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春秋风云録 > 一个喜欢养牛的人

一个喜欢养牛的人

齐桓公称霸初始,北方的晋国,正为了一个宝座争得头破血流;南方的楚国,则蒸蒸日上,走向强大。而周王室,虽然成了空架子,内部为了那点儿权力,也不消停。

公元前694年,由于周桓王宠爱小儿子克,致使周公黑肩要谋杀周庄王,因此发生了王子克之乱。之后周公黑肩被杀,王子克逃亡南燕,王子成父则去齐国避难,后来在齐桓公手下担任大司马,负责军事。

公元前682年,周庄王病逝,第二年,长子姬胡齐即位,就是周僖王。

据说,他在位期间,完全改变了文王、武王定下的制度。喜好穿著华丽的服饰,修建高大巍峨的宫殿,奢侈无度,使原本就衰微的王室,更加雪上加霜。

恰逢齐桓公欲称霸,打着‘尊王’的口号,双方互惠互利,配合的很不错。

可惜,有福受,没命享,公元前677年,刚刚当了五年天子的周僖王‘崩’了。是病逝还是意外?史书没有记载,《春秋》甚至连一个字都没提,这不是孔夫子的风格。

有人认为,王室又穷又偏远,无力通知诸侯,鲁国没得到通知,故而也没有记载。那个年代,通讯真是太落后,让现代人没法想象。

但这个解释并不合理。一般周天子去世,期间要通知各路诸侯,所以七个月安葬,时间很长,比今天的红白喜事要通知的详细。对于鲁国,即使迟到几个月,也要通知。

周僖王‘崩’后,按照规矩,他的嫡长子姬阆即位,就是周惠王。

这位周惠王,着实不易。

当初,周庄王十分宠爱一个姓姚的妾,《左传》称她为王姚。王姚也很争气,给周庄王生了个儿子,取名姬颓,也就是周惠王的叔叔,受到溺爱,并让蒍国做他的老师。

作为庶子,王子颓根本不值一提,因为像他这样的王子太多了,满宫廷随便溜达几步都能见到。但是,他做的事还不得不提,因为顺便为一个叫百里奚的人做个铺垫。

身为王子,他不愁吃,不愁穿,根本不用为生活的重担而奔波忙碌。王子颓有一个最大的爱好,或者说唯一的爱好——养牛。

他养的牛,膘肥体壮,既不下地耕田,也不杀了卖肉,属于典型肥牛。每天的工作就是给牛洗澡、喂食、散步,或者在牛身上画出各种五彩图案,非常专业。

他还招纳四方善于养牛的人才,待遇超级优厚。这一特殊爱好,让他名声在外,许多商人,为了能卖个好价钱,都愿意赶着肥牛,不远千里,到东都王城销售,能大赚一笔。

如果在现代,可以给王子颓一个霸气的绰号——牛魔王。

当时,穷困潦倒的百里奚实在走投无路,凭着自己的养牛绝艺,屈身给王子颓养牛。他把牛养的膘肥体壮,深得王子颓的赏识。

据《史记》记载,当时,王子颓甚至想让百里奚担任要职,但被好友蹇叔阻止。因为蹇叔看出王子颓接触的都不是正经人物,居心叵测,劝他早日离开那个是非之地,以免引来杀身之祸;百里奚听从劝告,以探亲为由离开了王子颓,终于逃过一个死劫。

却说那位周惠王,自小居住王宫,养尊处优,比纨绔子弟还纨绔。当上天子后,权力暴涨,更没点正事,整天不专注于国政,却学那些地痞无赖,干起了欺行霸市的勾当。

那位叔叔王子颓,由于辈分高,居心叵测,周惠王总想给他点儿警告,让他放老实点,不要有异心。

首先遭殃的是王子颓的老师——蒍国。没有任何明确理由,没有任何法律程序,周惠王把蒍国种植花草的苗圃,抢夺据为己有,改成自己的园囿,里面蓄养各类珍禽异兽,比今天的动物园种类繁多。

作为天子,抢这点土地不算什么,但是,蒍国这个人,作为王室大臣,也不是好惹的。

当初,王室另一位大臣夷诡诸,被晋武公抓走,蒍国替他求情,晋国就放回夷诡诸;但是,夷诡诸自以为比蒍国职位高,对他的好心不屑一顾,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这让蒍国非常恼火。于是,他就暗中勾结晋国人,夺取夷地,杀死了夷诡诸,可见,此人不是善茬。

周惠王夺取蒍国的苗圃,只是一个警告,提醒叔叔王子颓:安守本分。

不过,接下来的一连串做法,则让人大跌眼镜。

由于大臣边伯的房子靠近王宫,周惠王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最后干脆强行霸占,收归国有。理由?没有;补偿?没有;住处?没有,自己找地方住去。

这相当过分,简直跟地主恶霸类似。那是人家的房子,有产权证土地证的,是私有财产,虽然距离皇宫近了些,也不能无缘无故强行收归国有,何况还是当朝大臣?多给点儿补偿,也能安慰人心。

作为天子,那么大的宫殿,那么多的房屋,不够住吗?

