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武田的幕府 > 第四三七章 没有大明就打的朝鲜叫爸爸

第四三七章 没有大明就打的朝鲜叫爸爸

文禄三年,6月,战况陷入僵局,加上朝鲜破坏过度,造成瘟疫流行,当地征发粮食不易,以及急于保全占据朝鲜南部四道的战果,遂派使节随同明使沈惟敬由釜山至北京城议和。

7月,朝廷宣诏退兵以进行日本幕府封贡事宜,于是李如松大军撤退,只留刘綎及游击吴惟忠共七千六百人分别扼守要口。但兵部尚书石星一意主和,再撤吴惟忠的部队,结果只留刘綎部队防守。

9月,朝鲜国王李昖虽上表答谢朝廷援救及助其复国,但是暗中对中日议和却排除朝鲜有所不满,此时日军仍然占据朝鲜南部四道,并牢牢握有釜山城。

12月,明朝命蓟辽总督顾养谦兼责打理朝鲜事宜,并召回宋应昌、李如松。

万历皇帝下令大兵尽撤,但同时强调:虽然撤兵,但倭情狡诈,未可遽称事完。

在五月八日,武田正信在名古屋城接见了大明议和使臣沈惟敬。他这知道这个人在历史上欺上瞒下,导致谈判破裂,最后自己也死了。

武田正信看着下方的沈惟敬,出言道:“没想到明国会派一个你这样的人过来。”

沈惟敬眼中略微惊讶,他没想到对方是精通汉话的他笑道:“哦?将军殿下是在哪听说过在下的名声?”

武田正信摇摇头道:“你的名声不重要,重要的是,议和的条件,你要是敢敷衍了事,欺上瞒下,不用你们皇帝动手,吾亲自砍下你的头颅!”

使臣中一御史大怒道:“尔乃藩国一王,沈大人是上国使臣,就算有过错,也轮不到尔等管辖!”

武田正信大怒,怒拍桌子,下首原田正行直接拔刀。

那御史有些惊慌,但仍然喝骂道:“尔等意欲何为!我乃上国使臣,你们不但不毕恭毕敬,还想杀了我吗?大明天军就在朝鲜,一旦我身死,大明天军顷刻而至!”

武田正信气急而笑,真是官字两个口,怎么说都有理,可想明朝皇帝是有烦恼了。

武田正信一挥手,道:“哼,吾不想与你们废话,李昖这废物,居然敢辱骂吾派去的使臣,这次打朝鲜就是要给他一个教训。

吾只有三个条件,第一,李昖写上一封国书向吾道歉,第二,李昖必须送三个公主到本国来,要是糊弄吾,幕府将会再度出兵!第三,此番幕府损失,李昖必须赔偿!

这是吾三个条件,只要达成,吾自会让大军撤退,朝鲜不从,那吾只能亲自去取。”

沈惟敬眼皮一跳,他还以为是什么苛刻的条件,现在听了武田正信的三个条件,心里踏实了许多。

毕竟朝鲜现在还在大明庇护下,而武田正信提的条件都是割朝鲜的肉,与大明并没有太多的关系,而且这次出兵都是万历内库掏的钱。

沈惟敬回道:“将军殿下提的条件确实合理,此事待在下传信给兵部尚书石大人,待他准许后,协议便成了。”

10月,日本议和使者本庄秀重与明朝使团一道去北京,本庄秀重也早已与小西行长达成了攻守同盟。

本庄秀重到了北京后,与石星进行了谈判,一口答应了石星提出的三项条款:日军在受封后迅速撤离朝鲜和对马只册封而不准求贡与朝鲜修好不得侵犯。

谈好之后,本庄秀重宴请石星,塞了些银钱。

之后是大明,日本,朝鲜三方会谈,朝鲜使臣对于大明已经答应武田幕府的三个条件,大为愤怒,这是私底下把朝鲜卖了。

朝鲜使臣面红耳赤道:“石大人,这三个条件分明就是在折辱我国啊!”

本庄秀重笑道:“你们朝鲜还有什么可以折辱的,要不是有大明宗主国在,你们的京都汉城都还在我军手中!”

朝鲜使臣指着本庄秀重,气的浑身颤抖:“你!你粗鄙!简直不可理喻!”

本庄秀重冷哼一声:“你们不答应也可以,我军可以再度出兵,打到你们同意,这一次可是朝鲜蓄意破坏和谈,到时候只怕大明宗主国不帮你们了!”

石星在一旁慢悠悠道:“金大人,好汉不吃眼前亏,大明天兵作战也是需要银钱的,之前你们答应的粮草也是缺斤少两,我大明官兵也是一直埋怨呐,金大人要三思啊!”

朝鲜使臣面色悲愤,沉默一会后就把消息传给了李昖,李昖也是发了一通脾气,但是他都在亡国边缘了,还有什么反抗之力,最后还是同意了。

几天之后,三方签订和约,本庄秀重派去几名侍女去检验三位朝鲜翁主的容颜等等。

之后,本庄秀重先行一步,跟随石星回到大明京城,万历皇帝赐下一封册书。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圣仁广运,凡天覆地载,莫不尊亲帝命。溥将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诞育多方。龟纽龙章,远赐扶桑之域贞珉大篆,荣施镇国之山。嗣以海波之扬,偶致风占之隔。当兹盛际,咨尔丰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国。西驰一介之使,欣慕来同。北叩万里之关,肯求内附。情既坚于恭顺,恩可靳于柔怀。兹特封尔为日本国王,赐之诰命。于戏龙贲芝函,袭冠裳于海表,风行卉服,固藩卫于天朝,尔其念臣职之当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无替款诚,祗服纶言,永尊声教。钦哉!”

随后本庄秀重带着册封书,朝鲜三位翁主以及第一批赔偿乘船归国,在朝鲜的幕府军随后陆续归国。

武田正信选了一名翁主作为新的侍妾,另外两名给了武田阳信和明丸。

之后武田正信大赏三军,挑选精锐之士组成了幕府五万旗本大军,拱卫二条御所。

此事之后,国内一片祥和。

文禄四年,织田市忧郁而亡,武田正信开始追求长生,于是在比叡山上的遗迹上建立了一座登天台。

武田正信已经老了,他是穿越而来,可见长生不老说不定也存在,他还不想死。

武田的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