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宋慈传奇 > 第9章 莫问客栈

第9章 莫问客栈

宋慈和何荣骑马奔驰在通往临安的官道上。道路两旁的水田里,农夫们驾着秧马正在拔着秧苗。二人顾不上观看这忙碌的景象,因为临安城已经不远了,他们现在各自的心中都在思考着自己的未来。

何荣一心想着科考,如今他信心满满,只想着赶快开考,赶快高中,然后就能放开拳脚大干一场,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了。

宋慈的心里却是思绪万千。将近十年没有见面了,不知道恩师现况如何;自己的这点本事到底能不能做一个好官;韩成一家的冤屈不能就这么算了,绝不能放过那些贪官恶吏;母亲和丝怡在家里过得怎么样,张保民和林员外会不会为难她们。

两个人一个高昂着头,意气风发,一个则低头不语,默默地看着前面的路,谨慎前行。

“元升,天色已晚,我们不如先找个客店住下,明日再进城。”

何荣看到前面不远处就是临安城,便难以抑制住自己急切的心情。

“宋兄,前面已经不远了,我们不如快马加鞭,进了城再说吧。”

“我们路过绍兴时,不是有人说这边有强盗吗?还是谨慎为好。”

“怎么,宋兄怕了?”何荣笑着说,“宋兄不必多虑,那些人不过是信口开河而已,如今天下太平,临安城的附近怎么会有强盗呢?”

“也是,那我们就快些赶路,先进了城再说吧。”

两人骑马又走了没多长时间,就听到路旁传来了马的叫声,少顷,旁边的树林里便钻出了六匹马来,并且每匹马上都坐着一个拿着刀的人。他们的速度很快,追过来截住了宋慈与何荣,把两个人围在了中间。其中似乎是首领的一个人左眼上缠着黑布,一脸的凶相,长得膀大腰圆。

“废话我不多说,赶快把钱都交出来,老子可以放你们一条生路,不然的话……”独眼把刀冲着宋慈比划着,“就把你们的肉一片一片地切下来就酒!”

何荣吓了一跳,准备去掏钱。宋慈扶住何荣的胳膊,突然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弟兄们在这附近等你们多时了,今天总算能抓你们回去请赏了!”

宋慈吹起了响亮的口哨,六个强盗立刻吓得大惊失色,独眼既惊恐又疑惑地看着宋慈。

“大哥,快走吧,保命要紧啊!”一个强盗对独眼说道。

“对啊大哥,就算不是官府的,也别像上次那样!”

“对对对,快走!”独眼擦了一把汗,领着众人往树林里跑去了。

“哪里跑?弟兄们快来啊!”宋慈还在后面大喊着。

六个强盗骑着马头也不回地往树林里跑去了,等他们的人影消失在树林里之后,宋慈又大笑了起来。

“宋兄,我们还是赶快走吧!”

“不用怕,他们这两天恐怕都不会再出来了。”

“宋兄胆略过人,刚才是我失言了。”

“说哪里话,我们还是进城先找个客店歇歇吧。”

宋慈和何荣继续骑马前行,没过多久就到达了临安城,两人下马,牵着马走在大街上,看着城中熙熙攘攘的景象。只见街道两旁满是店铺,店铺之间有空隙的地方也都摆满了贷摊,讨价还价和货郎走街串巷叫卖吆喝的声音不绝于耳。

“宋兄,听说临安城东北有一座衣锦桥,不如我们先去那里看看如何。”

“好呀!元升,你一定能衣锦还乡。”

“宋兄也是如此!”

两人相视一笑,又骑上马向东北方向去了。

这衣锦桥是一座拱桥,南北方向,横跨上塘河,长约九丈,沿河往东走,不远的地方就是运河入城之处。此地虽不比临安城的中线御街那样地繁华,但依然还是有许多的店铺,往来的客商也很多。桥这边,也就是河的南岸不远处有一家客店,名曰“莫问客栈”。两人从客店门前经过,很快便来到了衣锦桥上,于高处观看两岸的风景,感叹这真是一个优美的处所。桥的另一边不远处的巷子里有一家酒铺,只见幌子上写着“王记酒铺”四个大字,旁边有几户人家,再往北边去,有一片树林,树林的东边还有一家客店,名曰“风仪客栈”。

“宋兄,北边有些冷清了,就住南边这家客栈如何?”

