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宋魔术师 > 第14章 胡运来的茶马经

第14章 胡运来的茶马经

曾册一听心里不由好笑:好家伙,你可真能吹,一个是后来的宋太宗,一个是后来的宰相。那你可得好好活着了,日后攀龙附凤飞黄腾达不在话下。

曾册一面腹诽,一面仍装作一脸蒙逼的样子道:“胡兄威武,小弟以后就跟胡兄混了。”

胡运来听曾册的话有些古怪,但意思也明白,得意地道:“不消说,咱们这也是共患难了。”

曾册心里想着去辽国的事,就把话题往这上面引:“胡兄在开封荣华富贵,为何跑来这里玩耍?”

胡运来道:“某哪里是来玩耍的,某是来经商的。”

曾册一下眼睛瞪大道:“快说说,我正想学经商呢。”

胡运来道:“经商其实简单的很,无非贱买贵***如鞑子那边没有茶叶,没有丝帛,某就把茶叶丝帛卖给他们。中原没有皮毛没有马匹,某就把皮毛马匹卖给中原。”

曾册一拍大腿道:“好买卖,我也要做这生意。”

胡运来呵呵笑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就拿茶叶来说吧。官府是不许私人买卖茶叶的,必须有官府发的茶引。茶引上写明茶叶品种、数量、产地,再加盖官府印章。某要拿着茶引到指定的商行才能买到茶叶。”

曾册这才知道,宋朝原来茶叶也属于专卖品,就像后世的烟草专卖局一般。曾册继续装傻道:“依胡兄的人脉,让赵光义赵普打个招呼,一下批个十万斤茶引不就齐了么。”

胡运来被呛了一句,见曾册很傻很天真的样子就以为他真的不懂,于是一撇嘴道:“你这村夫太没见识,哪能让皇亲国戚做这等事。某家的商行官府每年都要给2百斤茶引的。”

曾册道:“这么多?”

胡运来笑了,道:“差得远呢。某这次商队带的茶就有1千斤。”

曾册问:“胡兄是哪里得来这许多茶引呢?莫不是私贩?”

胡运来瞪起眼睛道:“私贩茶叶与私贩盐铁同罪,某家是良善商行岂能做那种勾当。某的茶引都是市面上买来的。”

曾册问:“茶引可以买卖么?”

胡运来道:“当然。咱大宋立国才三年,叛乱挺多,边境也有战事。兵马需要很多粮草。朝廷下诏让百姓自己筹备车辆往前线输送粮草,从官军那里得了收据再回当地衙门兑换茶引。百姓的茶引有的十斤八斤,有的百八十斤。他们又不行商就把这些零散的茶引转手卖掉。我家在开封是老商行,信誉好,人脉广。因此我家收的茶引很多。”

曾册这才恍然,他点着头又问:“贩茶是不是很赚钱?”

胡运来道:“当然赚钱了。在开封普通茶叶500文到1贯1斤。上好的茶10贯1斤也是有的。就拿1贯1斤的茶来说,送到鞑子那边的涿州就可以卖到10贯1斤。去除路上的耗费,至少也能赚8贯钱。”

曾册当时就呆了,他还记得上学时学过,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过,为了50%的利润资本家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家就会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为了300%的利润资本家就会犯下任何罪行,包括绞首的危险。这尼玛都400%的利润了,还有啥不能干的?

看着曾册呆傻的神情,胡运来得意地道:“是不是吓傻了?某告诉你,生意到这才做了一半。某1千斤茶叶得钱1万贯,某用这钱来买马。中原打仗需要战马。马在辽国卖2贯钱一匹,买回来卖到中原是10贯一匹。某这一进一出就是5万贯。除去2千贯的茶叶本钱,某净赚4万8千贯。”

曾册听得目瞪口呆,那个老实小伙忍不住咳了一声。胡运来叹口气道:“这是最好的买卖,可惜辽国的鞑子们也不准卖马给中原。只能多买些牛羊骆驼之类的。赚头少了很多。”

曾册问:“辽国有马引吗?花钱买来就是。凡是钱能解决的都不是难事。”

胡运来道:“兄弟你说得轻巧,要是能花钱办到还能难住我胡家?他们辽国没有马引,而是根本不许卖马给中原。”

曾册问:“那样的话大宋岂不是没有马了么?”

胡运来道:“现在大宋的马大都是从夏州的党项人、土番人那里购买。辽国这边也能买一些。比如某家过去,把驼货的骡子牛都换成战马,所有人再骑一两匹。只要给鞑子边关的人塞些钱,一趟还是能弄回百十匹马的。”

曾册想了一会又问:“马既然这么贵,中原不能养马么?”

