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人间世之行路难 > 73 别章之暗流涌动

73 别章之暗流涌动

人世间表面上看,就像大海的波浪,波澜壮阔,而看不见的呢,是波涛下面的暗流,暗流从不停歇,不会因为海面的变化或者平静而停止运动。最杀人就是暗流,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而暗流是不可见的,就像势,大势所趋,人不知不觉中,被带入万丈深渊,当然也有可能是一片新的天地。

农村,有完整的价值体系,价值关乎善恶,而善恶真的那么绝对吗?程颐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固然是说气节大于生死,但是用错了场景。当场景普遍化以后,女子彻底地沦为社会边缘,这句话甚至比三纲说的危害还要大。这种畸形的善,也是导致暗流丛生的原因。在农村,被士大夫们看作是永远的教化未完成之地,当社会安定,民用充足的时候,善恶之间的对立不那么明显,寡妇偷汉,只要不出事,就不会被计较太多,畸形的善的威力就少了好多。而当社会冲突增大的时候,畸形的善就开始被加强,很多替罪羊的出现就是这种善的结果。

在以家族为基本社会单位的社会中,家族所受的威胁越大,畸形的善越明显,对小恶的惩罚力度越大。而在军队中的军纪严明,因小事而重罚的现象比比皆是,本质上也是一种畸形的善的结果。所以,一旦一个群体内部对善恶的包容度越来越小,它所受的威胁越来越大。

当上林庄沉浸在安祥的氛围中时,不远的登州府城内却是暗流涌动。栾家与姜媛的出走,使得李家与李庆感到了羞辱。也使得他们意识到,到了做点什么的时候了。却不知道,很多人在盯着他们,本来李家和李庆的事,明面放不得,属于暗流,可是他们总想在明面上闪动。这些应该属于时间可以解决的问题,慢慢地会随着时间的演进,新的暗流出现,两个李家或许就会沉没。。

当然,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一旦形成势力,就是新的社会规则的出现,人类社会不仅仅有明的价值观,也有建立在暗的层面的价值体系。比如,黑社会,他们信奉的也是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只不过不能拿在明面上而已,而一旦拿到明面上,社会就乱了。

李庆所作所为,有几件事能拿在台面上呢?估计没有,但是有人说他不对吗?有,但是更多的人是赞同他的行为,他的那些朋友,他的姘头,甚至他的妻族,都在他的水城中得到了足够的利益,或者生存的稳定性。

这时候,也不要天真地以为衙门会动他,对衙门来说,他只是一头猪,正在通往肥猪的过程中,以后等他肥了,无论他的生命如何,消亡或保全,都要减肥。没了李庆,还有李平,只不过是现在消灭李庆,新培育的过程有点长而已,这是衙门里不愿意动他的原因。这个社会就没有所谓的黑白规则,有的只是善恶的规则能否统一于特定群体。

林荃前世的哲学学习生涯,熟读黄老之学,如果儒小子是他的魂魄的话,那么老子就是他的面子,处世为人的技巧,他对待事情十分谨慎而且胆大,在历史上任何时期,人都是脆弱的,若不小心,很可能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懂得旁观,懂得躲闪,懂得隐藏,懂得只有偷袭才能雷霆一击。

人不能让别人的规则限制住,任何一个群体都会有自己独有的规则体系,而群体中的头领,就代表了规则,这是传统社会的特质。对于李庆,如果动用李庆体系下的规则,对林荃是不利的,动用林荃认可的社会规则,对李庆又不会产生伤害,唯一的办法就是跳出这两个规则体系,使之毁灭,从肉体上毁灭。

李家知道姜媛到了栖霞,但是他们无能为力,他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宣扬姜媛不守妇道,但是这个世道,不是以道义传世,尤其民间,而是力量。在道义上,姜媛是对不起李家,大部分人也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就是李家是姜媛的婆家,李家对姜媛有部分处置权。尽管民众私下里都对李家不齿,那些与李家儿郎们有婚约的人家,婚事都退得干净干干净净,李家的商铺买卖也是惨淡,极少有大户人家像之前那样与李家交往,此时李家真正跨上了衰落的道路,无法回头。

纵然如此,任何一个公公婆婆都不会站在姜媛的一边,毕竟这样的儿媳是他们不愿意见到的,这或许就是人性的本色,涉及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什么天理公道,都要放一放。有人不是讲,以个人之私欲,成就天下之公义,大致每个英雄都是这样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有例外,能够认可姜媛的,就是林家的长辈们,如果他们知道姜媛与林荃是一家子,他们会很高兴,不仅仅是吏部大员的家门,更重要的是,他们喜欢姜媛的知书达理和豁达开朗,在他们的价值观里,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他们林家需要的。

至于李庆,这位平之兄,已经到了疯狂的边缘,但是他们找不到报复的对象。唯一能够想到的是石敬,他知道石敬是林荃的舅舅,但是平白无故,他也惹不起石敬,毕竟石家十年来资助了不知道多少学子,在府衙县衙六房,到处都是石家可以说上话的人,真要动石敬,那李庆就是活到头了。他的发泄就放在了身边人,尤其是妻妾、外室,都是他折磨的对象。

社会中,有这么一部分人,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不思进取,却总是向身边人下手。而且更加残忍,这是人性中的一些问题,当然不是所有人,是有的人,所以人与人的完全平等只能是在绝对的理论层面,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我们要防止对弱者的欺凌,也要防止平等对那些无辜的人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