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人间世之行路难 > 70 婆婆的日记

70 婆婆的日记

林荃晚一天回到山阴,根据林荃的安排,姜媛住在老宅,老宅占地两亩多,房间也盖了不少,栾家住进了二娘家里,毕竟栾三妹曾是林茂的未婚妻,老太太心里面要紧的很。

林荃中午回到老宅,已经累得要死的状态,毕竟三天没有睡个囫囵觉,直接回到侧院墨窑旁的小屋子里,倒在床上,闷头就睡,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醒来。

回到东跨院自己的房间,用温水擦了擦身子,换了身衣服,就出去找姜媛了。内院给丁忧进士一家子住下,姜媛就只能住进西跨院。三处宅子,差不多都是独立的三进的院子,依山而建,前后伸展的空间不大,但是左右可以随便伸展,况且两亩地可以盖好多屋子。本来林瑶就是将屋子的左右都盖上房子,两个儿子一边一个。

姜媛住的地方类似于独门独院,前后三进,这本来是给林茂准备的,后来林瑶夫妇常住骡马店,林茂就住在父母房子的中院。

林荃现在住的院落,本来就是他的,地方最小,虽是三进,但都是三间正屋,独独厢房大,但是后院的后面是一个大空地,林荃用来建了墨窑。三套房子是打通的,从林荃院子经父母宅子的中院月牙门可以到姜媛所在宅子的前院,这样父母的后院就像被包起来的独门独院,占据着正中的位置。这也是进士夫妇喜欢住在这里的原因,安静,外界打扰不到,两个厢房儿女住着也正好。

三套房子从位置来看,依次下落。林荃就是沿着这条路来到姜媛的住所,二娘早早让堂妹林芷送来粥饭,花花样样也不少,用一个大食盒装着,林芷跟姜媛灵儿一起用餐。

林荃来的时候,姜媛已经用完早餐,林荃在屋外敲了敲门,堂妹出来一看是林荃,就吆喝着,五哥哥进来吧,姜姐姐用过早餐了。林荃脚没有动,对堂妹说,“小妹去告知姜小姐,就说林荃公子来见她。”堂妹诧异地看着他,嘴里嘟囔着,“有毛病”。灵儿从门里闪出头来,“姑爷请进,小姐在里面。”

“请灵儿姑娘带路”把长衫下摆向后一抖,迈开大步走了进去。姜媛在屋内坐好,斜着眼睛看着林荃一拽一拽的八字步,欠了欠身,指着椅子,“林公子请坐。”

林荃坐下,相顾无言。

灵儿知趣地拉走了堂妹,关上大门。

姜媛立马走过来,林荃就势想要抱住她,被她一推闪开了,“林公子的蛤蟆步越来越有火候了。”

“是呀,隔壁老学究可是盯着紧呢。住的还习惯吗,农村不兴炭火,用柴会很脏,委屈你了。”

“我没那么娇贵,你昨天回来为何不来看我。”

林荃解释了一番,无非是太疲劳所致。姜媛也没多计较,讨论一下今天的日程安排。

上午,林荃与姜媛一起来到二娘家,拜会奶奶,只说是林茂同学的姐姐,而这位同学与林茂一起遇难,奶奶抱着姜媛哭了好半天。

趁这个时间,林荃在外屋向二娘详细说明了姜媛的身份、来历,以及来上林庄躲一躲的事。让二娘好好待她们,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二月就会回去。所有的开销,都走林荃的私账,其实也不用,姜媛带的银子足够了。

栾三妹不用说了,肯定是走公账,栾家本来也是林家的亲家,林家这个姿态要做好,况且林家储备的七百担粮食,根本不担心用度的问题。

下午,林荃带姜媛到我乐草堂转了一圈,林家学堂的学子们规模比之前扩大了两倍不止,除了开蒙的学童外,立志于举业的学子也来了不少,基本上把林家的生意伙伴、山阴及周边乡的童生秀才一网打尽,上林庄现在俨然是牙山北栖霞南的学术中心,聚集了这个地区所有的学子。秀才也可以做先生,教教蒙童是最简单不过的了,而进士老爷的入驻使得学堂的水准得到巨大的提升,当然,古代的学业主要还是靠自学,姜媛支援的时文无疑是雪中送炭的资源,在林家学堂入学的童生秀才不收学费,代价是抄书,就是抄时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光林荃,古人也深信不疑,况且林家免费提供墨汁,这为抄书提供了便利,一举两得的事。

过一日,林荃带姜媛到骡马店里,带姜媛参观了父母的房间。然后一本正经地把她摁在椅子上坐好,将母亲的日记取来,交给姜媛保管。这也算是两人之间正式承认了姜媛是林荃内当家的地位,姜媛自然高兴得心花怒放,此生此世两人就要绑在一起了。

对于石氏的日记,姜媛看得津津乐道,并带回上林庄仔细研读,既然是夫妻了,那么家族里的事情,姜媛还是应该了解一下,婆母的日记就是最好的资料。

姜媛现在虽然也算商人,但是出身官宦世家的她,骨子里还是对商户有很大的排斥。林荃曾问她,为何看起来对栾三妹不怎么热情,姜媛的回答让林荃很是意外,姜媛说,她与栾三妹本来就不熟,还不如与林茂熟悉,若不是栾三妹与林茂的婚约,她压根不与栾三妹来往的,以栾三妹只会读话本的文化水平,确实俩人很难交流。

石氏也就是姜媛婆婆的日记,给她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很有才华的商家女子,也是怀揣着才子佳人梦想的女子,是怎样的一个心路历程,这让她很激动,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些她对商人群体的鄙视。

人的思想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条件集中刺激,石氏的日记对姜媛来说就是好的引子,当然也与姜媛自身的经历有关。姜媛也憧憬石氏的生活,在家族里高高的威信,说一不二的行事风格,又细腻非凡的心思,有爱自己的丈夫,有尊重自己的妯娌叔伯,有自己一手开创的家业。这些都是她越来越感兴趣的地方。

她于是也尝试着,像石氏一样记日记,开始几天也是比较笨拙,似乎无事可写,后来慢慢地,日记成了她经营人生的最好的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