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人间世之行路难 > 13 去登州府

年前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林荃又跑了两趟海边,每次都有一个大人陪伴,虽然累点,但是舒坦。其实不光是他,林莫林茂林荀林英都曾经去过,对于家里的孩子,不分你是否读书人,都要经历这个过程。这个过程,林荃第一次感受到,自已作为一个成人的存在方式,与他一起的七个同龄少年,越来喜欢一起凑堆。古人特别喜欢结拜,林荃莫名多了五个兄弟,其中一个是侄子,辈分不对。

就这样他越来越喜欢这个慢悠悠的封建社会了,如果能够这样过一辈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谓人生的追求,想想前世的爷爷奶奶不就是追求这样一种生活吗?

在历史中,人总会化作尘埃,这一世的光景,不一定非要重金属音乐般的咣当烦躁,也可以悠然而过,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真心期待,愿天道永恒。

进入腊月,三九四九就要来了,林荃要跟父亲林瑶一起去登州府把林茂接回来,其实林茂也算成人了,根本不需要接,只是林瑶要去看望一下岳父岳母。按照民间初三初六走丈人的规矩,林瑶每年都会在年后初六的时候去。只是两家感情深,林瑶都会在年前去一次,借机会与丈人舅子聚聚,谈谈心之类,不似年后家里客人多,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尤其石氏离开之后,更是要把这个习惯继续下去。

因此,礼物的准备就是个很重要的事情,贵重是首要条件,石家看似啥都不缺,所以林瑶的心意一定要特别,特别地真诚。

每次去登州,林茂未来的岳父家也要去拜访一下,顺便提提成亲的事情。只要去登州栾家,婚事总是要提提的,这样才显得重视,毕竟两人的买卖没有啥交集,石氏也不允许与栾家合伙,毕竟两个孩子年纪都大了。

山阴去登州府城有两条路,一条是直接往北,走村里集,另外一条是走福山到海边然后顺着海边到蓬莱。前一条路,林荃前世走过,沿着大河谷,风景是真的好,在山谷里来回悠荡,峰回路转的感觉在北方只此一家。后一条比较安全,路也宽,歇脚的地方也多,这次林荃走的是福山。

腊月初二一大早,林荃父子套上骡车摇摇晃晃出发了,林瑶不是话多的人,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身教大于言传,不过有些事情还是需要用言语来说明,而且,林荃也到了需要交代家事的年纪。

林荃对家族的事情比较感兴趣,不论自己家还是别人家里的,想到的都会问一下,当然还有林瑶对各种事情的看法。毕竟似乎父子,俩人的话题不是那么连贯,有一搭没一搭,想到哪里就说哪里。

“小荃,乐玉(林瑾的字)说,你在学堂里很好。”林瑶突然间,仿佛找到一个话题。

“小叔喜欢夸人,他眼中就没有不好的人。”林荃说的是实话。

“乐玉说你比小茂的字写得好,诗词记得不少,文章也说的通,你就不想走走读书这条路?”

“现在没想过,以后会不会走这条路,看看再说吧,我对考取功名并不热衷,这你也知道的。爹,考功名很重要吗?”

“现在太平盛世,我们家是农户,用处不大,族里世居乡里,就算没有功名,也可以平安度世。不过你姥爷他们家不同,因为是商户,若家中无官宦庇护,别看现在过得红火,说不定哪天家就会败了,我数算了一下登州无功名的商户,近五十年来,不败家的几乎没有。商贾间尔虞我诈,相互攻讦,一不小心就落入陷阱。若官吏推波助澜,毁家灭门的事常有。富贵富贵,不富不贵,不贵不富,商人若要善终,家中还是要有功名。”

“我明白了,保平安,当初爹爹怎么不去考取功名?”

“我?”林瑶迟疑了一下,“当初你祖父离世,大伯性格懦弱,二伯尚未成亲,我再携银外出求学,家就败了,况且你母亲独自在家,我也放心不下她。”

“读书很费钱吗?”

“很费!”林瑶想了一下,“考上秀才之前,一年至少要二十两银子,一两银子不到两担米,就是四十担米,二十亩地的产出,还要不吃不喝。”接着说,“原因就是开销太多了,笔墨纸砚书籍都很贵,束脩也不低,吃穿住宿用度,还有迎来送往,二十两是个底数。现在你若是想读书的话,咱们家中还负担得起。”

“暂时不想,我还是在家中帮衬家业吧,功名就让哥哥去操心吧,倒是爹爹你可以再去考一下呀。”

林瑶笑了起来。

林荃接着说,“怪不得小叔的学堂收的束脩那么低,都是爹爹的主意。也难怪乡里的孩子仅仅就是启蒙,读不了功名,一旦决定要去追逐功名,就需要一个家族来支持他们。”

“是呀,很多家不甘心,考上秀才,家里就不用服役,也可以免一部分税,乡里大事小事都能说上话。所以,一般门户,每一辈中总要找出一两个去读功名,考秀才。考上举人就更了不得了,最差也会去做一个小吏,那些胥吏是贱籍,举人做吏则不同,是不入流的官,若运气好的话,可能会派到一个入流的官职。”

林瑶继续道,“你看城北三里庄李家,自太祖皇帝开朝以来,出了一个四十岁的三甲进士,庐州推官,死在任上,就这样,在栖霞城,李家也被推为豪门望族,一直以来受人尊敬。”

林荃感叹到:“一个进士就是一门望族!”

心里想,这也太他妈的疯狂了,科举考试的难度尤其考中进士的难度也太大了吧?哎,让林茂去奋斗吧,自己就坐享林茂的树荫吧。

“大哥能考上进士吗?”林荃随口说了一句,又觉得不妥。

“进士靠运气,乡试差不多,东三府学子在山东有些声望,虽然不如济宁府和济南府,但是比其它府要强不少,你哥东三府案首,乡试把握很大。”林瑶也不敢把话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