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春秋风云録 > 直钩钓鱼

看过《封神演义》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个关键人物,叫姜子牙。

他本想修道成仙,结果没有仙缘,只配享人间富贵,于是替师傅元始天尊完成封神大业。他来到人间,辅佐武王姬发,灭掉商纣王之后,封于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他就是齐国的鼻祖。

姜子牙,因先祖四岳(人名)在虞舜、大禹时期,辅佐治水有功,封地在吕,或在申;后代子孙以吕、申为氏,所以姜尚也称吕尚,他是炎帝的后代。

据《史记》记载,他原本是‘东海人’,曾经很穷困,干什么都不成。岁数大了,功不成名不就,听说西周伯善待老人,礼贤下士,于是到了西周渭水之滨。

到那里人生地不熟,装扮成隐士,整天没正事,就独自一人,拿个钓鱼竿,在磻溪(今宝鸡市陈仓区)垂钓。

既然钓鱼,那就整理好装备,认真钓吧!他还真挺认真,坐在那里,盯着水面,像个入定的方丈。不过仔细一看,实在可笑,别人用弯钩钓鱼,姜子牙却独树一帜,用直钩垂钓,结果可以想象。

这事很快传遍大街小巷,许多人嘲笑他,认为遇到个傻老头。

姜老先生也不介意,放言:“只钓王侯,不钓鱼虾。”

原来钓的是真龙天子,并非小鱼小虾。七八十岁,老态龙钟了,还能有如此气概,让人不得不佩服!

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钓奸西周伯。

太史公的文字功底很厉害,每一个字都很讲究,这里一个‘奸’字,形象生动,还带些幽默。

周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借着打猎的机会,要会一会这位高人。

他是算命高手,据说被拘羑里(今河南省汤阴县北)期间,演绎《周易》,在‘八卦’的基础上,演化成八八六十四卦,因此成为占卜业的鼻祖,养活了不少人。

出发前,按照规矩,他先算了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霸王之佐。”

周文王号称‘仁义’,嘴上拥护商朝,忠君爱国,内心却也想着成就自己的大业。只不过他比较含蓄,把一切隐藏在心底,没有赤裸裸地表露出来而已。

这次的卦象,预示着将要得到真正的辅佐之臣,成就周家天下,他岂能不高兴?

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虽然他已经须发尽白,但是,容光焕发,精神矍铄,胸中装满天下,可谓‘上有安邦定国之策,下存经天纬地之才’。

双方相谈甚欢,有相见恨晚之感。钓鱼,真的钓出一个锦绣前程,钓出一个天下奇迹。难怪江河湖海边常有许多垂钓者,都是各怀心腹事,‘醉翁之意不在酒’。

当时,周文王说了一句话:“我们先君曾经说过,‘将有圣人来到周室,周朝将要兴起’。说的就是您啊!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因此,后世也称姜尚为‘太公望’或‘吕望’。

周文王口中的‘太公’,就是指古公亶父,周朝的奠基人。古公亶父时期,就盼着‘圣人’出现;‘圣人’(周文王姬昌)出现了,还需要一个独一无二的辅佐之人。

周文王以大贤之礼,迎回姜尚,拜为老师。

这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历。以直钩钓鱼,谋取天下,古往今来没有第二人。后来的兵家、纵横家、谋略家,都把他奉为始祖,成为南阳五圣之一的‘谋圣’。

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又辅助武王灭纣,帮助周公旦平定‘三监’,身体素质非常好,据说,活了一百多岁,称得上是寿星。

也有传说,周文王要以大贤之礼迎接姜子牙回宫。姜子牙乃神仙一类的人物,以年长疲乏为由,请周文王背他一段路。

为了表达聘贤的诚意,姬昌慨然允诺。他先是背着姜子牙,向西走了200多步,姜子牙却说方向错了,应该向东;于是,周文王不辞辛苦,又向东走了500多步。毕竟也年纪不小,实在撑不住了,就把姜子牙轻轻放了下来。

下来后,姜子牙说了一句话,差点把周文王悔死。

姜子牙说:“今天你背我八百步,将来我保你周家天下八百年。”

这就是个传说,显然后人根据历史发展编造的。向西200多步,隐含西周在镐京(今西安附近)建都二百多年;向东500多步,隐含着周平王东迁后,在洛邑建立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又维持了五百多年。

姜子牙这类人物,亦仙亦凡,神秘兮兮。对于他的生平事迹,司马迁云里雾里,也不十分确定。

《史记》记载:姜太公知识渊博,曾经侍奉商纣王;结果纣王惨无人道,所以就悄悄离开了。《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最初的经历,就是在朝歌谋生,与史书的记载很类似。

也有人说:姜太公游说诸侯,没人敢用,故而郁郁不得志,听说周文王善于养老,所以去了西周,归顺了周文王。

还有人说:姜尚是个隐士,隐居在东海之滨。周文王被拘羑里的时候,散宜生、闳(hóng)夭知道姜尚有才华,把他招入周朝,帮助出谋划策。三人以美女奇珍异宝,献给商纣王,把周文王救了回来。

总之,司马迁对姜子牙的个人家庭背景资料,也不是很确定。

《战国策》也记载,姜子牙这一代家道已经衰落,生活困窘,曾经去商朝都城朝歌谋发展,可惜不被重用。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干过宰牛卖肉的行当。

