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永遇乐慢 > 第九章 灾魅

这老妇人随着那白烟的消散,整个人也一下子苍老了,头发全白了,腰也佝偻了。如果说刚刚她给李大夫的感觉还是一片汪洋的话,那么现在她就是一条几尽枯竭的溪流。

“老太太,老太太,您没事吧。”李大夫赶忙扶住老妇人的胳膊,生怕她摔倒,关切的问道。

“一切都已成定数,老身尽力了,你也好自为之吧。”声音已便得沙哑,全然没有了之前的底气,老妇人没有再说什么,吃力的转过身子,拄着拐往回走去。

“老太太,这定数是什么意思。”

“命运的号角已然吹响,大殿里的帝王将迎来终章。”说罢,老妇人逐渐远去,消失在人来人往的巷道里,留下惊骇的李大夫和他身后同样难以置信的慧儿。

慧儿拍了拍走神的李大夫问道:“她是什么人?”

“不,不知道,应该是位方士吧。”

慧儿不由得看了看那老妇人离开的方向,“那你俩聊了什么?”

“她让我,哦,对了,那孩子醒了。”李大夫赶忙前去查看,果然那孩子已经醒过来了,坐直身子,看着这个陌生的地方。看到匆匆赶来的李大夫,孩子吓的抱着被子,缩起身子,躲到床脚上,离李大夫远远的。

李大夫此时心里尽是疑问,那老妇人法力如此高深,一看便是个大能之辈,只是如此的她为何偏偏和个孩子过不去,着实不能理解,而且她说的话,李大夫更是不敢苟同,先不说这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般无二,单单是让一个心怀慈悲的医生去残害一个鲜活的生命,便是荒谬至极的事情。

再看这孩子,不管是横看还是竖看,都不像是老妇人所说的让世间生灵涂炭的祸根,“小家伙,你别怕,我是个大夫。你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

小家伙虽然有些茫然,但大体上还是听明白了李大夫说的什么,对于自己的名字,他低头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

“别害怕,你再好好想想,你是没有名字,还是想不起来了?”一旁的慧儿温柔的问道,毕竟还是很担心,这孩子之前头上可是磕了个大包,千万别伤到脑子。

孩子思考良久,不知想起了什么,怯生生的说了两个字,“孙启。”

李大夫一下子松了一口气,能记起自己的名字,至少这孩子脑袋还算正常,没有胡言乱语或者不会言语,最终要的是他名字不是三个字,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李大夫还想再问两句,可这孩子的肚子咕噜噜的响了起来,看来是饿坏了。

“秦伦,秦伦。”李大夫冲着里院高声喊道。

“哎,师父,啥事。咦,小四你醒了。”秦书伦很是活跃,欢呼雀跃的,反而吓得孙启直往被子里缩着脑袋。

慧儿拍了秦书伦一下,笑骂着,“净调皮,你可别吓到他,喏,弟弟饿了,拿着钱去拐角的粥铺里买碗热粥回来。”

“哦,好的,师娘。”秦书伦刚准备跑,却又被慧儿喊住了。

“算了,算了,今个是个高兴的日子,大家都庆祝一下,叫着陈康、周珏一起,去打十碗白粥,今天早饭咱就喝这个。”慧儿把先前给的六个铜板拿了回来,在李大夫发亮的目光下,递给秦书伦一个银板,并告诫他,把找回来的钱上交,不准偷摸的藏起来。

“师娘最好了,师娘威武。”秦书伦开心的简直不得了,李大夫同样也高兴坏了,想喝粥了,这就去买上了,人生也不过如此嘛。

李大夫又小心翼翼的问了问孙启一些事,但那孩子却都已经想不起来了,似乎只记住了个名字。

慧儿悄悄的把李大夫拉到一旁问道,“这孩子是不是失忆了?”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你也知道我从我那老爹那儿,只学了些治疗内外伤的医术,而脑子里的这些东西,还得找李洞那家伙。依我看,还是先观察观察吧,先吃点安神类的汤药,可能过几天就全能想起来了。”

对于医药这一块慧儿也不懂,也发表不了什么意见,全听李大夫安排。

慧儿突然想起来一件事,“今早那老婆婆说的话是啥意思啊。”

“哪句话?”李大夫正忙着给那孩子抓点安神的药材。

“就是那句命运啊,殿里的帝王啊。”

“啊,这个啊,这我也不清楚,我还准备等会儿去找张先生问问呢。半夏,甘草……”

“那你可得好好问问他。”

“咦,你怎么突然关心其这个了?”李大夫要拿五味子,但慧儿正好堵在道上,他便也不拿了,专心的看着慧儿问道。

“我不是做了一个梦嘛,这梦到最后,恰巧就是那老婆婆说的那句话,只不过后面还有两句。”

这下子李大夫不由得紧张起来,他梦中最后也多了两句,那慧儿的会不会和自己一样,“快说说,多了那两句?”

