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新崇祯纪实 > 40易州镇.二

当晚,王城求见督师王在晋。

“末将已经尽力安抚了,可...”王城没有继续细说,又道:“督师,末将建议慢慢来。

先裁下3万粮饷,等过一段时间再裁2万。”

“呵呵。”王在晋也不生气:“王副将,你若是再多说一句,本官掉头就走。”

王城傻眼了。

怎么着?

这是吃了枪药吗?

这么大火气!

“督师...”

“你不必多说,朝廷政令不是买卖。

此事乃陛下亲自交代,你有胆子就拖延试试。”

王城苦着脸道:“督师,请容末将再去试试能不能安抚众将。”

王在晋摇头:“过了今晚,本官就回宁远,你好自为之。

切记,不要试图挑战朝廷的威严、圣上的耐心。”

王城也摇头:“督师,您以前也曾经略辽东,深知其中内情,末将不敢相瞒,末将委实是安抚不下。”

“本官受尚方宝剑督师蓟辽,五品以下可斩立决,若是够胆就试试本官的剑利或不利。

本官再告诉你,切勿有侥幸之心,一旦有事,从你开始一个也跑不掉。”

王在晋说完,见王城仍然不语,又道:“你只是第一个,下面辽镇蓟镇永平镇等,会一个个的清军。”

王城大恨,蓟辽属下两边六镇,你偏偏拿爷爷开刀!

“清军过后,本官会尽我所能向朝廷请求补发欠饷。”王在晋说完,不再废话:“王副将,你请回吧,明日一早本官就会拔营。”

王城回到家中,众人正眼巴巴的等着。

将王在晋的话转述一遍,登时就炸了营一般。

“NND,闹饷!”

“闹饷,不让爷爷们好过,谁也别想好过。”

“闹饷!”

众人七嘴八舌,纷纷要求闹饷。

王城冷眼旁观。

等到没人再嚷嚷,王城慢慢的道:“本将虽恭为易州镇副将,却也不能拂了众意。

本将再提醒你们一次,督师的意思很明白,万一事有不谐,断然不是像以前一般找几个人顶罪就能了结的。

一旦闹饷,本将的身家性命就押在诸位身上了,当然,诸位的身家性命也是如此。

后果已说的明白,现在,支持闹饷的站起来。”

众人面面相觑,却没有一个人领头站起来。

当无需担责时,人人都是斗士,个个慷慨激昂!

如果需要担责时,绝大部分人都会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每个人都希望别人担起责任。

这样,有了什么后果时,仍然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当初就说不行的!

人就是如此,古今都是如此!

所谓英雄,所谓风云人物,无不是能下决断的人。

换句话说,如果你能有决断力,你必然会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银子是少一些了,可也不是不能过了。”人群中一个声音弱弱的响起。

“是啊,是少了些分润,可是要搭上身家性命的话,好像不值得。”

“少了些,咱们还可以再减兵员啊。”

“再说,督师说会向朝廷要欠饷的。”

有人带头,风向转变,众人开始退缩。

王城松了一口气,总算把心放回了肚子。

他是打心眼里不愿意闹的。

虽然恨得牙痒痒,可毕竟是身为副将,犯不着搭上身家性命去冒险。

可他又没办法,如果手下一定要闹,他也只能奉陪。

看起来,似乎他可以置身事外让他们闹。

似乎,闹起来也与他无关。

问题是,督师会认为与他无关吗?

问题是,皇帝会认为与他无关吗?

“没人愿意闹?

好,既然大伙以大局为重,本将这就向督师覆命。”

夜半时分,王城紧急求见王在晋,王在晋也终于放下了心。

这是第一个,他必须拿下来,若是出师不利,以后也不要再想清第二个了。

只是,标营终究是一夜没敢睡。

王在晋也是有些后怕,虽然他可以不管不顾的下令,可是万一激起兵乱,他却也无法交代的。

万一出了乱子,他不认为皇帝会站出来承担这个责任。

十余日后,京营消息传来,王城等人惊出一身冷汗,每人都在庆幸没做这出头鸟。

只是,王城却是暗自发狠,爷爷没种,被你捏了个软柿子,爷爷就等着看,你有没有本事一个个的捏过去!

