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春秋风云録 > 太子忽的选择

太子忽的选择

郑庄公生前,为了防止几个儿子争家产,早已立了继承人,就是那位到洛邑当人质的太子忽。有水平,有能力。

当初,郑庄公娶了邓国公主邓曼(邓国为曼姓),上卿祭足亲自去迎接。邓曼被立为夫人,后来生了个儿子,取名为忽,就是前面多次提及的太子忽。

可以说,由于迎接邓曼的缘故,祭足是太子忽的最有力支持者。

公元前706年,北方的山戎大举侵伐齐国。这次不是小股抢劫,而是大队人马有组织有纪律的进犯,作为一方大国,齐国竟然危在旦夕。无奈之下,齐僖公只好请各路诸侯来帮忙。

齐、郑是同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而且齐僖公没少帮助郑庄公,比如伐许、伐宋,齐国都派军队大力支持。如今,戎人伐齐,齐国求援,郑庄公不能坐视不理,特意派遣太子忽,率领大军支援。并且一再叮嘱,努力杀敌,不可懈怠。隐含的,也是希望太子忽能建功立业,得到诸侯支持,甚至给自己找一位强力外援。

当时,诸侯都畏惧戎人,军队积极帮助防守,却不敢正面交锋,只有郑军,是真心替齐国解围。

郑国曾经与戎人有过交手,自然心中有数。6月的某一天,郑太子忽率军主动出击,大败山戎。《左传》记载:俘虏了山戎的两个主帅大良、少良,砍了带甲戎军三百人的脑袋,献给齐国。

别看只有三百人,古代是个不小的数目。这个战果,当时已经相当辉煌,可以说,保卫齐国之战,太子忽的功劳首屈一指。

即使如此,山戎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三十年后,让北方的燕国难以抵御,不得不向霸主齐桓公求救。齐桓公率领大军,在管仲等人的谋划下,给山戎以沉重一击。

齐僖公本来就很看重太子忽。他的宝贝女儿文姜,不仅花容月貌,而且很有文采,否则不会谥号为‘文’。早期,在没有许配给鲁桓公之前,齐僖公曾经主动提出,想把她许配给太子忽。

郑庄公当然同意,因为齐国是大国,齐郑联合,绝对双赢,也为太子忽找个强大的靠山。

但是,如此美事,竟然被太子忽婉言拒绝了。

有人问他原因,太子忽说:“每个人都有适合的配偶,齐国强大,不适合我。《诗》(《诗经》)说:‘自求多福。’男子汉要靠自己,依靠大国算什么?”

成语‘齐大非偶’,就出自这里,表示不敢高攀。

当时的君子评价,就四个字:善自为谋。成语‘善自为谋’,就出自这里,比喻善于替自己打算。。

这几句话掷地有声,绝对有魄力。但是,在四方战火纷飞的年代,内部暗流涌动的朝堂,这让太子忽失去了一个强力外援。看看现代社会,女的想嫁个有钱人,男的想娶个有权者,婚姻完全成了权钱交易,有几对金童玉女能够善始善终?特别在娱乐圈,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公元前714年,太子忽娶了陈国公主。

公元前709年,文姜嫁给了鲁桓公,那位‘最可恨的小人’公子翚,前去迎亲。

本来,一个豪气英发,一个美丽可人,一对上好碧玉,最后却各奔东西。或许,真是上天故意安排,让郎才女貌者,成为陌路。

说实在的,无论容颜还是家庭背景,文姜都比陈女强太多。但是,从十多年以后发生的事情看,太子忽的决定,自有其道理。当然,那是后话,谁也不知未来如何发展,如果提前把人生安排好,还有什么意思?

