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仙侠小说 > 神仙不能死 > 015

广盛忠占了西皇城,只留一心腹校尉率本部军士,依然关闭城门在此留守。自己与广盛安率领大部朝寝殿而去。一路行进,但凡遇见太监、宫女的尽皆杀死了事。行到静安殿时却是被闻讯赶来的羽林右军建武将军徐磊阻住。

两军相遇,一时是厮杀声震天,枪来刀往,却是个僵持不下。这徐磊也是一个修炼有成的真人,虽然或许不敌广盛忠骁勇,却也是相差不大。

广盛忠为了尽快控制皇城,所以都是当先开路,但一被阻住,加之宫门、庭院狭小,两军根本就厮杀不开。

广盛安见得如此,担心僵持不下,事有不妙,当下高声喊道:“兄长你且在此攻击,我带人另寻前进道路。”

广盛忠回道:“这里有我,贤弟自去。”

广盛安当下绕到静安殿侧门,穿过文心殿,往泰安殿去,却突然心念一动,当即又回到文心殿来,进入寻找皇帝南韬印章。

文心殿乃是南韬的书房,也是办公场所。广盛安是这守护皇城的羽林军将军,因此知道。这广盛安运气也好,竟被他寻得传国玉玺,当下收进怀中,还是往泰安殿行进。行到一半,就见前方火光冲天、人影憧憧,料知是有人率军赶来了。广盛安当机立断,命军士点燃宫殿,率军返回静安殿来,谓广盛忠道:“事已不可为,你我先退往西皇城再做商议。”当下两军并在一处,缓缓退出。

徐磊也不敢过于逼迫,且见多处宫殿起火,只能任由广盛忠他们退走,赶紧命军士救火。就见那憧憧人影行来,却是工部郎中方烈以及吏部主事孟行健,率领一群太监、宫女高举火把只管摇晃着缓慢行进,却也因此吓退了广盛安。

原来王文彦请谢泰石去西皇城之后,就命宫女去报知皇后及诸位娘娘,皇帝驾崩。又命太监寻来白布,只能先将就戴起孝。右相高智却是因为年老多病,本已向南韬告老还乡,奈何南韬多番挽留,因此还滞留京中。这次皇帝大婚,他却是因病不能来。因此此地官职最高的就是王文彦。

王文彦刚安排毕,就有宫女来报说皇后娘娘来了。王文彦只能率众文武大臣起身往迎。

皇后娘娘姓谢名慧,乃是谢泰石幼妹,年仅三十出头,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她本不是南韬元配夫人,乃是南韬为了拉拢谢泰石而娶。谢皇后嫁给南韬时,正是妙龄之年,娇柔可人,因此也颇得南韬喜欢。在南韬定鼎江山时,南韬的原配因病死亡。南韬为了平衡,就立谢慧为后。

谢皇后是听闻太监报说南韬竟然被护国仙师害死,因此急匆匆前来。此时一见众大臣皆面有忧色,心中的一丝妄想至此破灭。当下也没心情与众大臣寒暄,直接前往南韬处,见南韬脸色紫青,不禁悲从心来,嘤嘤哭泣。

王文彦道:“请皇后娘娘节哀,为今之计,当需为皇帝治丧,然后商议新君之事。”

谢皇后并未历经大事,因此并无甚主意,道:“但请左相劳心安排。”

王文彦道:“此处是内殿,不适宜治丧,但请移驾先帝至开元殿,不知皇后娘娘意下如何。”

谢皇后道:“就如左相所言。”

正说话间,众位娘娘皆数到来,一时是哭哭啼啼之声不绝于耳,凄凄惨惨愁云笼罩。

王文彦道:“请诸位娘娘节哀,我们这就请先帝移驾开元殿。”这时,谢泰石到来。王文彦道:“谢将军怎的如此之快?事情如何?”

谢泰石道:“那广盛安贼子并为回西皇城,想必是畏罪潜逃了。”

王文彦道:“想必如此。”

谢泰石道:“你们这是做何?”

王文彦道:“请先帝移驾开元殿,好治丧。”

谢泰石道:“开元殿可曾布置好灵堂?”

王文彦道:“不曾。”

谢泰石道:“为何不先行布置好再移驾?难道要多次惊动先帝吗?且移驾难道不要皇子扶灵吗?”

王文彦道:“谢将军言之有理,是我疏忽了。只是大皇子尚在安郡,如何等得?”

谢泰石道:“皇城之中尚有三皇子、六皇子、七皇子,难道不是先帝之子?难道不能扶灵?”

王文彦一时无言。

孔朝文道:“都是先帝之子,自然扶得灵柩。”

戚常泰道:“自然是先行扶柩至开元殿,难不成让先帝暴尸于此吗?”

王文彦道:“自该如此。”

时间匆匆而过,不一会儿,太监来报,灵堂已经搭建完毕。但此时止有六、七皇子到来,三皇子却是在都城南边兴王府,尚未来得及到来。谢泰石不好言语等三皇子,因此只能跟谁先帝灵柩移驾开元殿。正未行走多远,军将来报,贼子广盛忠、广盛安攻占西皇城,正在朝这里杀来,徐将军得报,已经率军阻敌,请众位大人早作计较。

众大臣闻报,尽皆大惊失色,未曾想广盛忠广盛安这两个贼子竟如此胆大!

