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天方长安 > 第五十三章 宠妃谋嫡

第五十三章 宠妃谋嫡

李林甫从徽猷殿出来,却没有直接离开,在殿门外假装思考什么事情来回踱步,不一会就看见太监边令诚从外走来,他迎了过去,微笑地叫了一声:“边公公!”

边令诚一向与李林甫交好,平常没少得李林甫的好处,自己也对李投桃报李,经常把玄宗私下里的一些话语和行为都透露给了他,而且还常替这位左宰相和宠妃武惠妃传递消息。见李林甫招呼自己,忙拱手行礼:“左相大人好,您见完圣人了?”

李林甫从金鱼袋中掏出一物,塞到边令诚手中,小声道:“上次给圣人进献拂菻国王冠时,本就想把这小意思送给公公的,一直未有合适机会。”

边令诚接过一看,是一个如鸡蛋般大小的夜明珠,光彩夺目,圆润无暇,一看就是价值连城的东西。李林甫说:“这是西域产的夜明珠,是小儿购得王冠时一并买下的。”

边令诚十分欢喜,将夜明珠收入囊中,按以往惯例他知道李林甫肯定有话要问:“多谢李大人了,大人有何吩咐只管问来?”

李林甫见边令诚如此直接,自己也不绕弯子,问道:“圣人是如何得知户部侍郎萧炅读错字的事情?”

边令诚闻言,嘿嘿地捂嘴一笑:“左相大人问的是这个啊,萧大人也太逗趣了,这字儿也能读错。圣人是从中书侍郎严挺之那里听说的。”

“果然是这个书呆子!”李林甫恨恨地说了一句。

边令诚难得见到李林甫失态的时候,一向善于察言观色的他忙说:“左相大人如没其它事情的话,奴才先告退了。”

此话刚落,李林甫瞬间就恢复了常态,面带笑容地说:“多谢边公公指点,另烦请转告惠妃娘娘,说老臣会一如既往地保护寿王殿下。”

边令诚听罢,也压低声音对李林甫说:“圣人从青海回銮后,愈发对太子殿下不满意,已当面斥责过两次。”

李林甫心喜地说:“娘娘要抓住机会啊。”又凑过身去在边令诚的耳朵边说了几句话,边令诚点头答应。

三天后,玄宗皇帝带着皇亲国戚、文武群臣返回了长安。

长安大明宫蓬莱殿内,武惠妃懒洋洋地在床榻上休息,她一向娇生惯养,身子羸弱,尽管从洛阳返回长安已经好几天了,但旅途疲劳仍然没有完全消去,整个人无精打采。

贴身太监牛贵儿端来一碗参汤,伺候武惠妃喝了下去。这时门外来报:边令诚公公求见,武惠妃点点头。

边令诚走进来给惠妃行礼,惠妃有气无力地说:“边公公有何事?”

“奴才刚见过左相李大人,他让奴才转告一句话:娘娘要抓住机会。”

武惠妃先是愣了一下,很快跟打了鸡血一样直起身来,盯着边令诚,边令诚微微点点头,武惠妃平素聪明异常,已经明白了这话的含意。

边令诚继续说:“圣人现在对太子非常冷淡,从青海回来后已经训斥过两次。左相大人建议娘娘密切关注太子那边的动静,一有把柄及时禀告圣人。”

听了边令诚的话,武惠妃说:“本宫早已安排驸马杨洄密切监视太子,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及时禀报本宫。据杨洄密报,太子、光王和鄂王近来经常一起聚会,言语交谈中多有埋怨圣人和本宫。”

边令诚知道杨洄是咸宜公主的丈夫,咸宜公主是武惠妃与唐玄宗生的女儿,两年前下嫁给了杨洄。他俩新婚不久武惠妃便发现了杨洄和太子李瑛有交情,而且还相交甚密,经常与太子、光王、鄂王他们一起打球。虽然后来杨洄娶了咸宜公主,但太子依然对其十分信任,经常邀其打球喝酒。武惠妃心中暗喜,叮嘱杨洄继续和太子来往并密切监视太子的一举一动。武惠妃如今宠冠后宫,杨洄又娶了她的女儿,自然对她的指令俯首帖耳,而李瑛似乎全然不觉。

边令诚说:“太子竟然如此不守规矩,娘娘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在圣人那告他一状。这太子不仅诋毁、陷害娘娘,连圣人都敢责骂。看来是当太子时间久了不耐烦了。”

一旁听了半天没说话的太监牛贵儿开腔了:“娘娘,今儿个晚膳时圣人就要来蓬莱殿。”

武惠妃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脸上闪过一丝得意的笑容。对牛贵儿说:“你现在去找一趟驸马。”随后又低声地吩咐了几句,牛贵儿点头,转身出去了。边令诚随即也告退。

晚上,玄宗带着高力士如约来到蓬莱殿,和武惠妃一起用完晚膳。两人坐在蓬莱殿中喝着茶,武惠妃冲牛贵儿使了个脸色,牛贵儿会意,将伺候的宫人全部支出殿外,殿内只有玄宗、惠妃、高力士和牛贵儿。

这时,武惠妃突然啼哭了起来,看样子十分伤心。玄宗吓了一跳,连忙放下茶杯,关心的问:“爱妃,这是怎么了?”

武惠妃没有答话,还是不停地抽泣,玄宗有点着忙,站起身走了过去,低下身子抚摸着她的背问:“爱妃是哪里不舒服吗?”

惠妃这才哽咽地说:“圣人,臣妾没有不舒服。”

“那怎么突然哭了起来呢?”

“臣妾担心和圣人相处的日子不多了。”

“胡言乱语,哪里有此事?”

