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科幻小说 > 后幻纪元 > 第3章 世纪之城(下)

第3章 世纪之城(下)

映入胖子和楚暮眼帘的并不是密密麻麻林立的钢铁水泥玻璃大楼,取而代之的是环绕着藤蔓植株的楼宇,像是一个居住小区的楼宇。

但是这些楼宇之间并没有围栏,小区的楼宇之间相隔的位置不远不近,不会给人一种特别拥挤的感觉,精心设计的花园,和藤蔓围绕的楼宇仿佛融合在了一起,不分彼此,很是自然。

“哇!”胖子眼睛瞪的老大和脸上同样露出震撼之色的楚暮,看着眼前的一幕,没想到南海这座世纪之城和东篱差别竟是如此的大。

他们想起东篱那暗无天日的贫民窟,是一座挨一座的楼宇,在底下望去,便好似那一线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阳光再猛烈也照不进那连窗户都难以推开的小黑屋。

楼房那般破旧,原本是白色的腻子在多年雨水的渗透下,长出了青苔,浸湿了的衣物散发着霉味,弥漫着小黑屋,这便是东篱人生活居住的状态。

“安得广厦千万间......”

纵使跨过无尽的时间长河,也不过是停留在纸上的希冀。

胖子想起一句形容东篱很贴切的话:“这里的人都将会去天堂,因为这里就是地狱。”

而眼前随处可见绿色的草坪,虽然并没有刻意修整的整整齐齐,还带着长时间未清理的枯叶嵌入泥土之中,慢慢腐化,最终成了草的养分,不刻意的修饰反而是自然。

一条条宽敞而整洁的马路上奔驰着一辆辆两人的、四人的小汽车,川流不息,但是井然有序,定睛一看这些驾驶室里都没有方向盘,完全是无人驾驶的状态。

随处可见公园,许多年纪尚小的孩童在草坪上嬉戏,他们的身后还带着一条条萌萌的智能家居机械狗,时刻监督着这些小主人,防止有什么意外。

年纪大一点的小孩则是一板一眼、有模有样、一拳一脚地模仿着智能机械狗屏幕上的武道基础教学视频,很是认真。

此时,天空飞过一架小巧的无人机闪烁着红光,搭载着摄像头同样也在检测着南海基地里的动静。

马路上时不时走过一个执法者,张着八条腿,慢悠悠在周边巡逻,事实上,这些执法者速度非常快,一旦爆发初级武者都跑不过它,之所以这般缓慢,只不过是在非紧急状态时降低对能源的消耗。

要知道,整个南海基地,这些执法者可拥有成千上万架,无时无刻不再维护着南海的秩序,如果全功率巡逻的话,对资源消耗也不小。

一个带着老花镜的老人坐在公园的板凳上拿着本书,看得非常认真仔细,时不时的挥动手中的笔在纸上算着些什么,站在他身旁是一个人形机器人,静静地拿着水杯,像是一个永不放弃的陪伴者。

随后,一辆干净的小货车开到小区附近,小货车却没有驾驶舱,看不到驾驶的人员,只见它停在一个垃圾箱面前,左转前进,后退,再转、再退......

如此重复多次后,它准确无误的停在一个垃圾箱前面,伸出一双机械手臂,灵活的和人一样,抓起几个红蓝绿色早已分好类的垃圾箱,分别倒入自己的货柜箱,随后把空的垃圾箱再放回原处,又自动自觉的往下一个目标出发。

一辆同样是无人驾驶的扫地车在马路上来回,将马路上的尘埃带走,即干净又迅速,效率非常高,不过这也得益于那规范整齐的马路。

干净整洁,自然科技,如此融洽,这般完美......

