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在南宋那些年 > 第五十章 宋朝的皇帝

第五十章 宋朝的皇帝

众人等了一会儿,张平便拿着药回来了,谢方接过药,让那赵与莒领着去厨房煎药,等药煎好,让赵与莒伺候母亲先喝掉一半,剩下的晚上再喝。

“伯母,你这个病是劳累受凉所致,因此这几日先不要过多活动,静养为上。”谢方嘱咐道。

“嗯,娘娘,谢方兄弟说的对,那些活你先不用管,我和与芮帮你干就是了。”

“真是苦了你们俩,谢方小兄弟你们不知道,我这俩孩子爹爹死的早,家里又没什么积蓄,他舅父家里也不富裕,我呀就帮人干些替人浆洗、缝补衣服的活,贴补家用,我真要是不能干了,这俩孩子还怎么活啊!”说道这,全氏又要落泪。

见她这样,谢方、张平连忙安慰,嘱咐她保重身体,经众人劝说,那全氏才心情好些,赵与芮伺候母亲躺着休息,众人便出来了。

谢方见事情已经办完,便要告辞,说明天再来,那全保长要去拿钱给张平,被张平给推辞掉,谢方和张平便出门了。

等到了门口,谢方又嘱咐赵与芮关于吃药、休息的一些注意事项,那赵与芮一直把二人送出很远,才回去。

“石头,我看你对这赵兄弟的事情很上心啊,你说说为啥?”张平有些不解的问道。

“哎,你没看这赵兄弟也挺可怜的,听他母亲话里面的意思,赵兄弟的父亲早忙,如今寄居在舅父家里,我看他舅父人还不错,不过他舅母人不行,赵兄弟平时肯定受了不少气啊!”谢方说道。

“是啊,寄人篱下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不过我看那赵家兄弟长大肯定是能担当的汉子,咱们现在能帮就帮吧!”张平说道。

见他这么说,谢方很高兴,心说这小子如今也有些见识,不错,不错,“嗯,咱们明天再过去看看,我估计药得吃十天左右才见好,这抓药的费用,咱俩出了,你看如何。”谢方笑着说道。

张平没多考虑便答应了,二人回到家里,正好赶上吃饭,谢方简要的把今天的事情跟父母、王氏说了,“是啊,咱们两家的日子虽然好了,但毕竟是受过苦的,能帮就帮吧。”此时胡氏、王氏说道。

见母亲都这么说,谢方和张平都点点头,吃完饭,谢方和张平该看书的看书、该练功的练功,各自忙碌去了。

说起这赵与莒,谢方记忆中应该是开禧元年正月出生,今年虚岁十四,比谢方和张平大三岁。他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虹桥家中,虽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十世孙,但现在的皇帝却并非由赵德昭这一脉后人继承,因此到赵与莒父亲赵希瓐这一代已与皇室血缘十分疏远。

说起宋朝的皇帝,开国之君便是太祖赵匡胤,赵匡胤有两子,分别是赵德昭和赵德芳,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弟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传说当晚有“烛影斧声”,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于是赵光义便做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

那赵光义做了皇帝以后,便任赵德昭为京兆尹,移镇永兴,兼任侍中,并封为武功郡王,又任赵德芳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赵德昭和赵德芳都是年轻时便死了,先说赵德昭,太平兴国四年,赵德昭跟随宋太宗攻打幽州。又一次辽人闯营,军中混乱,众人不知道太宗身在何处,便有人谋议立赵德昭为皇帝,宋太宗得知此事后便与赵德昭有了很深的芥蒂。

回京后,太宗因为北伐不利,很长时间未给当时太原之战的功臣行赏。赵德昭跟宋太宗论说此事,太宗大怒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赵德昭退朝后自刎而死。太宗后来知道此事,抱着赵德昭的尸体惺惺作态的说道:“痴儿何必如此!”,并追封其为魏王,后改封吴王,又改封越王。

再说赵德芳,太平兴国六年三月,赵德芳病逝,时年二十三岁,赵德芳死后,谥康惠,赠中书令、岐王。后加封太师,改封楚王。

因为赵德昭和赵德芳先后死亡,并且事多蹊跷,因此后世对他俩的死因众说纷纭,但大都认为与宋太宗赵光义脱不了干系。

宋太宗死后,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也即是宋真宗赵恒,一直到宋高宗赵构,宋朝皇帝都是赵光义的后人,到了高宗赵构事情却发生了转折,为啥呢?

首先第一点,相传当年金兀术搜山检海抓赵构,而这可怜的赵构在扬州躲避金兵逃亡时受惊过度,不慎丧失了生育能力,自己生不出孩子,因此只能挑选别的继承人了。

当时赵构的选择是很多的,宋太宗赵光义一共有九个儿子,其中长子赵元佐、四子赵元份、八子赵元俨均有后代散居江南各地,赵构完全可以选择他们的子嗣进入后宫,而赵构去选择了宋太祖的后人,至于其中的原因,相传元祐孟皇后在从江西返回临安的途中,做了一个奇怪的梦,然后便给赵构写了一封密信,“后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因此后人推测这封信与宋太祖真正的死因有关。

再加上当时时局混乱,必须选定继承人,因此为安定时局,以宰相范宗尹、同知枢密院事李回、参知政事张守为首朝臣因此纷纷建议选择太祖子孙作为继承人。

赵构最后表态:“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于是便选赵德芳的六世孙赵伯琮,选入宫中,这就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从此,宋朝皇位又回到了太祖赵匡胤一系。

后来孝宗传位给儿子赵惇,即宋光宗,绍熙五年光宗禅位于次子赵扩,也就是现在的宋宁宗。

再说赵与莒的父亲赵希瓐,其在世时并没有任何封爵,只当过绍兴府山阴县当地的小官,生活与平民无异,过得比较清苦。

可谁知“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就在赵与莒七岁时,父亲赵希瓐病逝,由于全家生计没有着落,母亲全氏带着他和弟弟赵与芮返回娘家,于是母子三人在全氏在绍兴当保长的兄长家里,也就是今天见到的全保长家寄居,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也正如谢方和张平今天所看到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