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天方长安 > 第三十三章 跨越葱岭

第三十三章 跨越葱岭

转眼过去了些许日子,征西大都督、恒王李瑱率副都督,兵部侍郎裴宽,监军太监刘希暹等及三万兵马浩浩荡荡离开长安安远门,向遥远的西域进发。

大军一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渡过黄河后沿着祁连山以北的长廊地带长途行军,过凉州,出敦煌玉门关,进入茫茫西域大地,这日黄昏终于抵达安西节度府治所龟兹城。

龟兹城,汉时原为西域大国,唐太宗贞观年间,强大的唐军攻灭龟兹国,将龟兹纳入大唐版图。而后,安西都护府的治所设于龟兹,后来又设安西节度府,龟兹于是成为大唐西域的中心城市。

安西节度使盖嘉运亲自率副节度使夫蒙灵察、中郎将高仙芝、判官岑参以及程千里、毕思琛、王滔、康怀顺、陈奉忠、李嗣业、独孤峻等一干将领在城门外迎接李瑱,一同迎接的还有从拔汗那逃难而来的国王阿悉烂达干、王子阙陆及部将。

众人见李瑱胯下玉麒麟,无不惊异。盖嘉运、高仙芝、岑参原是在长安时就结识李瑱,见面显得格外亲热。一阵寒暄过后,盖嘉运请李瑱等人进城,直奔节度府衙。巽麟军则在城外扎营休息,盖嘉运早已安排部下送来酒肉粮草犒军。

节度府衙内,盖嘉运大摆酒席,为征西将帅接风洗尘。

李瑱虽然行了数千里路,却是精神抖擞,丝毫没有倦意,裴宽与仆固怀恩等将也是精神依旧,只有太监刘希暹早已疲乏不堪,匆匆吃完饭后实在挨不住困,匆匆告辞离开休息去了。

李瑱、裴宽与盖嘉运等安西将领以及阿悉烂达干、阙陆父子继续移步到府衙大堂饮茶。

李瑱喝着茶,问阿悉烂达干道:“阿悉烂王爷,如今拔国局势如何?”

阿悉烂达干是拔汗那国王,来到安西后人们称呼他为阿悉烂王。

阿悉烂王这才答道:“禀告大都督,刚才酒席间不便多谈,说来实在惭愧,之前在给大唐皇帝的奏报中已经禀报吐蕃与大食暗中勾结,扶持叛贼阿了达在我国西部地区发动叛乱,而后又一路向东烧杀抢掠,攻陷我国都渴塞城。如今过去近三个月,叛军在吐蕃大食联军的支持下已经占领我拔汗那全境,杀戮我子民,毁坏我宗庙,迫害佛教徒,强迫他们皈依天方教。佛教本我国教,如今在大食军的挤压追杀之下几无立足之地了。”

说到这叹了一口气,眼圈红红的。

这时兵部侍郎裴宽问:“拔汗那叛军和吐蕃大食联军是何等实力?将帅如何?”

阿悉烂王一愣,其实他自己也并不是很清楚,手下的统兵大将军已经在渴塞城阵亡。听李瑱一问不禁脸一红,看着其他人。

盖嘉运见状说:“大都督,我府下参军段秀实一向熟知葱岭以西各国情状,不妨请他来给大都督禀报。”

话音刚落,坐在众人末端位置的一人站起拱手行礼,三十来岁,相貌不凡,只见他不慌不忙说道:“末将段秀实禀报大都督,这次吐蕃勾连大食兵犯拔汗那国乃是蓄谋已久,吐蕃王赞普派其子郎支都及大将铁刃悉诺罗率三万吐蕃军北入拔国,大食国则是由主宰其国东部的呼罗珊*总督朱奈德派遣大将萨乌德领三万大食铁骑从西侵入拔国,两军在呼闷城合兵一处,立阿了达为伪王,又集合西部叛军一万余人一齐向东攻掠,阿悉烂王手下也就不到两万人的军队,战力一般,自然不是敌手,仅一个月光景便被敌军占领拔汗那全境。”

李瑱见段秀实不过一参军,却能如数家珍般的介绍拔汗那军情,不禁赞叹:“段参军知己知彼,实属不易。拔汗那叛军不足为惧,可知现在吐蕃和大食军主力都在何处?”

段秀实答道:“葱岭以西的西域有两条大河横贯其中,东北的那条叫药杀水,西南的那条乌浒河。安国、康国、史国、米国、拔汗那等西域诸国皆在两河之中间地带。药杀水在拔汗那及我国境内的那部分又被称为真珠河,拔国被真珠河分为东西两部分,伪王阿了达仍以真珠河东部的渴塞城为国都,吐蕃军主力也驻扎在渴塞城,大食军主力驻扎在真珠河西部的呼闷城,两军遥相呼应,吐蕃王子郞支都与大食将军萨乌德均还在拔国。”

阿悉烂王接话道:“如今恒王殿下亲任征西大都督,万望早日率大唐天兵西征拔汗那,就我子民于水火之中。”

李瑱安慰了阿悉烂王几句,然后对盖嘉运说:“盖将军,按父皇旨意,由本王领兵西去拔汗那,由将军镇守龟兹以防吐蕃、突厥从南北来犯。将军可将安西军一分为二,一部随我,一部随将军留守。你看如何?”

盖嘉运说:“一切听凭大都督调度。”

李瑱说:“好,安西诸将本王不甚熟悉,段秀实参军熟知拔国军情,此番就随本王在帐前效力吧,另外,还请盖将军再拨几员将领与本王。”

盖嘉运飞快扫了一眼身前坐着的诸位安西将领,略一思索便说:“那就中郎将高仙芝及程千里、独孤峻、王滔四位将军、参军段秀实,一共五将及一万二千人马随同大都督西征拔国,大都督以为如何?”