“臣妾没有妄言,有人密谋要加害臣妾与臣妾的孩子。”

玄宗脸色一板:“谁有这么天大的胆子,敢加害朕的爱妃和皇子?”

武惠妃又不说话了,继续抽泣起来。

玄宗催问了半天,惠妃就是一句话:“臣妾不敢说。”

玄宗急了:“爱妃,有朕在此为你做主,你有什么担忧的,只管说来。”

惠妃这才止住哭泣,说道:“圣人,臣妾与瑁儿受圣人恩宠,自感三生有幸,平素唯唯诺诺,安分守己,绝无半点张扬之举动,可是还是遭人忌恨。臣妾听闻太子私下里一直对臣妾不满,结交朋党,意图谋害臣妾与寿王瑁儿。臣妾母子二人,朝不保夕,请圣人为臣妾做主!”

玄宗听完先是吃了一惊,而后又摇摇头:“太子?!不会的,他没有那么大胆子,爱妃不要胡乱猜忌。”

惠妃说:“臣妾说的都是实话,驸马杨洄和太子经常交往,他能为臣妾作证。”

玄宗慢慢地走坐回了自己的座位,自言自语道:“太子虽然愚钝,但本性不坏,不至于生出如此险恶大逆之心吧。”

惠妃见时机成熟,需要再加一把火了,于是赶忙说:“圣人终日为国操劳,不知道太子背地里都做了什么事情,他做了二十年的太子,早就对圣人不满了。”

玄宗一愣,盯着武惠妃。

惠妃继续说:“圣人如若不信,可亲自问询驸马杨洄。”

玄宗想了想,转头对高力士说:“传驸马杨洄。”

高力士应了一声,赶紧走了出去。

过了一阵,只见驸马杨洄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拜见玄宗和惠妃。

玄宗对杨洄倒是很熟悉,因为当年他还是临淄王的时候酷爱打马球,杨洄的父亲、也是驸马的杨慎交就是玄宗的铁杆球友,他俩成天耗在一起打球。有一次吐蕃使者团来到长安,与唐朝的宫廷内侍球队比赛马球,吐蕃人连胜数局。唐中宗见吐蕃人球技高超,就命皇室中的马球高手临淄王李隆基、驸马杨慎交等四人出战吐蕃十人,结果大获全胜,此事在朝廷上下传为佳话。后来也是玄宗亲自做媒把自己的女儿咸宜公主下嫁给了杨慎交的儿子杨洄。所以玄宗对杨洄十分信任。

玄宗问杨洄:“洄儿,听说你经常与太子一起?”

杨洄恭敬回答:“回圣人,儿臣与太子相熟已久,经常在一起打球饮酒。”

“哦!原来如此,那你可曾听太子说过什么关于惠妃娘娘和寿王的话?”

“圣人问话,儿臣不敢隐瞒,是经常听到太子和鄂王、光王在一起抱怨,说惠妃娘娘恃宠而娇,横行后宫;寿王殿下态度傲慢,不把太子放在眼里,说迟早要收拾这母子两个。”

玄宗一听,脸色就变了,铁青着脸又问了一句:“那太子可曾私下议论过朕?”

杨洄犹豫了一会,悄悄地看了惠妃一眼,咬咬牙还是说道:“太子……太子对圣人也有怨言,说圣人对他过于严厉,对寿王又过于溺爱。又说……又说自己已经当了二十年的太子……”

玄宗勃然大怒,一下站了起来吼道:“他这是等不及了吗?要篡位吗?”

惠妃、高力士、杨洄、牛贵儿一见玄宗发怒,全吓得跪了下来。

不过惠妃却是暗中得意,猜想玄宗已经动了废太子的念头,而高力士也同样预料到了玄宗要废太子了。他知道在玄宗心里始终有个心结,无比担心有人会在有朝一日,像当年的玄宗自己一样发起政变图谋皇位。

第二天一早,玄宗在紫宸殿召来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三位宰相。

玄宗怒气冲冲地说:“太子李瑛,资质愚钝,品行不端,结党营私,不堪大任。朕打算废了太子,还要把太子同党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并废了。”

宰相们被玄宗一席话搞的莫名其妙,只有李林甫神色淡定的站在那里。

还是张九龄站了出来,对玄宗说:“圣人,李瑛殿下居太子之位已二十年了,日夜接受圣训,并未听说有什么大的过失。鄂王和光王殿下也是安分守己,很少离开深宫。如今天下人都为圣人能享国久长,子孙蕃昌而高兴。太子乃是天下之本,千万不可轻言废立。当年晋献公就是因为听信了骊姬的话杀了申生,导致国家大乱;汉武帝虽然英雄一世,但听信江充的诬告而错罪太子,导致京城流血;晋惠帝听信贾后之辞,废了贤明的太子,导致国家丧亡;隋文帝也是偏听偏信,罢黜了太子杨勇而立隋炀帝杨广,因此丢了天下。现在到了圣人您,切勿听信谣言而动伤国本啊!”

裴耀卿也跟着说:“首相大人之言甚是明理,圣人三思啊,千万不可一日之间就废弃您的三个皇子。”

玄宗听了两位宰相的谏言,犹如一瓢凉水当头浇下,虽然感觉憋屈得难受,但不得不承认张九龄的话有道理,无可反驳。

于是冷静地想了想后,他吐了口粗气,口气缓和下来:“既然两位爱卿谏阻,那朕今日就给他们三个不肖儿一次机会,望他们改过自新。如还不思悔改,定将严惩。”说罢,站起身径直退出紫宸殿去了,把三位宰相晾在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