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周中兴 > 卷1第35章 诸侯会师

卷1第35章 诸侯会师

另一头,周王师在汾隰之上重新整编,待到重整旗鼓、三令五申过后,已是午后。

方兴一直密切旁观眼下这一切动向。他知道,虽说现在周王师战力已大打折扣,但好在军权已收归主战派太保召公虎手上。新挂帅的大司马程伯休父也是当今周王室一等一名将,士气略有提振。

想起同老胡公的十日之约,已经悄然过去两天一夜。召公虎虽明确下令要解赵邑之围,但凭手头这些捉襟见肘的人马,要想突破赤狄重重封锁、最后解彘林之围,难度亦是不小。

正当方兴低头沉思之时,一阵军鼓响起——那是周王师集结完毕,即将开拔的指令。

大司马程伯休父手持令旗、英姿飒爽立于点将台之上,他以年近六旬之高龄,第一次真正以主帅身份指挥周王师,可谓老当益壮、意气风发。

人马都已就位,程伯休父在召公虎身前一施军礼,道:“禀太保,周王师万事皆备,只待太保一声令下,便可向北进发!”

召公虎大喜,道:“大司马果然统兵有方!此地渡过汾水,再往北行军十里,便是周王师同各诸侯国约定会师之地。”

程伯休父闻言大喜,道:“太保有备无患,多了诸侯助力,此战胜算又大几分也!”

召公虎不无担心道:“虽说附近诸侯大多响应,但他们国小兵寡、又要分兵自守,故而周王师依旧是此战主力。此战有劳大司马主攻,如今我军虽兵不足万,却不可让诸侯军队看我等笑话!”

“愿效死命!”程伯休父言罢,大旗一挥,便率大军往北开拔。

不到一个时辰,大军陆续渡过汾水,周王师很快到达会师地点,安营扎寨,以待各诸侯。

三个小国最先率军抵达——魏国、郇国、耿国国君亲自带兵出征。

此三国规模不大,其中郇国、魏国都是当年周文王姬昌两个庶子的伯爵封国,郇伯和魏伯各自率领不到三千名国兵出征。而耿国规模更小,其始封君主也是姬姓族人,同样受封伯爵,耿伯此次仅率两千兵马出征。

这三个姬姓诸侯军队合计八千人众,虽规模上同周王师相近,但是召公虎和程伯休父心里清楚,这支杂牌军为周王师撑场面还则罢了,真让他们冲锋陷阵,恐怕连王师一半战力都达不到。毕竟这些诸侯国安于现状,国君也无暇顾及军政,军队更是聊胜于无而已。

郇伯、魏伯、耿伯同召公虎、程伯休父行礼毕,程伯休父将三国军队编入后军。

安排妥当后,大军便折向往东,又经一个时辰行军,顺利同晋国、韩国军队汇合,此时已经接近黄昏。

相比郇、魏、耿三国,晋国、韩国都是侯爵国,皆是周武王嫡子的封国,从出兵的数量和质量上,也更胜一筹。

韩国军队由韩侯的上卿统领,韩侯年老体衰,太子韩奕只得守国,便派韩国上卿率五千军队以代劳。

晋国军队的领军将领倒是方兴老熟人——晋世子籍,由于晋国身处赤狄进攻范围,需要留下大部分兵马自守,所以此次出战人数亦不多,同样为五千人左右。

晋世子籍下车叩见召公虎,道:“太保,末将奉君父之命,率二师同周王师会师。”

召公虎回礼,问道:“不知晋国防务如何?赤狄是否入侵?”

晋世子籍道:“据快马来报,赤狄目前正围困我晋国之附庸赵邑,如今战事紧急、赵邑已经危在旦夕。一旦赵邑被破,那我晋国便无险可守,成为赤狄下一目标。因此,君父亲自镇守晋国都城,不敢有丝毫怠慢。”

召公虎点头道:“晋国防务如此严峻,还派世子前来助阵,晋侯对周王室之忠心可见一斑!”

晋世子籍连连称谢,于是同韩国的上卿一道,被程伯休父编入周王师两翼,以防备赤狄大军从侧面偷袭。

这么一来,加上各诸侯国的军队,周王师能动员的军队达近三万人,声威大震。当夜便在原地安营扎寨,准备前往赵邑解围。

次日凌晨,周王师三更造饭,四更便拔营起兵,待到大军行进至距离赵邑不到十里处,已是中午时分。

此时,少保皇父来报:“卫国国君卫伯和所率卫国大军前日已从都城朝歌出发,但在前来途中遭遇赤狄伏击,遭受不小损失,现在正在原地休整,恐怕要到明日才能前来会师。”

程伯休父问召公虎道:“太保,卫伯和乃大周九卿之首的太宰,卫国军队乃昔日平定国人暴动之雄师。如今他们无法按时抵达,周王师是否发起赵邑之战?”

