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一本万历 > 第0095章 民为以食为天

第0095章 民为以食为天

凌远看着眼前这个瘦高个儿直发愣,顾宪成,东林党的那个顾宪成?不在无锡老实呆着,他什么时候跑成都来了?大明朝可就是被这些家伙斗来斗去给斗垮的,要不要请三娘找机会做了他?

顾宪成在小凌远父母墓前郑重祭拜了,起身见凌远神情有些恍惚,“凌先生请节哀”。

凌远点点头回过神来,“谢谢,叔时兄请”。

“冒昧打扰,是因出来日久,恐家中多有挂念,明日便要回去了,不想与先生缘悭一面,还请先生见谅”,几人坐下寒喧几句,顾宪成道出来意,“昨日拜读了先生几篇大作,一夜难寐,多有不解之处还请先生解惑”。

“不敢,先生请讲”,凌远暗自打起精神,这家伙可是万历四年丙子科南直隶乡试解元啊,大名鼎鼎的江南才子,可不是自己这个东抄西摘的西贝货。对付这样老奸巨滑的家伙他可没多少底气,还是得想办法除掉才是,三娘现在掌管锦衣卫西镇抚司,悄悄干掉几个人应该不难。

“先生《论一条鞭法的积极意义及可能造成的影响》一文中,提出以‘摊丁入亩’解决‘滋生人丁加赋’等前政难以解决的问题,根除丁税诸多弊端,在下深以为然”,顾宪成自然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已经上了凌远的黑名单,时刻都有性命之忧,皱着眉头言语很是恳切,“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人头税,固然能解决无地、少地农户的负担,‘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更是前人从未做到过的事。但是,如此一来必然会导致人口大量增加。同样的田亩同样的产出,如何能供养这多出的人口?”。

这家伙是忧国忧民还是沽名钓誉?可他这一番见识却是让凌远高看了一眼,同时也陷入了沉思。历史上,摊丁入亩的实施直接导致中国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从乾隆六年(1740年)人口突破1亿,到乾隆五十七年(1790年)突破3亿,再到道光十四年(1834年)全国人口突破4亿,占世界人口超40%(1830年全世界人口为10亿),奠定了中国人口大国的基础。

可这不是关键,这家伙既然有这样的见识,自也不会提出这样幼稚的问题。

“增加了人口就是增加了劳力,这样便可以开垦更多的粮田,产出更多的粮食,这不当是个问题”,见凌远摸着下巴目光深沉,张敬修接过话来。国以民为本,对于任何一个朝代而言,人口都是国家的基础,没有哪个朝廷会嫌人口多,会为这个而烦恼,叔时兄这个问题有些令人莫名。

“不是还有红薯么?”,李得佑看看众人,“叙州试种,红薯平均亩产达到三千四百三十二斤,若向全国推广,平均亩产便是有所下降,当可能达到三千斤上下,是现在平均粮产的近十倍。如此计算,便是不增加田亩,也足以令我大明不再受缺粮之若,也足以养活多出的人口了”。

“民以食为天”,凌远顾宪成都顿了一下,“若遇连年大灾,又当如何?”。

众人俱是一怔,没想到这样的话竟是从这两人口中同时说出来,连语气神态也一模一样。凌远、顾宪成相视了一眼,却是都没有从对方眼中看到多少惺惺相惜恰逢知音的欣喜,这个话题实在是太沉重了。‘国以民为本’固然不假,但‘民以食为天’在这个时代才是最沉重的。人口少,遇上灾年还能拆东墙补西墙,可若是人口太多,又能去哪里拆去,哪里又能拆得出来,哪里的人命又不是人命了。顾宪成有句话怕是没敢说,这红薯说来都算是祸源之一了。

不知这家伙是先下之忧,还是故意来泼冷水,但凌远问出这句话后又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明朝亡于人祸,党争、厂卫、宦官、战乱,一点一点把大明朝拖入了黑暗。明朝也亡于天灾,长达七十年的小冰河期导致粮食减产,瘟疫流行,灾民增多,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令得后世人常自嗟叹惋惜。

