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宋魔术师 > 第44章 商队启程

第44章 商队启程

那一天的下午,曾册一直和张大郎在他的房间里呆了很久,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谈了什么。当时,冯掌柜、胡运来和成快脚、刘把头等人带着车夫一干人将整个商队近50辆大车赶进了院子。段青、刘无为、刘用等一干人指引着车夫们按照顺序将大车排成了排。原来空旷的大院竟被这些大车挤得密密札札的。

胡运来和冯掌柜本打算去跟张大郎总镖头打个招呼,被段青拦下了,只说是曾册在里面。冯掌柜他们会意,托段青转达他们的谢意后就告辞而回了。

车把式们在镖师们的引导下,卸了大车牵着牛马轮流到牲口棚饮喂牲口。一直闹到掌灯时分。镖局的围墙上陆续点起灯笼。在院子中间的旗竿上也悬挂起了“气死风”灯笼。要随队出发的镖师们都回家与亲人告别,收拾行囊去了。院子中只留下值班看守的镖师。

据当晚值班的镖师说,一直默默无声的张大郎房间里突然暴发出激烈的吵闹声,跟着就是一声巨大的摔门声响。等他们跑到张大郎房外时,见曾册怒目圆睁愤而离去。在他的身后,张大郎也怒不可遏地冲到门口,朝他的背影吼道:“你莫后悔,从今往后,你休要在踏进平安镖局一步。”

众镖师愕然,曾册则像没有听见一样疾步出院,再也没有回过头。

第二天消息就传开了,不是昨夜值更的镖师多嘴,而是天大亮后十二辆马车被人从平安镖局中赶出。闻讯而来的冯掌柜和胡运来去找张大郎说情,哪知张大郎一脸铁青直接拒绝,根本就没给他们从中斡旋的机会。

大街上曾册也是脸色铁青,不时向满脸委屈的成快脚吼叫。刘把头奉了冯掌柜和胡运来的命令,带着几个帮手管理着没里安那边带过来的车夫们将那十二辆马车圈到了平安镖局西墙的空场上。车夫们还要四处花钱买水买料饮喂牲口,现场弄得十分混乱。倒是成快脚领着刘把头的两个徒弟不错眼珠地盯紧车上的货物,驱赶凑近看热闹的孩子们。

平安镖局不给商队保镖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易州城里的百姓们间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孟浪少年不知天高地厚,到平安镖局扯下镖旗,还跟镖师们打架。总镖头张大郎一怒之下把这少年的货物从保镖任务中剔除出去了。那个少年原本是搭着开封胡家的商队一起行商,现在少年只能自己单干了。

也有人说,那少年要是聪明就不能去辽国,那边鞑子凶猛,不讲道理,更不懂仁义,他们只会像虎狼一般弱肉强食。这少年要是没有保镖押运的话,一准被鞑子抢个干净。心肠软的老婆子们听说后,直念阿弥陀佛,希望满天神佛能保佑这少年。

幸而胡家商队并未停留多长时间,冯掌柜和胡运来陪张大郎等一干镖师吃过午饭,商队就动身了。当时围在平安镖局外面看热闹的百姓足足有上百人。人们看着胡家少东家和冯掌柜二人骑着马督促着刘把头他们将几十辆货车从镖局中赶了出来。车夫的吆喝声,牛马的嘶鸣声夹杂着清脆的鞭子声汇聚成一条欢闹的河流。街边看热闹的百姓们指指点点,猜测着车上的货物,估算着大宋与辽国的物价差别。

大街路口的人们还在评论着拉车牲口的脚力,忽听平安镖局那边传来一阵喝彩声。一队统一着装的镖师纵马从镖局大院里鱼贯而出。只见他们都穿着青色带皮帽子的皮毛斗蓬,内穿黑色棉袍,足蹬综色马靴。他们个个腰挎环首横刀,背着马弓,鞍桥上系着诸如长矛、朴刀之类的长兵器,还单系着一支箭囊。30个镖师个个都是英武青年,真的是人如虎马如龙。为首的镖师在众人的喝彩声中竖起了一面大旗,上书“平安镖局”四字。

在平安镖局大门口,冯掌柜已随镖师们驰往车队前面去了,胡运来留在队尾。见最后一辆胡家货车从大院中驶出,他立即朝曾册挥挥手。成快脚和刘把头的徒弟们立即吆喝起来。停在镖局西墙外的曾册那十二辆货车赶紧跟上了胡家商队。粗心的百姓只以为车队是一家的。只有心细的人指点着才发现:前面车队每辆货车上都插着一面平安镖局的小旗。而后面跟的十二辆车则没有那面小旗。有明白人立即充当起解说来:凡是插平安镖局小旗的货车表明是镖局押送的货物。路上只要出了问题,货主损失多少,镖局赔多少。后面的那十来辆车没有插旗,说明镖局没管押送。路上出了任何事情跟人家平安镖局没有关系。货主只能自认晦气。

听罢解说,明白道理的百姓再看前后相连的两个商队,立即看出差别来。前面的人精神,威武,后面的商队就别提了,连拉车的牛马都没精打彩的。最后看热闹的好事者总结了一个规律,跟平安镖局作对,没个好下场!