七十多岁后,他遇到了周文王,可谓如鱼得水。

干什么活不重要,年纪大也不是问题,可怕的是意志消沉,没有理想,整日浑浑噩噩,那就彻底完蛋了。如果想挣大钱,看看北京大学那位杀猪状元,照样成就亿万富翁。

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周文王从来不说自己反叛商朝,从来表现的‘忠君爱国’。但是,暗地里却干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史记》记载: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

虽然有点儿不讲究,但‘修德’,毕竟属于正能量,值得肯定,比后来文种的《灭吴九策》高尚多了。

由于周文王是‘方伯’(类似春秋时期的霸主),有征伐大权。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周文王时期,灭掉崇国(《封神演义》中的崇侯虎)、密须、犬夷,建立新的都城丰邑,三分天下有其二。

但是,周文王依然表现出忠臣形象,臣服商纣,绝不兴师。而且,周文王甘愿献出大片土地,请求商纣去除‘炮烙’酷刑。

他想不想灭商?他是圣人,不是傻瓜。灭掉无道昏君,建立大周王朝,这是他的终极理想,但是,他把这个机会,留给了自己儿子姬发,就是周武王。

周文王讲究的是‘仁义’,他的心底,身为臣子,就永远是臣子,无论君王多么无道,也不能反叛。

这不是简单的‘忠君’问题,而是给天下所有臣子做个榜样,要影响数百上千年。否则,身为臣子都敢弑君叛逆,未来的周朝天下,岂能安稳?

三国时期的曹操,对周文王的内心太了解,许多人都劝他代汉称帝,曹操说了一句很著名的话:“如果天命在我,我就当个周文王好了。”

有篡权之实,无篡权之名,名声,很重要。

这点,吴国的文种,就很不讲究。他的《灭吴九策》,条条都是教导越王勾践,如何谋害吴国,如何使用阴谋诡计,都是见不得人的勾当。他的命运,也就注定。

周文王死后,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坚决主张伐纣灭商。

周武王即位第九年,姜子牙第一次率军伐商。大军到达孟津的时候,八百诸侯不约而至,可谓盛况空前。

但是,正当众军士气高涨,磨刀霍霍的时候,周武王却突然宣布:都散了吧。

箭在弦上,弓弦拉满,却又放弃了。究其原因,一者,周武王就是想看看自己的影响,到底有多少诸侯能跟随;再者,商纣王无道,他的忠臣还在。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位,比干、箕子和微子,他们被后来的孔夫子称为商朝‘三仁’。

想伐纣一战成功,有贤臣在,难。

又过了两年,商朝的比干被纣王挖心,箕子装疯卖傻为奴,微子逃离异国他乡。至此,忠臣缄口不言,佞臣包围商纣,朝政日趋混乱,百姓流离失所。

姜子牙认为时机成熟,再次谋划出兵伐纣。

这将是一次空前的战争,结果如何,难以确定。

按照传统,应该先算一卦,预测一下出兵的吉凶。经过占卜,卦象显示:非常不吉利。而且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间阴云密布,暴雨不期而至,把众人浇个透心凉。

古人非常坚信鬼神,神,是人类的主宰,无处不在,无事不知,必须尊敬,必须服从。这奇异的天象,让周围原本兴奋的王公大臣们脸色突变,充满了恐惧。

看来,苍天不让灭商,鬼神也在保佑商纣。

周武王的心,也开始动摇了。得罪谁,也不能得罪鬼神啊!

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姜子牙力排众议,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硬是让武王回心转意,决定伐纣灭商。

这次战争的过程,史册记载不多,《封神演义》很精彩,各种人物、法宝、神通,让人眼花缭乱。最后,牧野一战,大败商军,就此奠定周朝七百多年的基业。

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把姜子牙封于齐国营丘。

没有安排他在朝辅政,可见,周武王对他也是有所防范。对于这种善于权谋之人,用的好了,是一块金子;用不好,那就是一个祸害。

姜子牙前往上任,由于年纪大了,长途跋涉,身心疲惫,一行人走的缓慢。天色向晚,临时住宿在一处旅店。

初次就国,环境复杂,心中要考虑各种事情,姜子牙难以入眠,大半夜起来散步。偶尔听见有人谈论:“我听说时间易失难得。这位客人睡得那么安稳,恐怕不是去就国上任的。”

姜子牙一听,心有所感,立刻穿上衣服,率领手下,连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齐国营丘。

恰好,附近的莱国人(商朝属下)来争夺营丘。

当时,周朝初定,还没来得及扫平周围商朝余孽,特别是‘东夷’,根本不服周朝统治。姜子牙什么人物?很快率领军队,把莱国人打得大败,让新建立的齐国得以安定。

后来,他又协助灭掉‘三监’,平定‘东夷’,让齐国成为一方大国。周成王下旨:“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穆陵,位于今山东潍坊市临朐县一带;无棣,今山东滨州市无棣县。后来齐桓公救援燕国,灭掉山戎,燕庄公感恩戴德,越境送别(诸侯相送不越境),齐桓公就把无棣赠送给燕国。

现在看来,这点面积不大,但在古代,已经非常大了,而且‘五侯九伯,实得征之’,包括的范围就更广。后来齐桓公率领‘八国联军’攻打楚国,就是这个理由。

可以说,在姜子牙时期,齐国已经非常强大。

他这个人,善于兵法权谋,这点大家公认,后世基本把他定为兵法权谋的祖宗。‘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曾经遇到一位‘黄石公’,赠送他《太公兵法》,经过潜心钻研,张良成为刘邦手下第一谋士。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直钩钓鱼,能钓出一个国家,却也让人钦佩。不过这种好机遇可不多,还是好好学习为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