这里面的空气很是清新,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没被污染过的原野上,让人非常舒适。

南海里的这些住所非常有讲究,无论是单体的楼宇,还是整体的规划上都是南海最顶级建筑师的呕心沥血之作,考虑了人的居住习惯、娱乐运动、地理交通、环境绿化等等领域。

其中有个比较有趣的思考点,即城市与农村,这两个贯穿人类文明史的聚集地,究竟是哪一个更适合人类发展?哪一个能让人的幸福指数更高?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之中,发现城市作为一个人类的聚集地,确实比农村诞生了更多实用的创造和更为有效资源分配,的确极大提高了人类生活的便捷性。

但是对于农村这种具有几千年传统人类赖以生存的聚集地,人类仿佛总有难以割舍的情怀。

人类所向往的生活,真的是所谓的男耕女织,闲云野鹤,世外桃源吗?

实际上汗流浃背,面朝黄土背朝天,如果不想饿肚子,便也一样要拼命,甚至还要靠天吃饭,未来更是无法预测,这一切才是农民最真实的写照。

所以这真的是人类所向往的生活吗?或者不过是一种想逃离当下的幻想。如果真正接触过农村的人会清楚的知明白这绝对不会是他们理想中的生活。

这就好比喜欢吃蜂蜜,却会以为自己喜欢养蜜蜂一样,这完全是两码事,因为养蜂的辛劳往往不被人所知。

事实上,绝大部分人活了大一辈子都未必分的清楚,你需要的只是蜂蜜,而非蜜蜂。

这样的生活为何会在书中被高度美化?

反之而言,繁华的城市,为何又总会有人想要逃离?

人类的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想逃避的又是什么?

或许人类需要的不过是那片没被污染过自然,以及那种来自身体本能对自然健康的渴求,却也同样需要城市所能带来的便捷。

能否将两者结合?南海人不禁自问,于是他们在规划南海时,便深入考虑了种种有关人类真正的需求,结合种种科学技术,才让这个原本让人想象中被围墙围成如同囚笼一般的地方,才有了今天这超越想象的存在。

大自然的怡人,融合着现代科技的便捷,完全感受不到一个末日下围墙内本该有的仓促、拥挤,没有慌乱与不安,能看到是希望与美好。

如同出自淤泥中的莲花,依然能绽放最美丽的一面。

南海六人组的人性光辉在此处绽放,他们所设计的防御系统并非仅仅只是起到抵抗兽潮的侵袭。

它经过重重考虑与设计,在这片并不算宽敞的土地上,仍然打造成一个能让众多南海人安稳、舒适的生活区域,让南海人哪怕在末日的前夕,依然能感受文明的力量与美好。

这哪怕在新纪元前也没有人能做到的事情,谁能想到会在这末日的年代出现,然而这就是属于南海人的奇迹!

也许这远远不只是得源于科技的进步,更多的是对人本身的思考维度有所不同。

楚暮仿佛有些明白为什么南海人总能够那般自信从容。

“这车要是出现在东篱,估计达姆大叔就要失业了!”胖子眼睛看着那台干净而整洁的智能垃圾车,也被南海这智能化的社会整的有些懵。

他忽然想起在东篱岛上,那满口烂牙的达姆大叔每天穿着一条的皮革围裙,又大又黑,挂在达姆大叔脖子上,也系在他的腰间,被喜欢喝酒的达姆大叔那像是怀胎十月的将军肚,顶地突出的地方因摩擦过多而变得锃亮。

每天早上五点到晚上十点,达姆大叔都会开着那辆冒着黑烟、车龄比自己还大好几倍的垃圾车,装着那些混合着食物腐烂、工业化学品等种种刺鼻、让人反胃的垃圾箱,甲板一路滴落着又黄又绿的臭水,来回穿过东篱那拥挤的集市,总会引来一阵谩骂和诅咒。

但是达姆大叔早已习惯,辛勤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继续着开着他的小破车,像是一头勤劳的老黄牛直到倒下的一刻,方能停止。

胖子总会想起老板曾经跟他说过的话:有些努力,是不得不努力;有时候生活能将你连放弃的能力都给剥夺。

因为对于达姆大叔而言这是他能支撑起家庭开销的唯一途径。

勤奋仿佛从来都是一个褒义词!但是为何我们又这般辛酸与感慨。

思维本身抽象出思维,等同于你看到只是你能看到的,你怎么知道就是正确的?

