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天方长安 > 第四十五章 得陇望蜀(1/2)

第四十五章 得陇望蜀(1/2)

李瑱等人在别过回纥首领骨力飞罗之后,率军继续前行,次日终于抵达河西第一关---玉门关,进入河西之地,唐军将士尽开笑颜。因为进了玉门关,就回到了大唐的腹地,只要沿着长长的河西走廊一直往东南走,再渡过黄河、翻过陇山,就可以到达他们阔别已久的长安了。

进了玉门关后,巽麟军又经过数日行军,穿过敦煌*、瓜州*、酒泉*、张掖*,来到河西重镇凉州城*,凉州是河西节度使治所,节度使牛仙客为李瑱等人接风洗尘。休整数日后,监察御史王维留在凉州任节度使判官*,而巽麟军将士则离开凉州继续东返,渡过黄河,翻越陇山,历经千山万水,终于抵达长安城。

安远门,是长安城西北的大门,雄伟而庄严,自大唐开国以来它见证了大唐以西各国无数使臣、官员、商人、布衣百姓等来往长安。

这一日安远门外锣鼓喧天,人头攒动,太子李瑛、荣王李琬、护国大将军王忠嗣领十余名文武官员奉唐玄宗旨意正在此迎接恒王李瑱的巽麟军凯旋而归。但见远处的巽麟军旌旗飘扬、军容威壮,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骑在战马上缓步向前行走。走在最前面的李瑱远远望见太子、荣王等正站立在城门外等候,急忙翻身下马快步走至太子跟前,却待行礼时被太子李瑛一把扶住。

李瑛说:“二十七弟快免礼,为兄奉父皇之旨特在此等候你多时。”

李瑱道:“太子哥这是折煞小弟了,哪里敢当?”

荣王李琬也笑呵呵走上去,拍着李瑱的肩膀道:“二十七弟,数月不见瘦了,黑了嘛!”

李瑱与李琬一向亲热,也拍着李琬的肩膀道:“六哥你好像胖了啊。”

王忠嗣也上前行礼道:“恒王殿下辛苦了!祝贺殿下连败大食、吐蕃两大劲敌,收复拔汗那凯旋而归。”

李瑱也回礼说:“路上就听说大将军早在数月前就大破辽东的奚和契丹,征服东北大片土地,使得强盛一时的奚和契丹俯首称臣,小弟哪里比得上大将军的功劳。”

裴宽、刘希暹等众人也走过来纷纷与太子、荣王、王忠嗣行见面礼。众人一阵畅聊,好不开心。

随后,太子李瑛对李瑱说:“二十七弟,咱们赶紧去宣政殿吧,父皇正等着你呢。”李瑱连忙应允,带领征西众将跟随太子等人进了安远门,直奔大明宫宣政殿而去。兵部官员则依律将巽麟军兵士各自归建。

宣政殿已经多日没有朝会了,这一日难得地热闹起来,玄宗时隔多日又重新上朝,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三位宰相及护国大将军王忠嗣领文武百官站立两厢。

“宣征西大都督、恒王李瑱,征西副大都督、兵部侍郎裴宽,征西监军刘希暹上殿,安西军中郎将高仙芝进殿!”随着一声高喊,李瑱快步走入大殿,裴宽、刘希暹、高仙芝在身后紧紧跟随。

李瑱三人进入大殿后伏身行礼参见唐玄宗,唐玄宗哈哈大笑,站起身来走下陛阶,亲自扶起李瑱:“瑱儿,你不负君父重托,万里远征,以少胜多,大败吐蕃和大食。为我李唐皇族增光添彩,使我大唐威震西域,可喜可贺。”

李瑱说:“上仗父皇天威,下赖将士用命,天兵一到,番贼闻风丧胆,溃不成军。”

玄宗龙颜大悦,当即下诏:

