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水浒兵器谱 > 第八十章 跳涧虎涉险小胜打虎将

第八十章 跳涧虎涉险小胜打虎将

陈达、李忠相距一丈有余,摆出起手姿势,他们都清楚对方是劲敌,二人许久不动,各自酝酿杀气。

众兄弟窃窃私语,都看好打斗经验丰富的李忠,唯独朱武认为陈达会有出人意表的发挥。

因为他感受到陈达的气场产生时有时无的变化,一种在精神力层面高等级的战斗状态——“精谧”状态正在形成。

前面讲过,当武艺修炼到一定层次,可以在战斗中用意志力聚集起战意,让对手感受到强大的压迫感,如同在跟风暴作战,会产生窒息般的恐惧,从而在精神上首先被击垮,放弃抵抗。就像有些动物感受到老虎的气息,连逃跑的意识都丧失了,束手就擒。

战意越强,给对手造成的压迫感就越猛烈。

“精谧”就是这种可以聚集战意的状态,武艺高强之人在全神贯注酣战时,有时会不自觉突然进入“精谧”状态,感官灵敏度成倍提升,反应速度和动作准确性大幅增加,给对手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更有高手甚至仅靠自己的意志力就可主动获取“精谧”状态,因此在武艺上表现为提升了一个数量级的程度。

陈达的武艺还达不到能获得“精谧”状态的级别,但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他被充分激发出潜能,强烈的求胜欲望促使他战意勃发,竟逼出了“精谧”状态。

随着陈达的气场越来越强,在场的第一高手邓飞也感受到了陈达正在进入“精谧”状态,感到十分惊讶。在邓飞这种级别的高手,“精谧”状态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只在以少打多或背水一战的时候,才偶尔被潜意识调动起身体里暗藏的能量,激发出“精谧”,上演绝地反击的好戏,想不到面前这个十五岁的少年竟在强敌面前意外获得了这种开挂状态。

“精谧”可使人进入境我两忘的地步,全凭本能做出反应。李忠也感受到了对手的气场越来越强,对自己竟产生压迫感,沉不住气了,手持棍棒大喝一声,疾速前踏,棍头挑向陈达的武器,要通过调动对手寻找破绽。

陈达敏锐的捕捉到李忠这招三分实七分虚,如果自己应对失当,这便是实招,如果自己准确格挡或闪避,李忠的后招将源源而至,防不胜防。

陈达在力量型的石勇、邹渊面前,开始时都落入下风,适应后才逐渐掌握主动。面对同样是技巧型的李忠,却没有对抗方面的顾虑,见李忠招式简洁实用,也如法炮制,迎着对手的棍棒硬碰硬对出一记,只听“邦邦邦”几声木头相互击打的声音,眨眼间二人拆了三四招,互有攻守,当真是针尖对麦芒,谁都不相让。

李忠先手没讨到便宜,知道对手的实力比刚才击败石勇、邹渊时见到的还要强大,如果按部就班的打下去,根本无法解决对手。老江湖就是老江湖,当即心生一计。

李忠连续攻出两招,被陈达一一化解,陈达的反击,也被李忠防住,二人武艺相当,一来一往,像极了师兄弟之间的攻防演练,陈达越打越得心应手,不知不觉落入了李忠的节奏陷阱。

对打了十几招之后,李忠接下陈达当头一棒,突然一个撤步,陈达没料到对手会在成功防御后不进反退,手上缓了一缓,李忠要的就是这个节奏上的空隙,撤步是虚,一个箭步腾空而起,手上棍棒凌空击下,陈达想封住门户已来不及,李忠人在空中,覆盖面极大,躲闪也避不开李忠棍棒的笼罩,格挡、闪避这两样防御法宝全都派不上用场。

杨林、邹渊、石勇料想陈达败局已定,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尽管陈达凭实力并不输给李忠,但经验的差距显而易见。

朱武、邓飞却同时看出李忠此举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暴露在陈达面前,就看陈达敢不敢险中求胜。

李忠这招居高临下颇合兵法,古今阵地战用兵都要占据制高点,破防事半功倍。只是腾空而起,无处借力,下盘成了防御死角。

李忠料定陈达在自己的攻势下自顾不暇,无力反击,所以才敢牺牲下盘防御换取攻击加成,以期一招制敌。

他只是没有算到陈达是在“精谧”状态下,反应速度超高,抬起棍子格挡他的凌空一击或许来不及,但是点中他的下盘只须把棍子轻轻一探……

陈达果然没令人失望,“精谧”状态强化了他的本能判断,一棍子戳在李忠腾空的脚踝。李忠无从借力,躲闪不及,顿时失了重心,跌落下来,下击的棍棒失了准头,贴着陈达头皮和肩膀斜斜劈下,只差毫厘。陈达与他输赢只在一线间。

陈达没有乘胜追击,上前扶起李忠,连声道:“陈达鲁莽,望哥哥赎罪。”

李忠并不懊恼,道:“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家兄弟武艺高强,做哥哥的自然求之不得。”

杨林笑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李忠哥哥须将老四的位子让与陈达才是。”

李忠傲然道:“那是自然,我什么时候食言过。”

陈达连道不敢,说什么也不肯排坐第四的位次,道:“蒙众位哥哥不弃,收在麾下,跟朱武哥哥当个随从就心满意足,岂敢得陇望蜀,与众位哥哥并列,岂不折煞小人。”

众人见他知礼,越加喜爱,朱武道:“陈达年龄尚幼,就先跟着我做事,不必拘泥于座次,不过从此以后,你便是相州七兄弟中的一员,你的事便是六位哥哥的事,咱们重新摆酒,接纳陈达为结义兄弟!”

陈达喜极,“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叫道:“陈达拜见六位哥哥!”

朱武、邓飞、杨林、李忠、邹渊、石勇轮流与陈达把盏,陈达年幼不经人事,走了远路,又连战三场,身体困乏,当不得酒劲儿,不多时便吃的大醉,斜倚在墙根呼呼大睡。

邓飞怕地凉伤身,将他抱到杨林房中唯一的榻上歇息。

六兄弟继续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胸怀无比舒畅。

朱武第一次做老大,深感责任重大,放心不下,便与众兄弟商议:“我等后日便要伏击大名府官军,杨林有何打算,不妨说出来听听,兄弟们也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