明朝小冰河期是指明朝末期出现了极冷的气候灾害。明朝晚期,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而最冷的一段时间正好发生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的明末,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区域普遍南移,导致全国各地几乎连年遭灾。先秦晋,后河洛,继之齐、鲁、吴越、荆楚、三辅(又称三秦,本指西汉武帝至东汉末年期间,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同时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方。隋唐以后称之为‘辅’),尤其是崇祯末年的全国性大旱灾,从持续时间、波及范围、受灾人口来看,堪称千年难遇的超级大灾。崇祯十年(1637年)年始于华北和西北地区,崇祯十一年向南扩大到皖、苏等省,南明隆武二年,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终于湖南。连年大灾导致多地粮食大幅减产乃至绝收,粮价飞涨,崇祯十二年,米价一石飙涨到了银一两,次年更升至银三至五两,‘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人多饥死,饿殍载道,木皮石面食尽,父子夫妇相剖啖,十亡八九’。这对于正处于内外交困中的大明朝来说是致命的一击,长期的饥荒最终使战乱无限制扩大,让满清得以趁虚而入,华夏民族自此陷入了长达数百年的黑暗。

小冰河期最终导致了大明的灭亡,这种理论或许有些夸大,但却不是危言耸听,在凌远心里更是不敢有丝毫轻忽。在他穿越大明朝之前,人类历史上一共经历了四次小冰河期: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东汉末年到西晋(包含三国时期)、唐末到宋初、明末到清初。气候的剧烈变化几乎与朝代更替,游牧入侵,农民起义完全相吻合。

这不是能用‘巧合’二字都能解释得清楚的,也不是用天下大势就能说得通的。中国古代是农垦社会,北方是生活于蒙古大草原的游牧民族,气候寒冷致使北方遭受饥荒的游牧民族入侵南方,中原的农民活不下去了,只能揭竿而起。便是有土豆、玉米和红薯抗旱高产作物救命,明末的这最后一次小冰河期也导致人口锐减了一半。

从现在到这次小冰河期的大致起始时间万历八年(1580年),只有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便是到最寒冷的那段时期也不过只有三四十年。自己也许能躲过去,可弟弟妹妹、三娘、家人、朋友、族人,他们又会怎样,那个空间里便是再升级又能装下多少人?

“这,这算不算是杞人忧天?”,见气氛有些沉重,李得佑干笑了两声,“你们想得太多了吧”。

“先天下之忧而……”。

凌远斜了顾宪成一眼,“你不要老是学我”。

顾宪成一怔,瞪起眼睛,“怎地知道你不是在学我!”。

“我是解元”。

顾宪成噎住,“我,我定要中个解元给你看看!”。

“君子一言”。

“难道怕了你不成!”,顾宪成抬起手拍过去。

啪!

顾宪成傻住了,我刚才说了什么?便是胀红了脖子,说出去的话也收不回来了,一甩袍袖,“留步!”。

“不送!”。

顾宪成走了几步又忽地顿住,大步跨过来,一把抓住凌远胳膊,“来来来,先磕了头再走”。

嗯?这次轮到凌远傻住了,众人都含笑看着,都当他二人是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他可是却当真存了祸心的。这番大话若是传出去,一个‘目中无人’的帽子他顾宪成是肯定摘不掉了,至少在南直隶肯定是要臭大街了。以后再想凭吏部文选司郎中之便拉拢蛊惑,哪里还有人敢靠上去?说不定这家伙由此生出心魔,导致乡试名落孙山,自是没脸再考,就此泯然众人,都省得三娘动手了。

可这家伙现在竟然要拉着自己拜把子,果然脸皮够厚,心思够黑,深谙厚黑精髓,“拜了兄弟难道就不作数了么”。

“他们兄弟间玩笑,诸位切莫当真了,不得传出去”,方三娘笑着走过去,白了凌远一眼,“顾大哥性子直爽,你莫要‘君子欺之以方’”。

君子欺之以方?是这样用的么。

见众人都板着脸,想笑又不敢笑,方三娘一指凌远,“是凌解元教的”。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凌解元教的?不会吧,可方将军也不可能说谎啊。

“我作证,凌解元确是这样用的,海大人和吴中道吴师兄都可以作证”,张敬修上前补了一刀。

凌远翻翻眼睛,没想到竟然把三娘和师兄都骗过了。

“君子一言,哪有反悔的道理”,顾宪成却是不领情,眼睛一瞪,咬牙切齿地,“莫要啰嗦,磕了头,自有人来收拾你!”。

“谁?”,莫不是这家伙和老师有什么关系?不会啊,这家伙中进士后曾任过一段时间户部主事。正好赶上老师生病,朝臣拍马屁群起为老师祈祷。这家伙不仅不参与,有同僚好意代他签了名,他还跑去拿笔给划掉了。那会是谁敢威胁自己?

“你老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