当然不是所有看热闹的人想法都一样,比如田乔。他站在人群里看到曾册时,眼珠子差点瞪掉在地上。他怎么也没想到,原来一直在他跟前装乡下小白的少年竟然是后面商队的主人。田乔一下就意识到:他被人玩了,玩得特惨。是他帮助这个少年一步步地吃下了老东家的货物。

在客栈的二楼窗子里,没里安不顾寒风打开了客房的纸窗。他凭窗而望,看着胡家商行的车队缓缓向城外走去。他挠着头顶的秃皮叹息着,如果不是勘合被盗,此时下面的车队应该是他没里安的。胡家人借机吃下了他的货他并没有那和么痛苦难受,因为他已经安排好了后路,眼前威风八面的胡家不过是帮他把货带过边境。货物只要进了辽国边境还不是听他的摆布。

没里安以内行的眼力数着车辆,估算着货物数量,想象着他们落入圈套后的狼狈样子。正当他畅快幻想的时候,他的眼前一亮。后面没有镖局旗帜的商队中,一个骑马的少年让他感觉十分眼熟。就是眼前的这个少年面孔,给他留下了那么深刻的印象。没里安一时想不起这个少年在哪里见过。他急得用力挠着头顶,挠着挠着他猛然间想起:他就是赌坊里的那个少年。

怎么会是他?他怎么卷进这件事情里来了?先前为什么一点也没看到过他的踪影?一连串的问题从没里安的脑海里冒出。他还没有想出答案时,后面的车队也已走过了客栈窗下。看着少年孤寂的背影,没里安笑了:这些问题还需要答案吗?少年的商队没有镖局押运,车夫里有没里安的眼线,再加上辽国内的部署,少年的车队已经是他的盘中餐了。

答案并不难得,只要那个少年能活下来。

就在易州城里的百姓都在为少年商队捏把汗时,两骑飞马从平安镖局里冲出,他们并没有沿着商队的路径去追赶。他们是出城西门兜了四分之一的城墙后追上了商队。

商队第一个宿营地就是易州拒马桥边的小村庄。晚上冯掌柜和胡运来在村里最好的酒肆宴请了榷务院签押秦能。三人觥筹交错,海阔天空的聊得十分尽性。因为同是开封人,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在千年前还是非常珍贵的。不像现代社会交通出行那么方便,在外地遇见老乡是很稀松平常的。在这个时代能在外地遇到同乡绝对是件极其幸运的事。要么古人的人生四大喜事里怎么把它排列进去,所谓: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秦能与胡运来颇投脾气,二人很快就喝成了熟人,又从熟人喝成了朋友。胡运来少东家的身份也是秦能很看重的。身为开封人他当然知道胡家商行的规模和气势了。上至新朝的王公贵族,下至衙门的胥吏班头,胡家结交可谓广博。如今能搭上胡家少东家的这条线,不愁以后没有进阶的门路。秦能有了这个心思,就在酒宴上多了些逢迎。胡运来是个富家子,他不知道一个八品小吏的心思,只管在寒夜中有一畅饮的酒友听他胡吹即可。

冯掌柜心里装着事情太多,见胡运来他们喝的热络就告了个罪到商队四下走走看看。他们的车队停在一座很大的院落里。所谓院子其实就是用石块堆起来半人高的矮墙。在矮墙的四角都盖着一间石头窝棚。因为此处是大宋商队通关必经之地。这种院落就是为商队停宿所建。冯掌柜带上儿子挑着灯笼四处查看。他钻进石头窝棚跟镖局的镖师们聊上几句,问寒问暖。镖师们对冯掌柜都很客气,大家都很轻松。此处是榷务院的关口,驻扎着几十号厢兵,安全方面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从易州关口到涿州其实很近,只有百里左右。但他们这些货车拉的有上好瓷器,有文房四宝、珊瑚玉器之类的货物,所以只能走平坦的官道。中间还要有夜宿的营地。路上车队还不能走的太快。这样他们商队要在路上走三天过再过两夜。路程才刚刚开始,冯掌柜不敢大意。

PS:求推荐,求收藏,各位看着有想法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