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重生金曲时代 > 第一百三十章 敢问万事谁如愿

第一百三十章 敢问万事谁如愿

近些日子以来,福旺超市的客人正逐渐减少,这点明眼可见。尤是在收银的李子豪,他深有体会,现在的他在忙点,甚至可以偷个闲了。

张姐在收银的位置,已然连续坚持了好多天。这段时间过去,她实在熬的心神憔悴,是累坏了的。她的眼窝凹陷,黑眼圈清晰可见。

昨天夜里,她是直到后半夜才休息的,徐峰的父亲比她睡得更早些,她一个人在窗户边吹了好长时间的风。而后,她失眠了,至于几时入眠,她不清楚。她只知道,当她醒时,闹钟已经响了好一会儿。

柳清清在生活区里,那浓重的纸箱的味道,由最初的讨厌,到现在,竟开始让她有些安心了。

到生鲜区去,亦或者补替收银员的位置,虽然这些并不值什么,但总是让她别扭,倒也不是她狭隘。

不知不觉,距离谢阳辞职,也已经有三个月之久了。柳清清觉得这段时间尤为漫长,因为每一天,她都是在繁忙或是无聊中度过的,繁忙还好,无聊时是当真难熬。可回过头,这三个月又似是飞流而过,再回首,直教人感慨连连。

杨焱重回生鲜上,是心里是比较开心的。在收银的岗位待了两个月,把最初的新鲜劲儿消磨殆尽后,就只体会其中苦滋味。真正使她觉得悲痛厌烦的,当是每天账单的错误,这是需要从她的工资里扣的!

柳清清瞟了眼李子豪,微微的摇了摇头。李子豪的变化是最令柳清清‘可惜’的。

昔日初见李子豪,是柳清清一手带的他,花了两天的功夫,他便要‘新兵上阵’了,又过了两天,他真的能够独当一面了。

这些记忆,在柳清清的脑海里尤为深刻,也那时起,谢阳离开了,不过与他无关。

三个月的时间真的很长了,它足以使一个善笑的小伙子,变的郁郁寡欢似的。李子豪便是这样,他的脸上,不再如曾经,每时每刻,都挂着笑容了......

三个月的时间真的很长了,它足以使人们忘记许多事情。店里员工,尤是生鲜上的,常会站在一起小声私语。话题并不天马行空,多是身边事。柳清清记得当初,她们还常常会聊起谢阳与秀琴姐,可如今,灵秀姐的名字,她都没再听到过了......

......

谢阳先回到地下室去,把买到的车票小心放好,接着,他又去买了些黄瓜和西红柿,觉得不满足,他又踢了半袋子的鸡蛋回来。

海边,谢阳已经不打算去了。不用猜想,此时的大海定是波涛汹涌,一怒卷起卷起千层浪的。

谢阳找到自己的钓鱼竿和水桶,骑着车就出发了。上次的毫无收获,至今想起,依旧历历在目,这次,他一定要满载而归!

临行前,谢阳带了些干粮。上午接近十一点了,他肚子也不饿,饭就省去了。

渠水离他住的地方,也不是太远,谢阳骑车也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只是提着水桶,实在麻烦,速度就被减下了。

本是在屋子里坐了一会儿,没想到外面已经成了大晴天,就是不知海边成了什么样?

到了渠水边,谢阳的脑袋就耷拉下来,脸黑的厉害。“已经过了十一点了,这些人怎还不回家去!”谢阳叹气。

因是七月份,颇有闲情逸致的学生们可是数不清的。漫长的河边,大多是被得了闲的学生们占着。

谢阳叹了口气,找了块儿‘人烟稀少’的地儿。其中门道,他多是不懂的,这使他打一开始便吃了不少的亏。

下了钩,谢阳看似在闭眼凝神,实际是在时刻观望着,他也想知道哪里会是块儿‘风水宝地’!

半个小时很快过去,终是有人动了身。此时是上午十一点四十了,本是密密麻麻的人,也都陆陆续续的离开了。

谢阳挪了地方,放下钩,兴致悠悠。

刚过去的半个小时,谢阳不是没有收获的,不过只是一条手指大小的鲫鱼而已,再钓上后,他就将其放生了。做他这一行的,总是要给海,亦或者是现在的河,留下希望的种子。

当然,一些非从事这一行的,就没这么多的规矩,来此钓鱼也只是闲情逸致,不过图一乐,也不在乎那么多。

正中午,太阳走到谢阳的正头顶。阳光下,没一会儿,他便汗流浃背了。

夏天总是这样,早上还有阴雨霏霏的意思,太阳破云而出后,温度便骤升。

幸是空气中还弥漫着润雨的气息,闻起来很舒服。

河边的杂草已经长的半腿高了,绿油油的,旺盛极了。

“要是庄稼就好了!”谢阳呢喃。

“是庄稼还不太好!”

谢阳略有吃惊的把脑袋偏去,是位年纪稍大的长者,大热的天,还带的有老式的黑色的帽子。

大叔是搬了凳子来的,他走的缓慢,可还是很快的就到了谢阳旁边摆好凳子坐下。

“大中午的,咋不回家?”大叔问。

“一个人来这儿打工的,放了假,没啥意思,就来河边转转,钓鱼难得的静下心。”谢阳笑道,“叔嘞?”

“和你差不多!”这位年长的大叔轻叹。

谢阳一头雾水,怎会是一样?

大叔已然到了那聊起事情还能有笑容的年纪,感叹道:“我那儿子,和儿媳都在外地工作,已经定居。他一年半载也难回来一次。他娘两年前也走了,一个人在家无聊,就想着到外面转转。”

谢阳张了张嘴巴,却又合上,良久之后,才叹了口气。他的遭了事故,谢阳的心虽有悲痛,但也称得上是无牵无挂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理应行走天下。可若非是这样,他自己是否也会久居他处,因各因各念而一年难见自己父母?依照他们的个性,定是不愿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地方的,他又该如何取舍?

谁家儿郎不愿当孝子?从小到大受儒家学问熏陶,应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人世人事都如此,谁能万事皆如愿?

鱼钩一阵晃动,谢阳惊颤,神游千里终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