人才作罢,领着林瑶去了客厅,徐连仲才在大嫂和母亲的绑架下,进了屋子,徐连仲二哥三哥陪着林茂林荃,二哥对林茂说,子美别见外,大嫂每次见到连仲都这样。

连仲二哥话多,给林荃介绍说,徐连仲母亲是续弦,连仲生下来后体弱没有奶水,恰好大嫂正在奶孩子,这样徐连仲一直吃大嫂的奶长大,古人哺乳时间都长,徐连仲吃到四五岁,后来大嫂一直没有再怀孕,只有两个女儿,就把徐连仲当成了自己的儿子,颇为照顾,加上长媳的地位,大嫂的溺爱使得徐连仲在家中那是呼风唤雨,说一不二。好在徐连仲也算懂事,不纨绔,十四岁就中了秀才,就举业的成就来说其实比林茂更优秀。

徐连仲并不是家里这辈分里最小的孩子,他母亲后来又生了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古人的生育能力确实强,加上那些成年哥哥嫂子们的孩子也多,短短三代人就一个庞大的家族。

徐家家业繁忙,徐连仲几个哥哥平时都忙着活计,连仲的外出求学考试,也没有派人帮忙照顾。所以,县试之后,因为两家比较熟悉,就由林家来照顾徐连仲,所以一直都是林茂带着徐连仲,照顾他的吃住学习,为此徐家也很感激林茂。林茂在徐家绝对是上宾,连仲的家人对他的态度都颇为尊敬,这不林荃也连带着被厚待。

席间,主要讨论了年后去济南府参加乡试的事。府学的几位同窗结伴而行,人口太多,所以虽然徐家在济南府有亲戚,就无法投宿,但是可以让其帮忙先租下个大点的房子,考生们一起住,毕竟到时候乡试考生太多,如果去的晚,房子很难租到。

出发的时间定在三月下旬,仲春时节,气候正好,路上也安全,不像夏天那么火热,早一些时间到济南,顺便可以适应一下济南的气候,免得水土不服。

这些都是前车之鉴,曾经有考生,只提前一旬到,找不到落脚点,结果露宿街头,也染了风寒,别说考试,差点死在济南。

徐家也派出连仲的大哥去照顾,毕竟徐连仲只有十五岁,这样也可以让他安心复习。不得不说,徐家的安排还是比较周全的。

这次登州府去济南府的秀才,大约会有五十多人,大家分几批结伴而行,林茂徐连仲邀约了七位同窗,大都几位家境贫寒,到济南的吃住就由林徐两家来承担,这也是当时通行的救济方式。

大家约定了在福山徐家集合,再走官道经山阴乡,出西留,过平度州,走潍县,也是出登州府的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