“我想想哈,一曲悲歌唱的嘹亮,可怜的人儿只剩愁肠。”

李大夫已经记不清楚了,嘴里重复的念叨了两遍,自己好无印象,八成这两句和自己的不一样,“我也梦到了,只是我后面的两句记不得了,不过和你的不一样。”

“啊,你也梦到了,怪事,怪事。”

李大夫绕过慧儿,去拿了五味子称了称,用纸包起一剂,递给慧儿,“生姜为引,用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两次。”

说完李大夫便拔腿欲走,被慧儿不解的喊住了,“大清早,你干嘛去啊。”

“我得去找张先生问问,这件事有些邪乎。”

“那不吃饭了?”

这要是不提,李大夫都忘了,今天喝可是他最喜欢的白粥,就连准备要走的脚步都顿了一下,“不了,正事要紧,回来吃也不耽误。”

此时的张先生刚刚吃过早饭,正在烧水准备泡茶,他也正好用这闲暇之余看看书。张先生是晗城出了名的老先生,不说他的学问多么渊博,单单是他教书育人近四十年,便足矣让人敬佩有佳。

四年前张先生的老伴因病离世,他儿子本打算接他到昭阳安享晚年,但张先生舍不得,他想继续教孩子们,直到自己再也教不了了为止。

大安是个崇上教育的国家,特别是对于张先生这样从事教育事业多年的老先生来说,更是如此。尽管老先生一直不在乎这些礼节,但李大夫每次来都会行叩拜礼以示对先生的尊重。

“先生,晚辈贸然前来打扰,还望先生勿怪。”

“无需这些仪式上的道道,怎么,这次又是因秦家小儿之事?”

“没,这次前来,是为了更棘手的事情。”

“哦,那你可要好好讲讲。”

“不知先生可否知道这样一句话,命运的号角已然吹响,大殿里的帝王将迎来终章。”

听到这句话,就连一直以来处事不惊的老先生都有一丝慌乱,他没有急着回答李大夫的话,反而走到自己身后的书海里找寻起来。从令郎满目的书架上,拿出一本厚厚的书,书已经老旧的不成样子,李大夫依稀的从书面上看到安国历,三个已经模糊不清的大字。

老先生翻书寻找着,一页页的纸张翻过,最后食指停留在一句话前,老先生把书递给了李大夫,缓缓说到。

“命运的号角已然吹响,大殿里帝王将迎来终章。这话源自于五百年前大安刚建国的时候,是大安最有名的占星师仓央先生的一个预言。”

炉子上的水已经开的沸腾了,老先生让李大夫先看着书,自己冲着茶。

“这是灭国预言。”李大夫越看越惊心,不由得惊呼起来。

“嗯。大安建国时,仓央先生便预测了大安的覆灭。说,会有一人,用永乐剑在永乐大殿里把大安最后的帝王给杀死。届时,不仅大安会覆灭,就连整个后土大地都将陷入不休的战火之中。不过,这预言已经消默了几百年了,如若不是当年有幸从恩师那里听说,我也不会知道此事,话说你又是从哪里得知的。”

李大夫把今早的来龙去脉讲了一番,但没有跟张先生说昨晚自己做梦的事,还有梦见的东西。

“哦,你说的是拐杖婆婆啊。”老先生喝了口茶水,回想起了太多的事,嘴上都藏不住的笑了起来。

“拐杖婆婆?”

“嗯,她来这晗县也有七八个年头了,无名无姓更无来历,终日里拄着一把拐杖,所以周遭的人们都叫她拐杖婆婆,不过她并不在意这个,于是久而久之,这就成了她的代称。她是个灾魅。”

“灾魅?”李大夫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自然很是好奇。

“对,灾魅是方士中的一种,至于他们怎么修炼而成我就无从得知了,不然我也会成了灾魅。而他们之所以会被称为灾魅,也与他们能预知灾祸有关,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是不祥的象征。”

“不祥?那她找上我,岂不是?”

张先生笑呵呵着,拍了拍李大夫的手,安慰道,“不用担心,没事的。她先前给你看到的画面,便是她所预知的灾祸,之所以会去找你,我估计也只是因为你救了那孩子,那孩子才是这场灾祸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