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言情小说 > 灵蛇皇后 > 第十四章 半生退隐终不得

第十四章 半生退隐终不得

翠峰湖位于铭城西北四十余里,湖面不甚宽广,湖面一边有石桥连接两岸,西边浮着几朵黄的白的睡莲,东边立着几株粉的白的荷花,北边的角落里一从青绿色的芦苇,看似随意,实则巧思遍地。四周遍植垂柳等南方佳木,草木葱茏处伸出一四角小亭,旁边是几丛翠竹,厅顶被几株紫藤盖得严严实实,甚是凉爽快意。文逸风坐在这厅里垂钓,自有一番悠闲意味。

“文兄,好久不见,悠闲得紧啊。”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文逸风心里一惊,面上却不露声色,头也不回,轻轻接了一句:“姚大人这大忙人,居然有空来这山野小居陪小弟清钓,看来公事也不甚繁忙啊。”

“老哥我哪里能和文老弟相提并论?听说你这些年一直在各处游山玩水,日子过得着实悠闲呢。”

“呵呵,我也听说,姚大人纵横捭阖,又绊倒了不少政敌,也是可喜可贺啊。”

“好说好说,”姚长风干咳两声,“没想到文老弟离开京城这么多年,朝堂动向倒也了如指掌啊。”

文逸风淡淡一笑,“倒不是我这乡野村人还想着朝堂中事,只是姚大人这些年在朝堂说一不二,顺者荣华富贵唾手可得,逆者或亡或贬,这份威风如鼻尖呼吸、耳中鸟鸣,随时可闻,想不知道也难啊。”

姚长风闻听此言,干笑两声,“文老弟言重了。为国谋事,很多事,老哥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呢。”

文逸风没有说话。姚长风等了一会儿,又开口道:“文老弟,我听说你在这翠峰湖边开了个翠峰学堂,收了不少门徒啊。”

“姚大人果然消息灵通、心思缜密,连小小的乡野学堂居然也能入得了您的法眼。”

“这翠峰学堂可不是什么乡野学堂,听说这南方诸城但凡有些绘画天赋的学子均以入这翠峰学堂为荣,俨然已是南方画工领袖之地。”

“哈哈,”文逸风打了一个哈哈,停了一会儿,才说:“翠峰学堂一年不过收一百名弟子,就是再有影响力也不及姚大人一个指头的势力,不过是糊弄些银两度日罢了。”

“那可不能这么说。文老弟如今在江南一带炙手可热,已成首席画师,一画难求,身价扶摇直上,老哥也很替你欣慰啊。”

“哦?”文逸风不为所动,“那姚大人这些年忙于公事,可还记得当年在画院的志向?”

这下轮到姚长风打哈哈了。他也不生气,在角落里自找了一个竹木小凳,坐在了文逸风旁边。两人看着眼前的平静湖面,心中却都颇有些不平静。良久,还是姚长风开了口:“文老弟这些年日子清净,当真是不过问朝廷事务了么?”

“姚大人真是抬举小弟了,当年既然决定归隐,就不会再过问朝政大事。如今就更不用想了。若不是老哥你今儿个造访,我都快忘了这世上还有朝廷二字。”

“看来老弟还是对当年的事情……”

文逸风截住了话头:“当年的事情已是过眼云烟,就不要再提了。况且,”文逸风停了一下,看向姚长风:“我看姚大人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也不用拐弯抹角了。有话直说吧。”

姚长风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轻声说道:“圣上有旨。”

文逸风一听,放下了钓竿,转头欲跪,姚长风扶住了他:“口谕。”

“草民文逸风恭听圣训。”

“最近狐眼部落颇不安分。听说他们派了些密探来江南打探军情。圣上的意思是,本朝立本未久,不宜大动干戈,以免重蹈生灵涂炭的覆辙。”

“圣上是仁慈君主,乃万民之福。”文逸风站起身来,一缕胡须在风中飘动,似在回忆自己记忆深处那小小的人君模样。

“仁慈为本,却也不可不防。圣上派我来江南寻访可靠人士,为朝廷暗中留意此事。我来到这铭城,发现这大名鼎鼎的翠峰学堂竟是文老弟的杰作,倒不舍得弃之不用了。”

“哈哈,姚大人果然精明更甚当年。明明是自己想躲懒,倒还推说翠峰学堂名头太大!”

“哈哈,文老弟这样说也未尝不可。不过,话说回来,你我虽说政见不同,但为国为君的立场是一致的。相信此番朝廷有需要,文老弟也不会坐视不管。”

文逸风收起了平日的洒脱不羁,一揖到底:“请转告圣上,文某必尽全力。”

“那姚某就此告辞。”

“且慢,”文逸风望着平静的翠峰湖,踟蹰一会儿,缓缓开口道:“柳儿,她可好?”

姚长风盯着文逸风的侧脸,犹豫了半晌,才道:“文老弟离开京城多年,诸事皆不挂怀,唯独对小女放心不下。听说,老弟还年年去柳儿娘亲份上拜祭……”

文逸风截住了他的话:“我只想知道,柳儿是否安好?”

姚长风哈哈笑道:“柳儿是老夫的女儿。有老夫在一日,必护她周全。”

文逸风一颗心终于放心,静静道:“如此,甚好。”

姚长风随意一拱手:“老夫告辞。”

“不送。”

姚长风已经走了很久。他来时如一阵风,表面看风过无痕,但文逸风心里却是秋风渐起,一阵凉过一阵。

第二日,早起便天气阴凉,不多时便秋雨淅淅沥沥。四十名考生一早进入了铭安楼,接受第二关测试。虽说考场肃穆,但到底都是年轻人心性,边走边看,一路低声议论。

“哇,这就是铭安楼的茶室啊,真是大方雅致,颇有古风啊。”

“是呀,你看那建窑黑瓷,居然用来做花瓶,可真是奢侈。”

“可不是,要不说咱们铭安楼财大气粗呢。”

“哎呦,这还没正式入选,就‘咱们咱们’地叫上了,真是脸皮够厚啊,也不知人家铭安楼认你不认。”

“哼,有什么脸皮厚不厚的。本公子入选是板上钉钉的事,还用你说?”

两人就势要打,被旁边人一把拉开。

“哎,你们听说了没?昨日那个第一关,竟然有个姑娘和和尚一起过关了呢。”

“可不是吗?这也真是天下奇闻了。难不成以后铭安楼的爷们在后厨,还得听一个娘们儿吩咐、给一个和尚打杂?”

“是呀是呀,这事儿也真是奇闻了。”

……

枯木和巧云走在这队伍最末,听着前面诸人的议论,都置若罔闻。

进了茶室,大家分桌站定,鲍师傅一掀内帘,走了出来。

“铭安楼以食客居多,是以昨日第一关考的乃是刀工和各类菜肴料理。今日考的却是茶艺。铭城盛产绿茶,乃是千年茶城。来铭安楼的食客,饭罢酒余,舞筵尚早,便来点煎茶点茶,也是常有的事。所以,今日这第二关,我们要考的正是这茶艺。”

“考查程序很简单。这里共有十桌,每桌四人,每桌均需完成茶叶评点、茶具点评、煮茶、茶浡四道工序。分工自理,各人选择自己擅长的即可。若有排在后位的考生不满前人所作,自己重头再来也无不可。每次一桌,余者皆入别室等候。”

鲍师傅交代完了前因后果,职责完毕,退居帘后。众位考生看着帘子后面,少说也坐着十五六人。看来昨日的诸位评委今日依然悉数到席。这局依然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