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周中兴 > 第九十九章 太子还活着?

第九十九章 太子还活着?

虢公长父对卫伯和又怕又敬,见他居然自甘为召公虎背骂名,便知道多说无益,识趣地赶紧退下。

眼看虢公长父的质问被卫伯和硬生生挡回去,在一旁本打算帮腔的虞公余臣也闭口不言了。毕竟,当年的“专利”政策,虞公余臣也是极力反对。

虞国境内有着当时全国最大的盐池,历代虞公靠私下开发盐池、贩卖私盐,一跃成为最富有的诸侯国之一。

“专利之策”下,虞公余臣的摇钱树盐池收归国有,损失可谓惨重。国人暴动之时,虞公余臣和虢公长父沆瀣一气,同穿一条裤子,自然也对卫伯和敬畏三分。

卫伯和扫视众卿大夫,眼看没人再有异议,于是对周、召二公作揖道:“禀二位执政大人:此次王师征伐,事出在卫和,愿受执政大人责罚!”

周公御说刚才还对虢公长父的责难头疼不已,眼看这个精心设计的诽谤被卫伯和化于无形,心里万分感激。

于是对卫伯和道:“此次彘林之战,太保和太宰大人功不可没。只可惜,彘林之围虽解,但天子却在王师到来之前病逝于彘,此亦天命,非人力所可消解。

“然出征之时,情报来源不明,太傅大人回师拱卫镐京,亦情有可原。孤余之见,太保、太傅、太宰皆功过相抵,此事如此便罢,无需再议。”

言罢,众卿士皆起身称是。周公御说毕竟是三朝老臣,他的言论基本上能把此事盖棺定论了。

虢公长父见周公御说没有得理不饶人,避免了自己难堪,心里暗自庆幸还来不及,哪里还敢继续纠缠,只是呆呆站着。

难道说,周公御说真的不打算追究虢公长父吗?

当然不是。周、召二公找虢公长父算总账是早晚的事情,来日方长。

如今之所以给对方一个台阶下,是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宣布,赶紧先把虢公长父那爱惹是非的大嘴巴堵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见众卿大夫们结束了交头接耳和窃窃私语,召公虎决定宣布一件大事情。

他环视众人,一脸严肃,宣布道:“今日,我和太师召集朝议,是为了确定周王王位继承人。”

所有人都目视召公虎,正如此前虢公长父所料,所有人都认定,新王大位非王子姬友莫属,并没什么悬念。

召公虎长叹了一口气,道:“众卿大夫,之所以孤和太师这三日不急于定储君继位之事,是因为,太子静还活着。”

召公虎的语气很平静,但此言一出,就如同旱日惊雷,侧堂内一片哗然。

“什么?竟有此事?”

“为什么十四年后才说此事?”

“太子静明明就被暴动的国人杀了,会不会有人冒名顶替?”

众口铄金,疑惑四起,气氛变得非常诡异。

召公虎清了清嗓子,道:“诸位稍安勿躁,听孤细细说来——还记得十四年前,国人暴动当晚,暴民们杀入王宫,王宫一片狼藉、流血漂杵。

“周天子在恐慌之中,是孤同太师掩护他夜遁,出奔于外。然而,愤怒的国人并没有就此收手,把目标对准了周王的两位王子——太子静和王子友,打算让他们替父受罪。

“孤同太师商议,将两位王子分头藏匿到自己的府邸中,于是,太师带走了刚周岁的王子友,而两岁的太子静则是被孤藏到了自己的府邸上。

“很快,闻讯而来的暴民包围了孤的太保府,逼迫孤交出太子静。暴民们说,周王专利之策与孤无关,只要交出太子静,他们便不再与孤为难。

“然而,太子静无辜,与专利之策又有什么关系?更不能替周天子受刑,如果把太子静交出去,能有什么下场?”

召公虎娓娓道来,众卿大夫沉默,十四年前的那一幕惨剧历历在目,所有人都在想,如果换成自己,当时又该怎么做?

召公虎继续道:“孤挡在太保府门口,和群情激奋的暴民们争辩了很久,始终没能说服他们。人群的激愤越来越无法消弭,该如何平息这场暴动呢?

“再三权衡之下,孤便安排家宰召武到府中提人,领出一个两岁的孩子。告诉暴民们,这就是你们要找的太子。

“孤对众人道:’周王的错误周王自己承担就行了,为什么要牵连无辜的太子呢?现在朝廷已经没有国君,如果再没有太子,国家就会陷入混乱。’

“暴民沉默了一会,似乎有所缓和。谁曾想,突然蹿出几个人,不由分说,从孤手上抢过孩子,重重扔到地上。然后又当着孤的面,把这可怜孩子当场乱刀砍死。”

召公虎说到这里,忍不住掉下眼泪。所有人都沉默了,那绝对是大周立国近两百年来最黑暗的一天,大周王子居然被暴民杀戮。

“然而,暴民们哪里认识太子静的真容?杀人之后,心满意足离开了太保府。他们只道这躲在太保府里的两岁孩子,除了太子,还会有谁……”

召公虎说到这,已经泣不成声。众人见状,面面相觑。

周公御说见召公虎已经痛不欲生,哽咽无声,赶紧站起身来,把召公虎的故事说完。

“诸位,那暴民所杀两岁的孩童,却并非太子静,而是另有其人!”

“是谁?”此言一出,侧堂中惊疑声四起。

周公御说道:“被暴民所杀的孩子,是太保用自己同样两岁的儿子,换上了太子静的衣服,代替太子受死。而太子尚在人世,被太保养在家中,教授本领。”

众人听言,精神纷纷为之一振,刚才的痛苦之情瞬间被释放。

周公御说继续道:“众卿大夫,天下人只道太保为了保命,交出了太子静,殊不知,他交出的是自己的公子。”

“太保一面背了十四年的骂名,一面还要忍辱负重,默默地承受丧失爱子的痛苦。诸位,设身处地想一下,换作是自己,又当如何?”

众卿大夫听到此,不禁抹泪,并纷纷赞叹召公虎为了周天子和社稷,愿意舍弃自己的孩子,为大周保留血脉,的确可歌可泣。

当然,有一人不这么想,那便是虢公长父。

虢公长父心里泛酸,暗道:“难怪周、召二公死活不肯立姬友为王,原来在自己府里留了一手,瞒得自己好苦。但是为什么要到今天才来说?”

按照虢公长父往常的脾性,这种挑战召公虎权威的良机,他自然不愿意错过。但是由于今日卫伯和在场,自己只能心中暗骂,却不敢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