“好。”

两人进到莫问客栈中,看见只有一个少年在店中的柜台内,约莫有十二三岁的样子。

“客官,是吃饭还是住店?”少年看起来十分干练。

“我们住店,你是店掌柜?”何荣笑着问道。

“我娘有事出去了。”

宋慈没有说话,他此时的注意力在那孩子的脚上,那双鞋似乎并不是本国所产,而是异族之物。

宋慈和何荣把行李放进房间后,出来要了些茶水和饭菜来吃。吃完饭后,天色已经渐暗,而且也实在太累,于是两个人就决定明天再去办事,然后就早早地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宋慈和何荣早早地起了床。何荣还特意换了一件盘领窄袖的灰白色锦袍,这是何荣的祖父留下来的,当年他是一名将校,这件锦袍后来留给了何荣的父亲,可何荣的父亲似乎有些胖了,他穿着不合适,没想到何荣穿着倒是正合适。吃了饭之后何荣就要去礼部报名了,宋慈则也要去礼部找自己以前在太学的老师真德秀。

吃饭的时候,宋慈看到还是少年一个人在看店,就好奇了起来。

“你娘昨夜没有回来吗?”

“回来了,今天一早又出门去了。”

“办什么事这么早就要出门?”

“没什么事,哦,我娘说要进一些上等的货物。”

“你一个人看店挺辛苦的吧?”

“不辛苦,娘做好了饭菜才出去的,我只是帮忙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正在这时,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拿着弓箭从楼上走了下来。

“两位也是来赶考的吗?”那书生看见宋慈与何荣之后问道。

“啊,我是来参加省试的,宋兄几年前就已经考过了。”何荣回答道。

书生似乎并没有理会何荣所说的话,他继续说道:“听说今年知贡举的是礼部侍郎真景元。”

“当真如此?”宋慈赶快问道。

“听说是这样。”

宋慈心中大喜,心想如果是自己的恩师真德秀主持今年的省试,必定能够选拔出真正肯为国出力、为民做主的人才。可宋慈转念又一想,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由于有锁院制度,自己也就要等到省试结束之后才能见到恩师了。

“那太好了宋兄,对于真先生,我早有耳闻,一直想见上一见,若是他知贡举,便能得尝所愿了。”

“嗯,不过恩师所出的题目可不会简单了,元升,你报名回来,可还要好好地看书准备,不可懈怠了。”

“宋兄放心。”何荣又转向那书生说道,“兄台一定也是来参加省试的吧。”

“不错。”那书生答道。

“我们是福建路建阳人,兄台是哪里人氏?”

“我是安庆府解试第一名。”

“原来是解元,失敬失敬。”

“哪里哪里,虚名而已,读书人最重要的是要衣锦还乡,省试才是关键。”

“兄台所言极是,敢问兄台尊姓?”

“不才姓熊。”

“原来是熊公子,在下姓何,这位是宋兄。对了,我是要与宋兄同住,所以才住在这客栈之中,兄台为何不去会馆住呢?”

“会馆?一群乌合之众,整日吵闹不休,一个个高谈阔论,却都是些庸碌之辈,没有一个真正有见识的。”

“兄台何出此言?”

“我问两位,可知我大宋战事不昌究竟是何原因?”

“这,不太好下定论吧,还请兄台赐教。”

“我华夏历来有尚武之风,而如今——看看会馆里的那些人吧,皆为考取功名而来,他们只知拼命读书,却都将习武之事扔在了一边。士人不习武艺,正是我大宋战事多败之主因。”

“兄台说的是,不过如今习武的士人还是有的,”何荣看了看宋慈说道,“而且我大宋战事不昌,原因应该不只于此。”

“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禁军多而不精,骄而不勇,士人不习武艺只能算是众多原因之一,而且还算不得主因,毕竟作战靠的是兵法……”

宋慈不认同那书生的判断,忍不住说了句话,可话还没有说完,那书生就已经不想再听下去了。

“哼!看来两位也不是什么有识之士!”

宋慈和何荣还想说些什么,可那书生已经拿着弓箭走出了门外。

“这个人真是……”何荣无奈道。

“人各有志,听不进别人之言固然难免有失,但有时候也能让自己意志更加坚定。”宋慈看着何荣说道。

“我明白宋兄的意思,这几天我不会松懈的,宋兄放心吧。”

“也别太过紧张,恩师知贡举,元升你这样有才能的人一定会高中的。”

“那就借宋兄吉言了!”

两个人正准备出门,这时,突然从厅堂的后院跑出来一个蓬头垢面的女人,身上却穿着干净的衣服。看见宋慈和何荣之后,那女人便坐在地上大哭了起来。

宋慈和何荣正在疑惑之中,那女人却突然站起,拿起旁边的一条板凳,什么话都没有说,就朝两个人劈头打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