裴宽瞥眼看了盖嘉运一眼,欲言又止。

李瑱说:“甚好,那就以高仙芝将军为正印先锋官。”

阿悉烂王也说:“小王尚有几员将领和三千人马在龟兹,一并交与大都督调遣,期待大都督马到成功,早日光复我拔汗那国。”

李瑱又问:“听说葱岭路途长远、沟壑纵横、颠簸难行,岭中又气候多变,行军极为艰难?”

高仙芝答道:“确实如此,好在我大唐国强民富,安西军中的步兵人人皆有私家马匹,行军时全军骑马,作战时步兵下马列阵,将私马屯于大营。再加上我军在葱岭上设有葱岭守捉军*,可以接济过往军队和商旅,提供熟悉地形的向导,因此现在跨越葱岭并不甚难。不过由于葱岭路途遥远,穿越它需要一个月时间。”

盖嘉运说:“我将安西军中战马配与大都督从长安带来的步兵,上葱岭则不难了。”

李瑱道:“好,有劳盖将军了,我巽麟军在龟兹城休整并练兵七日,七日后向西开拔。”

这时,门外有军士来报:“禀大都督、节帅*:府外有一位军将,自称是朔方军参军郭子仪,从灵州赶来,求见大都督和节帅。”

李瑱大喜,对盖嘉运说:“郭子仪是本都督征调的,为巽麟军将领之一。”盖嘉运闻言忙命请进。

不多时,一位三十多岁的军将风尘仆仆地快步走了进来,冲李瑱与众人行礼:“大都督、节帅,朔方军参军郭子仪奉调前来。”

此人正是郭子仪。

李瑱站起身走了过去,扶住郭子仪的双臂哈哈笑道:“总算把你等来了。”

郭子仪也显得非常兴奋:“能与殿下再次相见,并追随殿下作战,是末将的毕生荣幸。”

“来,一起入席。”李瑱挽着郭子仪的手臂入席坐下。

众人有点惊讶,郭子仪不过一参军而已,而李瑱贵为恒王、征西大都督,怎么对他如此礼遇。虽然纳闷,但见李瑱这个态度,盖嘉运及众人也自然高看郭子仪一眼。

次日,安西军一万两千人与拔军三千人划入巽麟军编制,李瑱在龟兹城亲自安排操练,日日不停。

七日之后,征西大都督李瑱、副都督裴宽、监军刘希暹、拔汗那王阿悉烂达干父子、先锋官高仙芝、将军程千里、独孤峻、王滔、参军郭子仪、段秀实、别将仆固怀恩率领近五万军队,一声炮响,旌旗招展,鼓声震天,浩浩荡荡出了龟兹城,一路向西,过拨换城*、疏勒城,行军快一个月到达葱岭。

大军登上葱岭,折向西北而行,葱岭上果然道路崎岖,寒气逼人,放眼周边,渺无人烟。将士顶着西北寒风艰难行进,约十日后抵达葱岭守捉*辖地,此处由大唐安西军两百名军士轮番驻守,大军在此休整两日又继续跋涉前行。又过了十余日,终于穿越葱岭,再在葱岭以西的大漠中前行百余里抵达拔汗那国境内。至此大唐军队已能远远望见拔国东境第一城---修循城。

此时巽麟军已长途跋涉数千里,全军都已疲惫,裴宽建议安营扎寨,军队休整一日,第二日攻取修循城。

郭子仪提出不同想法:“兵贵出奇制胜,如今敌军已知我军出征,料我军长途行军至此,人困马乏,必会休整一、二日,且据报此城内守军并不多。不若乘敌不备之时,一鼓作气拿下修循城,我军在城内安歇休整,补充粮草,岂不更好。一旦敌军增援赶到,恐需多花费时日了。”

高仙芝等人也认为郭子仪说的有理,李瑱采纳了郭子仪的提议,命裴宽、刘希暹领大军主力继续缓缓行进,自己亲率高仙芝、郭子仪、段秀实、仆固怀恩,挑选五千精锐骑兵快马兼程,直扑修循城。

没过多久,巽麟军五千骑兵便抵达城下,摆开阵势,摇旗擂鼓,喊声震天,向修循城内守军挑战。

李瑱骑在玉麒麟上,端望着城头,唤段秀实近前来轻声问道:“拔汗那王阿悉烂达干平时在国内声望如何?百姓是否拥戴?”

段秀实答道:“阿悉烂王为人忠厚文弱,虽然不懂带兵作战,但对百姓倒是仁慈优厚,素有声望。”

李瑱又问:“修循城守将如何?”

段秀实答:“修循城守将是伪王阿了达的胞弟阿了密,勇猛凶狠,武功在拔汗那军数一数二,但不过是一勇之夫。”

李瑱点点头,回头又唤阿悉烂达干走到跟前,对他耳语了几句,阿悉烂达干恍有所悟,点头应允。李瑱又把仆固怀恩叫来叮嘱了几句。

随后,李瑱一拍坐下玉麒麟,跨出阵来,行走五、六步转过玉麒麟面向众将及五千轻骑,庄严地扫视了着全军,放声喊道:

“众位将官、军士们:我等告别父母、别妻离子,不惜跋涉千里到得此处,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剿灭拔汗那叛军、驱除吐蕃和大食,为我大唐建功立业,为自己博取功名,封妻荫子,光大门庭!今天是我军征西第一战,各位将士需抖擞精神,一鼓作气,旗开得胜,一战而取此城,壮我大唐国威!”

五千唐军听得大都督慷慨激昂的一番壮语,顿时精神抖擞,士气大振,千里行军的疲惫感一扫而光,喝喊声响彻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