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楚史乱国志 > 第二十六章 尘埃落定,朱儁死志

第二十六章 尘埃落定,朱儁死志

当阳光再次普照大地之时,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

王寅被擒,邓元觉自觉无力回天想转头就跑,被项明眼尖看到,手中长枪飞出将邓元觉钉在地上,当场毙命。

五万黄巾军死伤过半,余下的无心再战都做了俘虏,被收押在溧阳城中,听候项明发落。

项明此时正站在城墙之上,右臂一用力,将天龙破城戟拔了出来。

“接下来,就该进军中原了!”

他背对朝阳,看着自家士兵忙碌地收拾战场,淡淡道。

“不扫平扬州再走吗?”

韩言的声音从他背后响起。

“不了,扬州已无大碍,就交给三大世家的人来一一平定,我期待的,是更多的英雄豪杰。”

项明咧嘴一笑,王寅与邓元觉最多算一道开胃菜,接下来要面临的战场盛宴会更加丰盛。

霸气冲天!

“不愧为一头凶恶的猛兽。”

韩言咋舌,看着那魁梧背影,笑了笑。

“某愿追随到底。”

……

溧阳之战大获全胜,黄巾军全军覆没。但在豫州战场,黄巾军还是占据了很大上风,三路横推,更是让汉军连连败退。

陈舍布置完整体战略后,便与黄巢率领荆州扬州两州将近四十万兵马直接向郾县进军。

南方战区的其他两位大渠也各自带领自己麾下士兵,按照陈舍布置的行军路线开始进军。

颖川郡,被这七八十万大军遮上了一层阴云,正应了那句“黑云压城城欲摧”,却比那句诗描绘的场景还要可怕,毕竟他们所压迫的,是整个颖川。

偌大的压力如同泰山压顶一般笼罩在皇甫嵩军每一个高级将领的头上,整个会议开得死气沉沉,没有人主动提出意见,整个会场保持着沉默。

“啪——”

看到麾下将领脸上露出这副模样,皇甫嵩怒从心来,狠狠拍了一下桌案。

“尔等食君之禄,当行忠君之事,你看看你们如今半死不活的模样,像什么话!别忘了,颖川就是司隶的最后一道防线,一但颖川被攻破,黄巾军兵压軒辕关,雒阳城便十分危险。”

“那么,大汉也将危在旦夕,到时,你们都将如覆巢之卵!”

“但尔等,乃是统兵之将,竟在这里一筹莫展,莫不是一群废物!”

皇甫嵩越说越气,脸上的皱纹都随之颤抖。

“慎言,息怒。”

朱儁拍着老伙计的肩膀,看到他鬓发皆已花白,不禁感慨。

最开始的时候他还有些不服,为什么两人爵位相同,官职同级,而全军的主将是皇甫嵩而不是他,但当他看到皇甫嵩苍老而又疲惫的面庞突然释然了。

两人年龄也相仿,皇甫嵩为黄巾一事日夜操劳,满头白丝,自己虽然也尽心抗敌,但无论精神层面的操劳还是实际的行动都比皇甫嵩差了不少。

“三路黄巾共同进军,我们是防不下来的,因为我们是被动的防守方。如今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阻碍两路黄巾军的进程,专门对抗一路黄巾,争取将他们全部歼灭,最起码要令他们伤筋动骨,唯有这样,我们才有取胜的机会。”

跪坐在一旁的曹操同时发声,皱着眉头道。

“说下去。”

皇甫嵩眼睛一亮,他对自己麾下的这名年轻人非常看好,也很重视曹操的意见。

“可是,问题就是对抗哪一路黄巾。东西二路兵力相对较少,但不易连通,即便击垮也无法及时援助其他两路。还有便是即便击垮这一路黄巾,其他两路还剩下六十余万兵力,对于他们也不算伤筋动骨。”

曹操继续分析道。

“而中路黄巾人数几乎有四十万,仅凭我们手中的这些兵力不一定能击垮他们。但好处是假如我们能把这四十万黄巾击溃的话,就能够很大程度上减缓他们进攻的速度,也能够给我们更多机会。”

“所以,我们要先确定好选择哪路敌军先行击破,再制定计划。”

曹操说完,目光转向主位上的皇甫嵩与朱儁,等待着两位决策者的决定。

“这……”皇甫嵩与朱儁对视一眼,心中便有了答案。

“击溃豫州全部的黄巾势力是绝对不可能了,兵力差距太过悬殊,完全阻止也做不到。我们能做的就是拼上我们的生命将黄巾军拖在颖川,给司隶方面留足准备的时间。这样一来,目标已经很明显了。”

皇甫嵩说着,用手指了指挂在墙上的地图。

众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片曲折蜿蜒的波浪线,旁边小隶写得分明——大峪山!