这样的工作真的是人类社会所需要的吗?只能如此吗?

如果熟知南海发展进程的人便知道南海也一样遇到过同样的问题,或者说这只是人类社会发展遇到的必然的问题。

人类在害怕和忧虑人工智能取代自己工作的同时,可曾想过有些工作其实是人类并不需要的?它的存在只是某个时期下的特殊产物,也终将消失。

对此,南海六人组所领导下的南海人重新审视诸多工种存在的必要性,将大量重复、繁琐的工作用智能机器人取代,并且规范了相关的制度,使得这些繁琐而沉重的工种在南海里渐渐消退。

但是南海人也同样认同一句话,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都是好人,这本身就是一种犯罪。也永远不要指望所有人人都会自动自觉的工作,游走在黑与白之间的灰才是人性,仍需要外界的约束。尊重人性,监督人性,是南海人一直不曾改变的原则,所以南海人未成为星级公民前,南海公民的工作需要接受调配。

工作是什么?在看似剥夺了某些人工作的同时,南海人一直在深思的问题。对于未知,南海人是允许尝试的,他们选择在错误中不断修正,一步一步往前行。

南海人在回望人类经济体制的变化,从公有制到私有制,会发现一个简单而有趣的现象,工作对于人而言,就像是食物对应着人肚子的饿饱。

饿的时候本能的就会产生动力去觅食,饱了自然就会停止觅食的步伐,当在一个公有制的制度兜底下,绝大部分人的精神便得到满足,便仿佛具有了与生俱来的懈怠。

那饿着便好?人类又会发现有个词语形容的很好—慌不择路,饥不择食,连底线都不复存在,所以人类的经济体制长期游走在这两种极端之间找不到出路。

人类厌恶工作吗?南海人曾经自问。

也许99.99%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一句废话。

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工作只是为了财富,为了生存,此生最大的愿望,便是实现财务自由,不再工作,然而这对于个体而言无可厚非,再正常不过,也合乎情理。

但如果以南海人的忧患思维方式来考虑,如果当一个地区发展到,所有人都能吃饱穿暖,财富自由的时候,人类还会工作吗?谁来生产一个维持社会正常运作的必需品?

一个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社会,反而会进入瘫痪状态?

暂且不提是否会有一天,人类的某个组织结构能不能进入一个全民财富自由的状态。

先从幻想可以实现我们的梦想出发,也就是所谓的假设,这是可能实现的。人类要发展就要工作,但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工作?发展到最后没有发展?这看似一个无法解决的悖论。

然而世界上往往没有那么多绝对的二难问题,比如,是在我的单车后面上笑?还是在他的宝马车里哭?事实上,你完全还有种能做的选择是,你要在我的宝马车里笑!

人类如此迷惑,也许在于我们在用我们所迷惑的认知去认知我们的迷惑!

人类对大脑认知尚且未知,却在用未知的它认知未知,就像是在用一把不知道是否准确的尺子去丈量世界,我们得到的会是什么?

人类自身就是一种极其奇怪的动物,因为有了思维的能力所以能够从被本能驱使的动物脱颖而出,建立文明。

但是当我们以为本能是原罪的时候,人类却又是唯一一种能用思维抑制住本能,然后把自己吃到撑死的动物,思维和本能亦无法划分绝对的界限,建立对错与否。

回到刚刚的话题,人类厌恶工作,那么工作真的是原罪吗?

那为何会有人能夜以继日,比如一些沉迷于科学的人,他们做的难道不是工作吗?但是为什么他们能够有如此热忱能够坚持工作,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

就像是我们喜欢蜂蜜的香甜,未必等同于喜欢养蜜蜂的辛劳一样,我们所厌恶的事物真的是事物本身吗?

我们对工作的认知是否存在什么错误?思想决定行动,没有灯塔指引的轮船终会迷失在茫茫的大海。

这会不会是人类跳出发展悖论的锲机所在?南海人在前行的同时,至今仍在思索。

南海人总会如此调侃自己,吃饱了没事干想想如果有一天真的能吃饱没事干的事情,是件很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