紧接着,周惠王又故伎重施,先后夺取了大臣子禽、祝跪和詹父的田地,收回了膳夫石速的俸禄。

膳夫,就是厨师,给国君炒菜做饭的。本来生活就拮据,这点儿俸禄也取消,周扒皮一般。

说实在的,平王东迁以来,没有人进贡,王室越来越穷。王室不比普通百姓,家大业大,消耗巨大,但也不至于穷到这个地步,依靠掠夺大臣财产来增加收入。

当然,如果是巨贪,全部查抄也是应该的,灭族也不过分。

《左传》记载,公元前697年,周桓王派大臣家父,去鲁国索取车辆,给没给不知道,但至少不合礼制。诸侯不进贡车辆礼服,天子不索取个人财物,这是规矩。因为车辆礼服,是天子赏赐给臣民的,身份地位不能颠倒

现在的周惠王,不是穷疯了,就是贪疯了,连身边大臣的财产也不放过。

今天既然敢抢财产,明天当然也敢要命,大臣们可不是待宰的羔羊,他们都有一定的实力。这五个人始还敢怒不敢言,后来彼此谈起共同的遭遇,都充满了怨气。

这类没有道义的人聚在一起,结果就是作乱。但居住在天子脚下,想造反,谈何容易?关键是,造了天子的反,怎样收拾残局?诸侯环伺,天下不能无主啊!

最后,他们一致通过,把重任交给王子颓,如果造反成功,就立王子颓为下一任周天子。

为了保证成功,他们还联系了一位外援——苏子(苏国国君,子爵)。

前文说过,周桓王曾把苏国的十二座城邑,作为空头支票送给了郑庄公。为此,苏国国君一直耿耿于怀,凭什么把我的国土送给别人?仇恨的种子,终于在此时开花结果了。

公元前675年秋,五位大臣内部拥戴子颓,外部依靠苏国,攻打周惠王,但是没有得胜。他们逃亡到温地,没坚持几天,苏君不得不保护着王子颓,逃亡到卫国。

卫国的国君是害死两位哥哥、气死父亲的卫惠公朔。

前文说过,卫国的前国君黔牟,是王室女婿,被齐襄公赶跑后,周庄王接纳了他。卫惠公朔一直记恨在心,但他还没有胆量直接讨伐周王,现在王子颓来避难,正中下怀,如果能把王子颓扶正,也能铲除潜在对手黔牟。

于是,卫国联合南燕,共同伐周,要把王子颓送回去。

王室内部安逸许多年,快腐烂透了。军队被个别上层控制,虚报名额,贪污公饷,早已没有昔日的威风,根本不堪一击。

冬季,在卫、南燕联军连续攻打之下,成周陷落。

周惠王做梦也没想到,真有诸侯敢进攻成周。眼看王城难以坚守,他只好带着一群手下,狼狈逃离;蒍国、边伯等人,拥立那位养牛大王王子颓,登上天子宝座。

说实在的,这次王室之乱,完全是周惠王自找的,年纪轻轻,贪婪成性。平时我们说,官逼民反,这次实际就是王逼臣反。

周惠王流落民间,毕竟是逃难,一路艰辛,也吃了不少苦头,必须先找个落脚的地方。

最困难的时刻,他想到了郑厉公。作为姬姓分支,郑国与王室血脉很近,距离也不远,而且郑厉公还曾前去朝拜,张罗为周惠王娶亲,给他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所以,周惠王最先向郑国请求支援。

当年父亲郑庄公得罪王室,导致郑国日渐衰落,今天周王派人求救,难道真的要在自己手中重新雄起?作为二流枭雄,郑厉公很快认识到,这次救援王室很重要。

公元前674年春,他率领大军,前去调解周惠王和王子颓之间的纠纷。王子颓已经骑虎难下,岂能回头?有卫国和南燕支持,他让郑厉公无功而返,不过却抓了为虎作伥的南燕伯燕仲父。

《左传》中,关于南燕国的记录,到此结束,至于何时被灭,史书没有记载,应该又延续一些年。

虽然调解不成,毕竟抓住了南燕伯,解救了周惠王的危难,也算大功一件。面对这位难得一见的贵宾,郑厉公想起了自己昔日的逃亡生涯,于是,把周惠王一行人安置到栎邑(今河南禹州市)。

那是自己昔日居住的地方,宫殿家具一应俱全,虽然无法与王宫相比,也绝对豪华。

秋季,周惠王和郑厉公进入邬邑(今河南偃师西南)。当年,周桓王巧取豪夺,以虚幻的十二座城邑为代价,夺取了郑国四座城邑,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邬邑。

邬邑距离王城非常近,郑军突然袭击成周,取了宝器就回去了,并没有趁机赶跑王子颓,也没有把周惠王送入王城,可谓半途而废。

周惠王总算暂时安顿下来,在郑国一住就是三年。

这么长时间,真天子在外蒙尘,作为盟主的齐桓公,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一直没有出兵。

为什么呢?据《春秋》记载:公元前675年冬,齐桓公邀请宋国、陈国伐鲁。因为,鲁国并没有完全臣服,特别是戍守遂国的齐军被全部杀死,这让齐国内部群情激愤。

另外,公元前674年夏,齐国发生大灾难。《谷梁传》认为是火灾,《公羊传》认为是大瘟疫,详细情况不得而知。冬季,又出兵伐‘戎’。

看来,齐桓公很‘忙’,但,这不是理由。天子如此落魄,盟主竟然没有任何表示,不可思议,这可不像管仲的风格。

盟主不出面,给了郑厉公表现的机会

王子颓养牛技术一流,能有什么雄才大略?剩下就知道想尽一切办法享乐,没一点儿正事。如何振兴王室,如何治理天下,如何让百姓信服,这些治国之道,他几乎一窍不通。

在那个‘君权神授’的年代,对的不一定就是真理,错的不一定就是谬论。

坐上周王的宝座后,他每天就是带着一群人吃喝玩乐,忘乎所以,惹得天怒人怨。郑厉公忍无可忍,准备彻底铲除那几个叛乱分子,收复洛邑,送回周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