在这瞬间,所有人的呼吸顿时急促了起来,那个地方,是黄巾中路军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他们将直面四十万大军的突袭,是阻挡他们的步伐还是歼灭他们,亦或是被他们消灭,全部都是未知。

“那么,谁去防御其他两路黄巾?”

曹操突然问道。

总不能让其他两路轻易凿穿颖川,至少也应当分兵出来对这两路敌军进行阻碍。

在场的人全部屏住了呼吸,没有人愿意去抵御那两处黄巾,因为主要目标是黄巾中路军,不可能分出太多兵力,而其他两路军也各有接近二十万的兵力,这简直就是去送死。

“某自愿提两万兵马,坐镇郏县。”

似乎见不得会场或许沉闷的气氛,朱儁起身道,表情很是平静。

“老朱,你……”

皇甫嵩震惊地抬头,满是血丝的老眼中含泪,看着那个已经有了觉悟的旧友。

他与朱儁同辈,入朝时间相差不过两年,从普通的小校尉做起,一步一步走到这样的地位,两人共同经历了太多太多。

“没关系,你是主帅自然不能轻动,我在你这里又帮不上什么忙。既然食君之禄,便要忠君之事。大汉已经岌岌可危,我就拼了这把老骨头不要,也会挡住黄巾逆党,不让他们破坏你的布局。”

朱儁下定决心后,谁也劝不动他。这是皇甫嵩一辈的人都知道的事。

“老伙计,大汉的兴亡,可能就要靠你们了。”

言毕,朱儁拍拍皇甫嵩的肩膀。转身离开,只留给众人一个佝偻的背影。

他怕自己一犹豫,便不敢去了。

他也是一名老将了,自从出仕到现在少说也有三十余年,一生得意过,也被党锢牵连过,最后能死命报国,在他看来,挺好。

皇甫嵩低下了头,拼命不让自己的眼泪流出来,自己的这个老朋友,怕是早就有了觉悟啊。

与会之人也缄默不语,他们惊叹于朱儁的决定,也更加敬佩他,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我去许县。”

曹操虽富谋略,但时年二十九岁的他还保留有青年的热血与冲动,看到朱儁的壮烈,忍不住热血上头。

“不行。”

坐在主位上的皇甫嵩平复下情绪,又是一盆冷水当头泼下。

“虽然其他两路比较重要,但我更需要最精锐的部队和将领来布局设计,用以对付黄巾中路军。所以,你不能去。”

“末将愿往。”狄青站起身来,抱拳道。

“你也不行,荆州黄巾军中,那名叫做庆布的武将威猛无比,如此猛将唯有你能阻拦一二。”

皇甫嵩依旧淡淡道,但他的双手紧紧握拳,指甲近乎嵌入肉中。

“那只有某去了。”

长孙无忌慢慢开口,他不是不想前去,而是算到了只有他一个人能去,所以不紧不慢。

长孙无忌,同样是一名文韬武略的奇才,在皇甫嵩军中若论才干,仅次于曹操,他独守一方没有任何问题。

“那就拜托无忌了,事不可为立刻回撤,实在不行往軒辕关处撤军。”

皇甫嵩提醒道。

朱儁心存死志,自己选择了一个可以被四面合围的郏县。

而许县四通八达,长孙无忌兵败完全可以撤回颖阴,最后再不济还可以向軒辕关方向撤军,所以皇甫嵩才会这么说。

“诸位。”

在朱儁与长孙无忌各自点兵之时,皇甫嵩看看下首的谋士武将,缓缓开口道。

“某不知道这一战胜利与否,也不知道死生与否,某只知道,一旦让黄巾太过轻松的突破颖川防线,到达軒辕关下,那么大汉便没有半点希望。”

“某不知道各位心中所想,但某可以告诉各位,某心中想的很简单。”

“此战,我们不能输,也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