骠骑将军乐平南道:“众位大人不必惊慌,皇宫狭小不能展开,有徐磊将军前往杀敌,必不至有失。”

王文彦道:“话虽如此,却是不得不防。”

乐平南点头道:“不若我由东城出去,寻佑圣右军卢安详引军前来如何?”

王文彦道:“大善,将军就请立即启程。”

乐平南不在言语,当即往东皇城去了。

车骑将军洪安道:“这里还需做防备,以防万一。”

王文彦道:“皇城护卫只有羽林军,如今羽林左军广盛安叛乱,羽林右军徐磊前去平叛。皇宫之中已是无兵马可用。”

众皆无言。队伍之后有一人站出道:“谁说无人?”

众人望去,却是一青袍官员,面白无须、身长体健之人,众大臣皆是不识。

王文彦道:“你是何人?”

那人道:“下官吏部主事孟行健。”

王文彦道:“你且说人哪里来?”

孟行健道:“这皇宫中多的是太监宫女,怎会没人?”

王文彦道:“这些人手无缚鸡之力,如何杀敌?”

孟行健道:“不需杀敌,只需吓敌即可。”

王文彦道:“如何吓敌?”

孟行健道:“那贼子广盛忠敢攻击皇宫,必是想速战速决,若是稍遇阻碍,人心必是不齐。今既有徐将军前往杀敌,就算未能杀退,却也能令贼子沮丧。我们再聚集众多太监宫女,只需高举火把,造成大军来援,必能令贼子退却!”

王文彦大喜道:“此计甚妙。我且问你,你可敢前去行此计?”

孟行健慨然道:“如何不敢?”

旁边一人道:“在下愿与孟主事同去。”却是工部郎中方烈。

王文彦道:“速去,待得功成当计你们一大功。”

方烈、孟行健自去不提。

广盛忠是往西皇城攻进,王文彦等人是要扶柩往南皇城的开元殿去,因此倒也不怕遇上广盛忠,因此并未停留,一路无事行到开元殿,就此安排治丧之事。按下不表。

且说广盛忠广盛安退回大兴城西军中。广盛忠懊恼的道:“前功尽弃!前功尽弃啊!”

广盛安也是十分惋惜,叹息道:“尽人事听天命,天即不让你我成功,你我纵有千般本事也是无可奈何啊。”

广盛忠叹道:“从今以后,天下之大,再无你我立足之地矣。”

广盛安一时也是无法可想。

过得一会儿,广盛忠道:“此地即不能留,只能寻找他处停留了。”

广盛安道:“兄长说得是,不若往西前去占领乌郡,若是以后不能敌,我们把心一横,往茫茫大漠一钻,谅朝廷也是轻易寻你我不得。”

广盛忠道:“贤弟言之有理。只是恐怕乌郡路途遥远,不等你我走到,就被朝廷所杀。”

广盛安道:“兄长无需担心,我在皇宫中曾寻得传国玉玺。我们可矫诏前往乌郡公干,只要在朝廷反应过来之前赶到乌郡,就可无事。”

广盛忠大喜道:“贤弟竟寻到传国玉玺?真是天不绝于我!如此我们尽快接来家小,整军前往乌郡。”

广盛忠广盛安接来家小,率军只携带三日口粮,就此往乌郡行去。经河郡、管郡、魏郡,始进入西郡,到达乌郡,皆矫诏命地方官府提供钱粮。一路上提心吊胆,唯恐朝廷派军杀来,且不知此时的朝廷正自内乱之中,哪里顾及得了他们?暂且不表。

且说王文彦众人将南韬灵柩安置于开元殿灵堂之中后,就此哭丧了一回。暂歇时间,王文彦及众大臣请来谢皇后,商议立新君之事。

谢皇后心思虽尚单纯,但此时也知这关系着自己母子日后,并不是谦让之时,道:“先皇在时虽未正式立太子,但由他分封诸王时就可看出,先皇属意四皇子。”

谢泰石道:“有理。”

王文彦道:“不然。自古以来,立长不立幼,大皇子乃是最为年长,正应立为新君。”

谢泰石道:“自古还有言,立嫡不立长呢!四皇子乃是嫡长子,依王相所言,不是更应该立四皇子吗?”

王文彦道:“若论嫡长子,大皇子乃是先皇原配所生,更是嫡长子。”

谢泰石道:“她虽是原配,但并非皇后,何来的嫡长子?”

王文彦道:“她不是皇后乃是因为仙逝之时,先皇尚未平定天下登基为皇,且那时她已是王后,若在世自是皇后。”

谢泰石道:“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如何能用假设?假设先皇还在,不就没有我们什么事了?”

王文彦生气道:“不可理喻!”

乐平南道:“诸位不必再争。若依我之言,国朝艰难之时,何必管什么嫡长,更应注重的是贤德之君。三皇子自小就得先皇盛赞,贤德孝顺、才华横溢,颇为肖我。不才认为三皇子才是最佳新君,诸位以为如何?”

这乐平南却是出城去,顺利引佑圣右军卢安详前来,此时正与徐磊共同护卫皇城。

王文彦道:“此言更是大缪!如今国朝初平,正是民心思安,蒸蒸日上之时,更应注重长幼有序!”

谢泰石道:“王相所言甚是,四皇子乃是嫡长子,正可为新君!”

王文彦气得直哆嗦。

众大臣争执不下,只能各自想法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