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问鼎四方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刺客来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刺客来了

“听见了,我们都听见了。”何英武上去按住姜铁心的肩膀,然后让胡三按住他的腿。这才跟老榆树道,“行了,开始干吧。”

“别急,等池丽格乐进来的。”

姜铁心都这么了,其余人只好等着。池丽格乐端着一个热气腾腾的大盆进来,老榆树从水里捡起一把大剪子,然后把姜铁心的靴子剪开。之后从水里拿出匕首就要在伤口上割开一个十字,却被姜铁心拦住:“先别急,池丽格乐,把咱们自己烧的酒里面头一锅的酒给我喝几口。”

池丽格乐用酒壶给姜铁心喂了几口酒,这是姜铁心自己蒸馏出来的酒当中头一锅出炉的,度数已经很接近纯酒精了。他喝了几口就感觉有些晕乎,趁着自己还清醒就跟老榆树道,把刀子在火上烤一下,然后再用这酒浇一下。池丽格乐,你先用这酒浇在伤口上,把血污冲走。”

老榆树照着姜铁心的话去就着烛火将刀子烤了烤,然后又往上浇酒。他将刀子拿出来,接着就往上浇酒精。也不知道是刀子烤的温度太高,还是靠着蜡烛太近,刀子竟然一下子烧了起来。好在老榆树到底不是一般的老汉,也算是见多识广。他用力甩了甩,火就灭掉了。

这时候池丽格乐已经在姜铁心腿的伤口上浇了半壶酒,差不多将血污都给冲掉。老榆树用匕首的刀尖在箭头周围割开一个十字,姜铁心疼的受不了,只要使劲咬着池丽格乐事先准备好的一块手绢。

池丽格乐也不笨,刚才看明白了何为消毒。他将针照着刚才的法子消毒,线只是用酒精浇了一次。然后心的缝合伤口,姜铁心又是咬着手绢,好歹熬过了缝合伤口的痛苦。等着伤口缝合以后,为了保险一些,又在已经缝合的伤口上洒上金疮药。这是出使东胡的时候,君姬赏赐的,应该是君子国最好的刀伤药。

看到姜铁心出了一头汗,池丽格乐又拿出一方手绢,然后给他擦了擦汗。姜铁心把嘴里的手绢再次吐出来,然后跟围在身边的人道:“你们都出去吧,我自己休息一会。”

众人听到他这么,就一个个的走出去。等到他们走了以后,池丽格乐帮姜铁心把衣服和鞋子脱掉,给他盖上薄被以后才出的门。

姜铁心在屋里休息,其余人回到外面的大厅。池丽格乐给他们送上茶水,然后就去准备下酒菜。虽然姜铁心受伤不能待客,可是也没有让人家饿着出门的道理。

何英武喝完自己的茶,然后跟老榆树问道:“你们最近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

“你有线索?”

“我听许一水,就是那个发现铁心受伤派人来报信的城卫军什长的。他伏击铁心的人有两批,第一批就是一些地痞流氓,是东胡的王子雇来的。王子的一个伴当混在里面,也被第二批人用弓箭给射死了。这些话是许一水从在伴当尸首旁边哭的王子那里听来的,应该没有错。虽然王子是个混蛋,不过最后还是他把铁心从巷子当中拖出来的,他的话是可信的。如果他在这些话里面撒谎,很容易就会因为跟铁心无法对上而穿帮。他到底也是遮汗的儿子,不至于做出那么蠢的事情。”

老榆树听完以后,几乎没有花时间思考,马上道:“王子多半是因为曼香公主的事情,才会想要给铁心找点麻烦来出气,他招来的人伤不了铁心。第二批人才是关键,这些人是什么来路?”

“这些人不知道是什么来路,许一水掀开他们蒙面的黒巾,全都是生面孔,不是常在君子城街面上混的人。所以他们是从哪冒出来的,还真不好。不过他们用的弓箭倒是能够看出一些端倪,全是上好的军中所用的制式弓箭。除了军中,别的地方弄不到。而且他们的手上都有老茧,全是长年累月跟兵器打交道的老手。这些人除了弓箭以外,身上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提供身份来源的线索。

这些都是许一水能够找到的线索,除此之外一无所得。很快这些尸体就会交给承府,不过我估计承府的弓手和白员也够呛能够找出别的线索,胡三,你呢?”

“君子国虽然不是好战之国,可是军伍当中人数众多,想要从中找出来很难。而且虽然武器是军中惯用的制式兵器,这些人却不一定是还在册的军士。如果是早就解甲归田的人,恐怕很难查出到底是从哪里入伍的人。在没有活口的前提下,想要找出他们的来源和指使者,恐怕承府里的断案高手也没有办法。”

听完这话,何英武哼了一声:“谁不是呢,这帮家伙也真是难缠。听王子,本来有几个刺客被铁心砍断了腿,躺在地上走不了。谁知道没过多会,这些人就全被人家用弓箭给射死了。这帮人连自己人都杀,想要找线索可难了。”

这会池丽格乐去给姜铁心熬白粥,老榆树自己给另外两人续上茶水,然后道:“如果要得罪人,那铁心得罪敌人可就太多了。以前在神武军中的时候,我跟他不在一起,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光是去东胡以后,就得罪了东胡的大王子。后来又从东胡擅自逃走,要得罪的话。无论是遮汗还是曼香公主哪要是心情不好,找几个人来杀他也不是没这可能。

不过东胡人跟中州饶相貌多少还是有些不同的,再加上用的又是军中制式兵器,所以我觉得不是东胡的人。在淮国的时候,也得罪过一帮匪徒。不过那些人这会已经被收服,想来也不会派人来刺杀铁心。淮国因为铁心的谋划受过一些损失,但是以淮恒侯的雄才大略是不会干出这种刺杀的丑事的。

所以我觉得刺客还是来自君子国,多半就是因为这几我们的家常菜馆大出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