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局中人局中道 > 第九章 题诗不若庵

第九章 题诗不若庵

与汉王陈友良的这场对决胜利,让祝洪明站在了自信之巅,内心更是豪情万丈。兴起之余,留书一封交代好军中事务,然后竟不带护卫、不带随从,只身一人微服出游去了。

一路走走逛逛,或登高纵览山川的壮观;或踏入田间向百姓询问民生的苦寒。一路所闻所见,让祝洪明心生无数感叹!与人交谈中,得知附近有一处寺庙名曰不若庵,祝洪明当即决定去那里为天下苍生许个愿。于是祝洪明来到郊外燕子矶附近一渡口,准备乘船前往不若庵。正等船时,却见旁边有一些书生畅谈甚欢,并商量好每人题一句诗以吟当地美景。

没有人教过祝洪明兵法,但祝洪明却带兵打过很多胜仗;没有人教过祝洪明诗书,但祝洪明却写过很多不俗的佳作。这是祝洪明与生具备的天赋,也是他成长过程中自身不断努力的结果。所以,一听这几个书生要作诗,祝洪明便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想瞧个热闹。

走至近前,只见一书生吟道:“燕子矶兮一秤砣。”

这个句子气势磅礴。把这么大的燕子矶比作是一个秤砣,那附近又有什么应景之物来比喻秤杆、秤钩呢?众书生四外环顾,却终是无法在附近找到应景之物,心中更是暗暗叫苦不迭道:即便是强凑一个应景之物来比喻秤杆、秤钩,可是又该秤什么呢?一时间,众书生不由得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面面相觑无法续接。

祝洪明见状大笑道:“我来给你们接一句。”说着伸手一指天边的那道彩虹吟道:“长虹做杆又如何?”

这一句接的既应景又工整,令众书生连连称妙,并急问下句。

祝洪明不慌不忙地吟道:“天边弯月是钩挂。”此句吟完祝洪明这时却打住了做沉吟状。

把燕子矶比作秤砣,把彩虹比作秤杆,把弯月比作秤钩,祝洪明接的这两句除却应景不说,气势上也更见磅礴。只是如此一来,这么大的一杆秤,又该秤什么呢?众书生看着祝洪明心想,最后一句看你怎么来。

祝洪明见众人看着自己,微微一笑随即吟道:“称我江山有几多!”

此句一出,书生们大惊,不知此乃何许人也,诗才超群,口气尤大,竟将江山视为己物,担心受到牵连,忙对祝洪明一抱拳,便吓得赶紧溜了。

祝洪明哈哈一笑,见渡口有船来,便登船而去。

黄昏时分,祝洪明站在不若庵寺前,回忆起自己当年做和尚时的情景,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便迈步走进寺庙的大门,口称天晚无法赶路,希望留宿一夜。

不若庵是在祝洪明的辖区之内,只是受多年战乱影响,时不时的还会有盗匪出没,是以寺中僧众一到晚上就会紧闭寺门,只是看门的小僧见祝洪明相貌不俗(地包天,下巴突出)且好像有点凶恶的样子,竟然不敢阻拦,让祝洪明进了内寺。

在大远末期的那个年代,有太多的不公平和不可思议!比如说寺庙,地位低的和尚不仅要干粗活累活,有的时候还要外出化缘(讨饭),而地位高的和尚则衣食无忧,甚至还会娶妻生子。虽然这种情况并不是每个寺院都是这样,但至少不若庵是这样的。

不若庵的主持闻听有个‘强盗’模样的人住进了寺庙,一时间竟是左思右想睡不着觉。他既害怕这个人晚上抢劫了自己的财物,又害怕这个人一把火烧了禅院,让自己和老婆孩子没了住处。思虑了良久,主持终于想出了一个自认为不错的好主意,他决定邀请这个人去大殿讲禅。

深更半夜被叫醒去讲禅,祝洪明哭笑不得。主持的这点小算盘自然瞒不过精明的祝洪明,只是入乡随俗,既然住的是人家的地方,礼貌起见,也不能不去,于是祝洪明跟着主持来到了大殿。

此时,空旷的大殿里,只有祝洪明和主持两个人,分东西坐定后,主持上下左右地打量着祝洪明开口问道:“施主何方人士?”

祝洪明答道:“敢烦禅师下问,在下祖籍淮右。”

“所持何业?”

“目下无业,唯四处游侠而已。”

听了祝洪明这句话,主持心中暗道自己判断的果然没错,这个人一定是个强盗。于是主持开口说道:“贫僧观施主面相,似有杀气,眼下天下大乱,望施主早择良业,安分守己,闲来无事探研佛道,可悟人生之理。”

祝洪明面无表情的道:“不知何为人生之理?”

“人生之理即心境二字,贫僧送施主两句真言,望好自揣摩。”

“敢请赐教。”

“先祖有云:境忘心自灭,心灭境无侵。人生无非虚幻,得此境界即可安享太平。”主持说完此话时,脸上已露出一种居高临下的轻蔑之色。

见主持这般样子,祝洪明忽地大笑,站起身来,缓步走向主持,突然抽出腰间宝剑,将剑架在主持的脖子上。

主持大惊失色,颤声说道:“你、你想干什么?要钱要财,我都给你,千万别杀我。”

祝洪明冷冷道:“禅师心境如此了得,为何也会害怕!如今天下,之所以大乱,皆因民不聊生;兵荒马乱,只由隔岸观火!若天下太平,谁愿游侠?而像你们这种人,整天吃饱喝足,娶妻生子,却只会坐在这里妄谈心境,苟且偷生,难道不觉得可耻吗!“

祝洪明说完,收剑归鞘,朝自己的禅房走去。

这个深不可测的人是谁?惊魂未定的主持对着祝洪明的背影惶恐叫道:“贫僧有眼不识泰山,敢问施主高姓大名?”

祝洪明没有停留,径直离去。待第二天早晨主持准备登门赔罪时,却发现祝洪明留宿的禅房早已人去房空,唯有大殿的墙壁上,赫然留着用朱砂写就的几行大字: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晓晓问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