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在南宋那些年 > 第五十七章 紫阳真人与阳神

第五十七章 紫阳真人与阳神

第二日,赵与莒、谢方、张平三人照例去医馆拜访道悦和彭耜,不同以往,三人不再缠着和尚讲佛门中事,反而缠着彭耜讲起道门的故事来,那彭耜也不客气,边吃着谢方带来的臭豆腐,边讲起道门南七真的故事来。

话说,当时全真教有北七真和南七真,是指全真道南北二宗创派之初的七位创教真。北七真,前面说过,指的是全真道北宗的七位创教真人,他们分别是:马钰(丹阳子)、谭处端(长真子)、刘处玄(长生子)、丘处机(长春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孙不二(清静散人),又称“全真七子”,为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

南七真,指的是全真道南宗的七位创教真人,他们分别是:张伯瑞、刘永年、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和彭耜等七位全真派南宗祖师,号曰“南七真”,其中彭耜便是正在给三人讲述的这位。

南宗是道教主流全真道内丹学的重要派别。创始于北宋张伯瑞,流传于南方广大地区。该派以“先命后性”修炼方式著称。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又称紫阳派、天台宗。

张伯瑞,字平叔,号紫阳,因此后人多称其为紫阳真人。“少业进士”不第,后为胥吏,因触犯“火焚文书律”“坐累谪岭南兵籍”。在四川成都遇真人刘海蟾授真诀,于是作《悟真篇》,传法于石泰,依次传于薛道光、陈楠、白玉蟾。

关于张紫阳,最出名的为这样一个故事:“尝有一僧,修戒定慧,自以为得最上乘禅旨,能入定出神,数百里间,顷刻辄到。一日,与紫阳相遇,雅志契合。紫阳曰:“禅师今日能与同游远方乎?”僧曰:“可也。”紫阳曰:“唯命是听。”僧曰:“愿同往杨州观琼花。”紫阳曰:“诺。”于是,紫阳与僧处一净室,相对瞑目趺坐,皆出神游。紫阳才至其地,僧已先至。绕花三匝,紫阳曰:“今日与禅师至此,各折一花为记。”僧与紫阳各折一花归。少顷,紫阳与僧欠伸而觉。紫阳云:“禅师琼花何在?”僧袖手皆空。紫阳于手中拈出琼花,与僧笑玩,紫阳曰:“今世人学禅学仙,如吾二人者,亦间见矣。”紫阳遂与僧为莫逆之交。后弟子问紫阳曰:“彼禅师者,与吾师同此神游,何以有折花之异?”紫阳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彼之所修,欲速见功,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人见无复形影,谓之阴神。””。这便是道教中阳神的出处,也见南宗的道法的高妙,谢方心中不住的赞叹。

刘永年又名广益,号顺理,又号白龙洞道人,为张伯端(紫阳真人)的门徒。张伯端化后七年,刘仍晤其师于王屋山,刘永年后在虎丘山成道。

石泰,字得之,号杏林,又号翠玄子。真宗乾兴年生于常州(今江苏常州)。石泰喜爱善行施化,利世助人,常以药济人,不惜酬谢,性愿植一杏树,久则成林,世人故称之“石杏林”。杏子成熟时,任人摘取,自付其值于树下。杏林取之买米、布,冬天以之济贫。张伯端授之以金丹大道。

薛道光,北宋时阆州人。内丹名家,石泰嫡传弟子,为道教全真南宗第三代传人,道教称为“紫贤真人”,薛道光先曾出家为僧,法号紫贤,又号毗陵禅师。后云游长安,在开福寺修习禅法,顿悟“无上圆明真实法要”。徽宗崇宁五年冬,遇石泰,得授口诀真要。后至京师,弃佛入道。以金丹导养术着称,成为道教南五祖中第三代传人,著有《丹髓歌》、《还丹复命篇》、《悟真篇注》传世。

陈楠字南木,号翠虚。南宋全真派高道,惠州博罗人,以箍桶为业。自云“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从毗陵禅师薛道光学习太乙刀圭金丹法诀,后又得景霄大雷琅书于黎姆山神人,遂入道。陈楠明确主张“独身清修”。陈楠常以泥土渗符水,捏成小丸救人治病,无不灵验。时人称为“陈泥丸”。

白玉蟾,原名葛长庚,字白叟、如晦、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海蟾、云外子、琼山道人、海南翁、武夷翁,世称紫清先生,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

葛长庚6岁丧父,母改嫁澄迈县白家,改名白玉蟾(白出生时,母梦有白色蟾蜍入怀)。7岁能赋诗,12岁应童子科落第,渐厌恶科举仕途。南宋绍兴十九年,16岁时离家云游,养真于儋州松林岭。23岁只身渡海到大陆各地求师。最后入住武夷山止止庵,师从道教南宗四世祖陈楠,尽得其道术。并遵师命至黎母山遇真人授“上注法篆洞法玄累诀”,创立道教南宗宗派。

白玉蟾当时与圣人朱熹还有一段故事,当时白玉蟾隐于福建武夷山潜修,从之日众。其时朱熹亦正在武夷讲学,彼此师弟之间,互有往来。朱熹外示儒术,内慕道法,屡次想从白玉蟾处讨教丹道,都被白玉蟾婉转拒绝。朱熹晚年化名一崆峒道士,竭力研究《参同契》而无所获,引为终身遗憾,后来虽有白玉蟾的启示,却碍于一代儒学宗师的身份,不能诚恳谦虚请教,所以始终不得其门而入,由此可见做学问研究莫不可门户、身份之见。

嘉定年间,白玉蟾诏入太乙宫中,为皇帝讲道,被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因此当时白玉蟾在南宋声明最显。后往来名山,行踪莫测,这个谢方也从彭耜处得到证实,彭耜只说恩师“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可见此时白玉蟾的行踪连彭耜都不知晓。

最后说彭耜,字季益,号“鹤林”。长乐(今福福建)人,师事白玉蟾,得太乙刀圭火符之传、九鼎金铅砂汞之书、紫霄啸命风霆之文,归作《鹤林赋》,遂杜门绝交游,不理家业。与妻潘蕊珠同志,晨夕薰修。在居处立鹤林靖,日以孔老娱其心,以符治病。沈酣道法,呼啸风雷,人所敬慕。那日彭耜正四处云游,没想到偶遇道悦,二人之前便闻名已久,一见面更是投缘,于是便结拜而行,来到了绍兴府。

彭耜讲完,看许衡正好走来,犹豫了一下,向许衡说道:“仲达先生,贫道有一事相求,还请不要见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