召公虎道:“事不宜迟,赵邑已经被围困三天三夜,如若我们再迁延时日,恐怕朝夕不保,还望大司马早下决定!”

程伯休父道:“本将已派斥候打探清楚赤狄军情,当前围攻赵邑之赤狄大军约有五千余众,赵邑周边亦有不下五千赤狄军队驻扎,和围城主力互相救应。”

召公虎问道:“既如此,大司马认为胜算几何?”

程伯休父道:“我军远道而来,利于速战,而赤狄人围城多日,一筹莫展,正是我们发起突袭之绝佳机会。”

召公虎点了点头,道:“既然大司马已有计较,那就有劳老将军指挥此战。”

程伯休父喜道:“将士们早已摩拳擦掌,这一仗王师定要旗开得胜!”

言罢,程伯休父告退,回到阵前,点起能征惯战之士,率周王师二百乘战车、五千徒兵,朝赵邑城下冲杀而去。

经过程伯休父一番整编,如今周王师和诸侯国的联军已经初具规模。

前军:主帅为大司马程伯休父,副将少师显父,统领五千周王师精锐。

中军:太保召公虎,副将少保皇父,合计五千周王师兵马。

后军:郇伯、耿伯、魏伯,合计八千诸侯兵马。

左军:晋国世子晋籍,五千本国兵马。

右军:韩国上卿,五千本国兵马。

大战一触即发。

程伯休父身先士卒,提起一柄八十斤的铜锤,迫不及待跳上战车,下令前军发起冲锋。

召公虎壮之,连忙下令擂鼓助威,周王师和诸侯联军喊杀声震天。

方兴被战鼓之声鼓舞得心潮澎湃,他如痴如醉,很享受这两军对阵的兴奋之情。年幼时,他无数次想象过亲历战争的场景,如今所见,比起自己的凭空想象,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面对来势汹汹的周王师精锐,赤狄围攻赵邑部队显然准备不足,连日攻城未果让他们看起来精疲力竭。小小的赵邑竟然拖住了赤狄入侵中原的锐气,此时正士气低落。

只见程伯休父率领五千精锐杀奔赤狄围城之重围,不多时就把赤狄大军冲击得四零八落,程伯休父铜锤所到之处、血光四溅,好一个势如破竹。

赤狄头目不敢大意,赶紧组织反击,他们的攻城部队大多由步兵组成,缺乏机动能力,在周王师兵车强有力的冲击之下显然没有什么抵抗能力,很快就被冲散阵型。

召公虎亦是少临战阵,见状大喜,抚须笑道:“看来这赵邑之围片刻可解,如此之速,倒是大出孤之意料。”

少保皇父侍立在召公虎身边,连连点头,他方才还对恐怖残暴的赤狄兵马有所顾忌,现在也瞬间释怀。

然而方兴却很快看出不对劲,嘟囔了一声:“下定论还早,赤狄精锐骑兵可还未现身。”

“你说什么?”少保皇父闻言色变,“军营之中,岂可扰乱军心,此乃大罪也!”

召公虎摆摆手,笑道:“童言无忌,倒也无妨。”

话音刚落,只见两支骑兵从赵邑的左右两侧呼啸而来,少说也有两三千骑,定睛一看,正是赤狄埋伏于林中之精锐骑兵。

这两支赤狄骑兵显然是以逸待劳已久,火速从两翼包抄程伯休父的战车方阵。而此时程伯休父正忙追逐赤狄之围城步兵,阵型早就混乱,在赤狄骑兵冲击之下反而慌了手脚,瞬间落入下风,败象已现。

就在危急之时,赵邑突然城门大开,一支赵邑车兵冲了出来,约三十乘战车左右,主车一位大将,全副戎装,在阳光下颇为耀眼。

“赵札!这是赵邑宗主赵札!”方兴大喜过望,不禁喊了出来。

召公虎刚才还愁云满面,顿时来了精神,不仅不觉方兴的忘形大喊无礼,反而点头赞叹赵札道:“好一位威风凛凛的少年将军!”

经过多日守城待援,赵邑将士早已精疲力尽,今日见周王师前来解围,可谓绝处逢生,军心大振。城内将士人人奋勇、各个争先,赵札知道军心可用,便率领数百健儿出城助战。

赵氏祖先造父为周穆王御者,以善驾车著称于当时,其后赵氏子孙自然一脉相承。赵邑战车同周王师战车大大不同,体型很小,故而轻便灵活,就算同赤狄骑兵相比,在机动性上也丝毫不落下风。

更何况,赵氏同赤狄仇恨颇深,加上赤狄连续三日三夜之围城,让赵邑男儿憋了一口恶气。如今,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在赵札带领下,几百赵邑士兵有如神助,个个以一当十,让赤狄骑兵叫苦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