这次击败山戎,太子忽的表现真是出类拔萃,齐僖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再次提亲,想把别的女儿嫁给他。当然,这次只能做嬴妾,不能做夫人,地位有很大变化,但齐僖公不介意,是真的相中了太子忽。

然而,太子忽还是铁了心,坚决辞谢,就是不娶齐国姑娘,看来,‘皇帝女儿也愁嫁’。

又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我对齐国没有功劳的时候,尚且不敢娶他的女儿;现在因国君的命令救援齐国,反而娶妻回国,这是利用战争成婚,百姓该怎么看我?”

傻,真傻!原本名利权色大四喜,却无情抛弃,成为四大皆空,天下竟有如此傻的男人。个性独立自强可以理解,不过,放弃一个强力外援,却也是巨大损失。后果,很严重!

作为一国之君,被同一个人两次拒绝联姻,让齐僖公内心很不爽,却也很佩服。

当时,郑国的上卿祭足跟随太子忽,他是个明白人,劝太子忽一定要答应这门婚事。因为,郑庄公另外三个儿子都不一般,他们的母亲都受宠,各自都有强大的后台;特别是公子突,母亲来自宋国,对君位虎视眈眈;将来要想平安即位,除了搞好内部,必须有强大的外援。

但是,太子忽坚决不听,这为他后来的灾难,埋下祸根。

按理,齐国势力强大,且盛产美女,如此美事,竟然也打动不了他那颗铁石的心。后人对此有很多猜测,其中最关键一点:齐国公主都很漂亮,可惜名声不佳。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估计太子忽听到过文姜的一些流言蜚语。

作为男人,他的决定值得钦佩,值得称赞,他让那些挖门盗洞、千方百计、卑躬屈膝去攀龙附凤的男子们,颜面扫地。不过,在政治上,这是一次很大的失策。

本来,救援齐国,击败山戎,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但是,拒绝联姻,却引出一段新的插曲。

诸侯都带兵前来帮助守城,身为齐僖公的姑爷,鲁桓公最积极,亲自前来。

这姑爷当的,称职到家了,必须点赞。

打败戎人后,齐僖公为了表示感谢,宴请诸侯,馈送礼物。

当时没有圆桌会议,需要排个座次。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齐僖公把这个简单而又略带复杂的问题,抛给了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鲁国,也就是交给了鲁桓公姬允。

鲁桓公的夫人是谁?文姜。

当初齐僖公本想把她嫁给郑国太子忽,结果太子忽没要。

换句话说,鲁桓公捡了太子忽不要的女子做夫人,俩人见面,鲁桓公心情能好受吗?而且太子忽年轻帅气,英勇善战,率领郑军,独自在战场击败山戎,简直成了大英雄。诸侯都前去恭贺,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相比之下,鲁桓公则黯然许多,难免被冷落;甚至自己的君位,都是杀死哥哥夺来的,让人戳脊梁骨。女人怕比,男人更怕比,这让他内心很不舒服。

既然齐僖公请自己安排顺序,那就按规章办事。根据周朝制度,诸侯建国有先后,比如卫国、陈国、蔡国等,西周时期就已经建立;而郑国建国最晚,在西周末期,属于晚辈,按礼,就应该排在最后。

于是,庆功宴上,太子忽被排在最末一位。

也许,按‘礼’真的该如此;更也许,这就是借机存心打击报复。

攻打山戎的时候,郑国人冲锋在前,奋死拼杀,颇有损失;庆功宴上,功劳最大的自己却被排在最后,耻辱!郑太子怒火中烧,但他还没有被烧昏头,还有理智,作为客人,大庭广众之下,必须给主人七八薄面。

虽然嘴上不说,心中的怒火已经熊熊燃烧,这份耻辱,他记在心底。四年后,终于跟鲁国在郎地打了一仗。

公元前701年夏5月,郑庄公病逝。按照规矩,太子忽正常继位,就是郑昭公。

然而,和卫国一样,在郑庄公死后,因为家产分配的问题,几个兄弟起了争端。而且,这次争端持续很久,郑国进入一个二十年的动荡期,再也没有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