胡运来又笑了道:“你这村夫应该知道,在农田里养的马只能耕地拉车,不能驰骋沙场的。战马必须放养在草原,让马每天奔跑长大才能冲锋陷阵。”

曾册听了这番话,联想起前世读过的那些史书,心里才彻底明白了。宋朝初期还能从河套地区买来战马,所以军力尚可一战。到了李继迁起兵造反,西夏独立。宋朝战马来源就彻底断绝。从此宋朝军队失去了野战能力,只能靠步兵方阵对抗北方骑兵。一直到岳飞出现,他在战场上缴获了大量的战马,组建了威震天下的“岳家军”。而“岳家军”的精锐则是清一色的骑兵“踏白军”、“游奕军”和“背嵬军”。由此可见,只要有了战马大宋军队不弱于任何强敌。

曾册神游天外,不由嘟囊一句:“必须买战马。”

胡运来呵呵笑道:“大宋商人都知道战马最赚钱,可谁都买不来太多的战马。某要是结交鞑子的皇亲国戚,肯卖我1万匹战马就发达了。”

曾册问:“胡兄,你能带我去辽国吗?”

胡运来一下僵住了,他想起下午的事情,心情立即低落下来。曾册追问:“胡兄不愿带我去么?”

胡运来摇头叹气道:“这一次不成了。不要说你,连某家都去不成了。”

曾册急问:“为何?”

胡运来道:“某家运气不好,这一次过来竟遇上战事。辽国那边的榷场关了。”

曾册想起下午的那一幕,就问:“胡兄没到边关,如何得知榷场关闭的消息?”

胡运来道:“我们来的路上就碰见从这里折返回去的商队。他们都是听说那边榷场关了,只得把货物便宜处理掉就回去了。某还不信一直坚持过来。到这里才听易州的官军也说榷场不开了。”

曾册问:“胡兄的货怎么办?”

胡运来叹气说:“只能便宜处理掉了。可我的货茶叶最多,这里的小商贩吃不下。鞑子商队下午过来说要接货。可他们竟然1贯1斤。若是给了他们便折了本钱。若不给他们则赔得更多。某是心思烦乱才到这里的。”

曾册这才把事情原由弄明白,他好奇地问:“鞑子商队不怕榷场关闭么?”

胡运来道:“他们当然不怕,只要他们拿着勘合带货过境,直接在涿州就能出货。他们是辽国人不用去榷场交易。他们要想赚更多还可以把茶带到幽州去,甚至带到上京去。到了上京茶叶能卖到14贯1斤。我还听说上京再往北的草原上,好马也只须1贯钱就能到手。”

曾册思量着自己的计划,他原本以为跟着胡运来进入辽国是最佳路径,现在看来这条路是走不通了。那么退而求其次,跟着鞑子商队进入辽国也是个办法。但仅剩下三天时间了,他必须在三天之内跟鞑子商队建立起关系来。可一想到鞑子对宋人的劫掠又让他怒火中烧。曾册一时拿不准主意。

就在二人说话的空当,那小伙一直在四处查看着。这屋子是青砖砌成,所有的窗子外面都装着比蜡烛还粗的铁条栅栏。屋顶是原木大梁椽木。地面铺着青砖。不似曾册他们住的大车店地面是黄土的。屋里除了桌椅板凳就没了其他物什。小伙检查完后向胡运来摇摇头道:“门外上着大锁,窗户上有铁条。我们出不去。”

胡运来一声哀叹道:“本来想散散心,结果成阶下囚了。冯掌柜肯定着急了。回开封跟老爹一说,我就完了。”

曾册见胡运来不再装逼,一脸可怜相,就问:“胡兄想出去么?”

曾册见他不说话就走到门前,向外一推门露出手指宽的一条缝,外面用铁链拴着。拳头大的铁锁挂在铁链上。曾册看看外面漆黑一团,院里也没有动静。估计庄家的人都睡觉去了。曾册回头问:“胡兄还能走路么?”

胡运来泄气地道:“能走也走不脱呀。”

曾册也不理他,从头发中拔出一根针来。这根针还是在被押解路上的酒店里偷偷买的。作为一名魔术师,曾册在前世曾经学过练过各种逃脱术,可惜当时没有机会演出过。穿越前他还看到网上视频有中国魔术师直播过水箱脱逃、活埋脱逃。看得曾册心里手头都痒痒。没想到穿越过来竟屡遭险境。于是曾册先买了一把针藏在身上各处。眼下正好用上。

PS:各位书友如果看得还行,那就把推荐票票投来吧,别忘点下鼠标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