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水浒兵器谱 > 第七十二章 闻焕章密信传递锦豹子

第七十二章 闻焕章密信传递锦豹子

朱武、邹渊引着邓飞来到李忠房间,李忠见到邓飞大喜,叫道:“总算没误事,早知道邓飞兄弟也到东京开封府,结伴而行岂不快活。”

邓飞哈哈大笑,道:“这就叫做‘殊途同归’,邓飞跟二位兄弟缘分不浅,通过邹渊兄弟都能再次遇见。”

邹渊道:“我正说服朱武、李忠二位入伙,一同前往相州彰德府投杨林,朱武兄弟便提起邓飞哥哥,不想竟是相识。”

邓飞道:“如杨林所说,正有桩大买卖,二位兄弟若不嫌弃,便一同入伙如何?”

李忠道:“入伙倒不妨事,不知是何买卖,杀人放火可做不来。”

邓飞笑道:“李忠哥哥就是不问,我也要说与众位兄弟知道。杨林托我路过东京开封府,去殿前太尉宿元景府上,求见一个人。怕我一个势单力薄,做事不周密,特地让邹渊兄弟转道来帮我。今日遇到二位兄弟就更好了,遇事可以商议。”

朱武听后甚是惊奇,杨林是个江湖人氏,怎么跟东京的殿前太尉攀上了关系。

“是求见宿太尉?”朱武问道。

“不,是求见泽州主簿闻焕章。”邓飞道。

闻焕章?

朱武对这个博闻强记、智谋出众的文士印象极深,在“沉香局”白秀英房中,正是他聊聊几语,就把制铁坊的来龙去脉、利害关系剖析明白,解决了朝廷和延安府边军之间的一场危机。

“闻焕章怎么会在宿太尉府上?”朱武不由得脱口而出。

“我也只是道听途说,别看闻焕章只是个泽州主簿,却跟宿元景太尉是同窗好友,私交甚笃。”邓飞道。

朱武忆起邓飞曾经在盖天军陇西汉阳节度使李从吉麾下效力,自然对朝廷要员的人际关系略有耳闻。这是官场必修的功课之一。

“杨林又如何与闻焕章认识?”朱武隐隐觉得这里面有篇大文章。

“杨林游历甚广,三教九流无有不识。泽州与相州相邻,相州煤炭经常要运送到泽州冶炼钢铁,因此两地交通甚是频繁,杨林认识泽州主簿也不奇怪。”

邓飞有问必答,所言有理有据,令朱武刮目相看。

“我们什么时候去宿太尉府?”邹渊性急问道。

“宜早不宜迟,我们这就去。李忠哥哥腿伤未愈,尚需静养,劳烦朱武兄弟陪伴走一遭吧。”

朱武应允,李忠闷闷不乐。

宿元景是当朝太尉,府邸不难打听,不多时,邓飞、朱武、邹渊就来到宿太尉府前,邓飞报了名号,门子通报完毕,一个家仆对三人道:“跟我来。”

从侧门穿过庭院和回廊,到达会客厅,家仆道:“老爷正在更衣,请三位稍候。”然后让丫鬟奉茶。

三人等了片刻,只见从后堂转出两个人,都穿着官服。邓飞、朱武、邹渊连忙起身行礼。

当中一人问道:“哪个是‘火眼狻猊’邓飞?”

邓飞向前一步应道:“小人便是。”

那人又问:“这两个是谁?”

邓飞回话:“这是小人的两个伴当,朱武、邹渊。”

那人便教坐,奉茶叙话。

原来,说话的就是殿前太尉宿元景,另一人自然是他的同窗好友、泽州主簿闻焕章。

闻焕章道:“杨林让你们三个找我?”

邓飞道:“禀大人,杨林只让我们到宿太尉府找闻主簿,没说做什么,只说闻主簿自会安排。”

闻焕章点点头,对宿元景道:“这个‘锦豹子’杨林是相州彰德府人氏,年纪不大,武艺甚是了得。相州煤炭几年来一直由江湖上的几股势力负责替小王都太尉运送到泽州,相互间时常争斗,杨林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坐收渔利,竟抢了最大的份额,我由此认识他。”

宿元景道:“用一个江湖人士做这么重要的事,出了差错我们谁都担当不起啊。”

闻焕章道:“欲立奇功必用奇谋。我已经安排妥当,宿太尉无须担心。”

闻焕章转头看了朱武一眼,然后面向邓飞,道:“邓飞,你给杨林带一封信,信中的事情非同小可,宁肯毁掉,也决不能泄露半个字,你可能做到?”

邓飞当即立誓:“人在信在,人亡信亡,万不得已我吃了它,也决不让它落入别人手中。”

宿元景、闻焕章听了微微一笑,闻焕章从袖中掏出一个信封,邓飞看见睁大了他那一对赤红的眼睛,朱武见了忍俊不禁。

原来闻焕章手里拿着一个硕大的信封,并且非常厚重,邓飞一顿恐怕吃不下。

闻焕章道:“刚才的誓言你再说一遍。”

邓飞嚅喏着:“人在信在,人亡信亡……”

闻焕章微笑道:“‘火眼狻猊’一言九鼎,在李从吉麾下也是一条好汉,言必果,信必达,我相信你。”说着,把信封交给邓飞。

原来闻焕章早把邓飞的底细打听清楚了,此人做事真是汤水不漏。

邓飞接过这个厚重的信封,闻焕章又从袖中掏出一叠折起来的纸张,递给邓飞,道:“这些拿去,是你们去相州彰德府的路费,跟杨林说,事办成了,我把整个河东路的煤炭专营给他。”

邓飞大喜,谢过闻焕章,带着朱武、邹渊给宿元景、闻焕章施礼,回身出了宿太尉府。

邹渊一边走,一边指着邓飞手里的那叠纸张,道:“路费不给银子,几张纸好做什么,难不成是地契、当票,可以换钱?”

邓飞打开看了一下,旋即笑了,递给身旁的朱武,朱武接过一看,愣了一下,他第一次见到这种东西,但是瞬间就明白了它的价值。

这是“银票”,就是由信誉较好的老字号钱庄发行的大额纸币,可以在全国各地同字号的钱庄通兑等额的黄金、白银、铜钱。

北宋时经济繁荣,贸易活动频繁,经常需要大额的现金交易,白银、铜钱太重,商人大量携带十分不便,黄金流通数量又少,满足不了规模庞大的贸易需求。而且,黄金、白银、铜钱都是重金属,极易被盗贼盯上,货币安全得不到保障。于是“银票”在这种经济需求下应运而生。

钱庄本来是一些富商追求规模效应,联合起来做生意时,为保障资金供给充足而设立的金融机构,凭借良好的商誉吸引民间闲置资金,成为钱生钱的投资途径。后来一些钱庄看到了发行纸币的好处,一来方便客商的货币交易,二来可以低成本获取大量真金白银的沉淀,成为做生意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