加封李瑱二等亲王爵位,开府仪同三司,实封一千户*,赏黄金两百斤。

加封裴宽为范阳节度使,兼御史大夫,接替原范阳节度使张守珪,赐紫金鱼袋,赏黄金百斤。

加封刘希暹为三品御前太监,掌管掖廷局,赏黄金百斤。

封赏征西其他有功将领:擢升高仙芝为宣威将军、安西军兵马使、赐绯鱼袋,独孤峻为安西军定远将军,王滔为安西军中郎将,郭子仪为朔方军中郎将,仆固怀恩为恒王府安远将军,段秀实、封常清为安西军游击将军,公孙玥璐为朝廷五品诰命尚仪散官。巽麟军众将士均有黄金、白银、绢匹等赏赐。

大行封赏之后,李瑱等人谢恩后退入班列,群臣纷纷祝贺。

唐玄宗仍然兴奋不已,对群臣说:“如今大食已受重挫,十年之内不敢犯我边境;东北的奚和契丹已经臣服。大唐之边患仅剩突厥和吐蕃了。”

左相李林甫听玄宗豪情万丈地这么一说,脑筋立刻一转,出班奏道:“方今突厥王庭正闹内讧,无力他顾,根本不敢犯我大唐。唯有吐蕃,甚为可恨,对我大唐时而臣服,时而反目,反复无常之小人是也。臣主张乘此良机一鼓作气,挟东西两路凯旋之余威,发兵征讨吐蕃。”

玄宗赞道:“林甫之言甚和朕意,朕欲出青海御驾亲征,一举寻歼吐蕃军主力,将其赶回羌族高原上老实呆着*。不知众爱卿以为如何?”

话音刚落,首相张九龄出班谏说:“圣人,我朝刚经历两场大战,军民需要休生养息,短期内不宜再开战事。再者,吐蕃人世居羌族高原,那里乃是不毛之地,我朝国民从不愿踏足,吐蕃只要一退回高原,我们就只能驻足不前。因此对吐蕃,朝廷还是应以抚为主。”

王忠嗣也出班奏说:“臣亦赞同首相之言,吐蕃近年来国力雄厚,君臣一心,兵强马壮。如现在与之交战,虽然有一定胜算,但损失必然惨重。不如以精兵东据青海的石堡城*、西控葱岭属国大小勃律*,静观其变,待其国内有乱或遭受大灾时再东西夹攻,可一战而胜。”

玄宗听罢张九龄和王忠嗣两人的话语,如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满腔的好兴致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沉吟半晌,有气无力地说声散朝,然后悻悻地站起身离开。

群臣见状纷纷交头接耳,随机也陆续散去。

玄宗回到紫宸殿,一屁股坐下,生着闷气半天不说话,高力士在一旁站着也不言语。过了一会,门外内监来报:“圣人,左相李大人求见。”

“宣!”

李林甫亦步亦趋地走了进来,行完礼后对玄宗说:“圣人,臣以为刚才朝会上首相和大将军之言不足取也,如今我朝国富民强,军威鼎盛乃百年之未有,东北征服奚和契丹、西北大败吐蕃和大食就是明证。吐蕃乃我朝心腹大患,不除不足以安定西陲。圣人乃一国之主,若圣意已定,何须听从他人意见?”

玄宗紧皱的眉头略为舒展,但仍然叹口气说:“朕不是刚愎自用之君,九龄乃是文臣之首,忠嗣乃是武将之尊,他们两位的话朕不能不听啊。”

李林甫走进一步,压低了嗓门,声音低得也就只有他、玄宗和高力士三个人听得见:“圣人,这有何难,《诗经》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圣人何不以巡狩*之名出游西海*,大军以护驾之名随进,吐蕃必然整军应对,那时随便找个茬儿收拾他们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玄宗顿时眼睛一亮,身子直了直,看看李林甫,又转头看看高力士,高力士迎着玄宗的目光微微一点头,玄宗顿时哈哈大笑。

李林甫见状,会意地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