——————

京营之事后,除了郭允厚与各部偶尔还吵几句之后,各方都安静下来。

虽然京营涉事众人大都守口如瓶,可是这种多人参与的事根本没有保密一说。

结合光禄寺一事,大伙就都明白了,这位皇帝就是个不守规矩的愣头青,没事还是少招惹为妙。

悠闲下来,朱由检每日里就是在外校场盯着。

其实也他也没什么可做的,知道的一点知识差不多都掏出去了,再往下讲就是飞机坦克,太扯淡。

临阵指挥?

还没到那一步,现在是训练队列队形与射击动作刺杀动作。

对此他也无话可说,唯一的改进就是规范了左转右转向后转。

又加了个长跑的体能锻炼。

明代没有体能训练一说,只有石锁等器械供各人锻炼,爱练不练,反正考核时你能达标就行,比如能拉开几石弓,举起多重的石锁。

练军姿?

正步走?

别扯淡了,米帝大兵阅兵都歪歪斜斜,可打仗就是牛逼。

也没有必要借助这些来养成服从性。

鞭子比正步走有用多了!

这时代也没人讲什么人泉,动作稍有不对就是一鞭子。

大声喧哗?

你试试?

屎都给你打出来。

队列严整、精神饱满?

这本来就是明朝军队的考核标准。

别说,这么训练,效果斐然!

士卒饭量是蹭蹭的涨,预算每人每月3钱银子伙食,看样子5钱打不住。

半数时间,他都盯着侍卫大队。

这个大队600多人是曹变蛟特意给他挑选的,都是些体格比较好又心思灵巧的人,大多在十六七岁。

这些人都是平民出身,全都有父母兄妹之类的亲人。

朱由检在这个大队颇费了些心思。

家人没地的一律搬迁到皇庄,有地的则通知地方官不许滋扰。

训练内容包括个人格斗、火铳还有骑术。

训练之外,晚上有太监领着学习文化讲解兵法。

有时候兴起,他也会亲自讲解。

又回忆前世电影里看到过的一些特种兵训练方法,还没考虑好,暂时记下来。

大队长队长都是他亲自挑选,全队的待遇也比别的军队高一格,吃的都要好一些。

这些人,既是他的保命符,又是他的军官后备队。

-----

十四日,王在晋上疏求见。

召王在晋觐见——大明官员无旨不得擅离辖区。

也没什么大事,王在晋一是顺道与领导拉拉关系。

二是将就下一步的计划寻求皇帝的支持。

十六日,王在晋抵达京师,随即在文华殿拜见朱由检。

“先生请起,无须多礼,坐。”

王在晋谢过后坐下,道:“臣这次是路过京师,前几日刚清点完易州镇,就想着来给陛下禀告。”

“哦?”朱由检果然来了兴趣。

“尚算顺利,裁减京运银5万两。”

“好!”朱由检兴奋的拍了下椅子扶手,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先生做的好,朕果然没看错人!

先生,下一步打算清理哪里?”

“臣打算清理满桂满都督部下。”

这有些出乎朱由检的预料,感觉怎么是要单挑boss的感觉?

就不能从永平镇密云镇到辽镇一路捏下去吗?

“先生,为什么要选满都督,朕有些不明白,还望先生解惑。”

“陛下,最软的,臣已经收拾了,下面可以还是选最软的,一步步来,最后去啃硬骨头。

可是,陛下只给了臣一年时间,这样一来就不能按部就班了。

臣只能选最硬的,只要解决了硬骨头,其余各处就会迎刃而解。

臣知道,满都督忠心为国,臣会尽可能劝说他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