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汉末风华路 > 第七十五章 大汉版的西游记(二)

第七十五章 大汉版的西游记(二)

西天取经的人马,一路晓行夜宿,走走停停,法海大师带着三个徒弟,遇到寺庙,都要去礼佛,游览一番,和寺庙主持谈论佛法,王家商队以法海大师的行止为自己的行止,停下来时大师一行四人住到寺庙里,商队就在附近找个客栈住下,附近没有客栈就住随行带的帐篷。一边做生意,一边补充物资。

走到武威已是夏天,古代有金张掖,银武威之说,不是说张掖比武威重要,而是指这两个地方都很好很重要。黄河往往危害下游,过了黄土高原以后,泥沙俱下,中下游人民对黄河是又爱又恨,河水平缓时是一条好河水,能行船,能灌溉土地庄稼,黄河汛期就不得了啦,浊浪滔天,河堤维护不好决口了,会死人的。王璨用了古怪的一招,不过说怪吧,也不算是很怪。后世人一般不会用的,听说过大禹治水吧,大禹就用过,堵不如疏,后来历代怎么不用了呢?哈哈,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直到现代社会都没法用这招,一是因为人口众多,一是故土难离,农耕社会往往是有这样那样的顾虑。

王璨怎么用呢?你要决口,我就让你决口,你不决口还不行,我给你炸开,不管怎么样弄开。长江流域中下游为何危害小些,它有武汉东湖、江夏周边就有许多湖泊,湖南洞庭湖、洪湖、江西鄱阳湖、江苏太湖可以调节水位啊,长江水多了,往洞庭湖等等湖泊里灌啊。黄河水多了往哪去,每年黄土高原带下来的泥沙量可是巨大的。古代没有化肥,只靠农家肥,农产品产量当然低,黄河上游冲下来的优质土壤浪费掉了,只剩下忧虑。

王璨来到这个时代,人口稀少,移民难度不大,上游也移民,树林保护,往郡国开发区里挪,正好开发区生活、教育、医疗卫生都比在山区、农村好的多,燃料有煤炭对木材需求就低了,开发区也缺人干活。中下游移民,老百姓喜欢定居,那就去定居。可以军垦、成立建设兵团解决种地人口,有事时还能去打仗,一举两得。黄河决口后形成的区域,过泥水干了在优质土地上种地,冲击下形成的湖泊可以养鱼,养鸭子、鹅,种点水生产物,当灌溉用水。划出几个区域,成立黄河水泊区。王璨让专家考察、论证,看看在那些区域实施,然后让政府执行。

中下游劳师动众,可是河西之地不用这么麻烦,水草丰美,适合放牧,也适合种地。河西走廊最宽处二百多里,最窄处只有几里,走过这1000公里,时间也到了秋季,马腾、羌族、匈奴打了两年,刚消停下来,马车往前是不好走了,换成骆驼托运货物,一路驼铃叮当声,黄沙满天,艰难地跋涉,幸好有向导,濒临缺水的时候,能及时找到水源地。遇到马贼,王家商队装备精良,有一半人手持连弩,击退数次骚扰,王家商队组成防御圈护卫法海师徒四人,偶尔商队也有少量伤亡。

走过车师国,来到焉耆国停下来修整半月,翻过无数沙丘,大家是身心俱疲,白天太阳都把人烤熟了,夜晚再把人冻透,幸好大队人马,准备充分,在天山北麓行进,这时候天山的雪不断融化,河水没有断流,一路伤亡不大。半月后再沿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到达疏勒已是深秋,葱岭已被大雪覆盖,众人不急着赶路,这里佛寺众多,只是教义和传入中原的有差异,法海大师也准备研究一番。

周边小国家众多,商队也做起生意,趁这段时间考察记录当地风土人情,这里基本上是匈奴在西域的边缘地带,控制力相对弱了很多。王璨府上的两个外院管事孔诚心、孟正意,都是王璨的弟子,虽然没有王璨的四大弟子才华出众,但也随王璨多年,足以独当一面,摇身一变,其中一个代表汉政府出使,手持汉节,就是苏武牧羊十九年一直拿在手里的那个,代表大汉朝外交人员,代表国家形象,代表国家意志,这个“节”和节度使手持的形状差不多,功能也差不多。并且有加盖了传国玉玺章的国书,有许多国王和老大臣见过大汉朝的“节”和国书,班超时代过去不到百年,后来又有许多汉使来过,并且有大臣去过长安。孔诚心每个国家赠送一套印刷大儒注释版本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易》、《书》、《诗》、《礼》、《春秋》,作为国礼。文化传播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佛学、圣经、古兰经东来,我们儒学西去。

王璨觉得只有儒、释、道三家融合,三家一体,三家和谐统一,文化和精神才能升华,这一波探路,等中原稳定下来,大儒、老师西去成为必然。这活交给礼部官员为主,教育部为辅助。两地交流,互相促进、互相灌溉,教、学相长的道理很多人都明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知困然后能自反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也是王璨来到汉末的意义所在,他即是大儒蔡邕的弟子,又是南华老仙道家的传承人,又是东方琉璃药师佛的传承人,集三家气运于一体,看王璨怎么通过自身的努力,把三家发扬光大。

商队的交易也很成功,成为当地很多贵族的座上客,带来的丝绸、茶叶、瓷器、玻璃、盐巴等等货物,深受当地各族人们的欢迎,贸易不仅仅是这次的贸易,签订契约合同,怎么进行长期、安全、稳定的贸易,双方怎么达成战略合作,建立双方贸易补给路线。而不是一锤子买卖,把商队带过去的货物交易完了就完了。他们是代表大汉政府贸易,双方、多方商谈好了之后,签订双边贸易合同、协议,商队一半人马带着交易来的货物,以及对方馈赠的东西,原路返回。和对方商队的人一起返回,对方也带着货物,双方一起沿途或建设或购买土地、房屋,建立一个又一个的贸易点,再把点串成线,双方一路走,一路建设,速度当然不快。

留下来的商队也不急,正好年前年后西行道路不好走,慢慢等来年再说吧。先把挣来的钱,在当地投资,或者与他们一起投资,购买土地、房屋,相当于孟正意代表大汉朝商务部,在外投资了。建立商品交易市场,或者可以合作的工厂,慢慢打开局面。

回头再说刘备,玄德自荆州逃回新野,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荆州大军进攻,自己就无路可走了。等了半晌,不见有军队来攻打,心情才平复。是刘表阻止了蔡氏的行动,不能公开行动,蔡瑁又新生一计,“主公,今秋收已毕,各地秋收之官当聚集襄阳给予劝慰。”刘表说道:“我有气疾之症发作让二个儿子代表我去吧。”蔡瑁言道:“二子年少,恐不能服众啊。”刘表道:“让刘备领头吧。”蔡瑁心下大喜,正是此意。于是下文派使者给刘备送去,言道于襄阳城劝慰秋收之官。刘备接到文书,更是慌乱。孙乾一看刘备面色不对,“主公怎么了?昨天看你从荆州归来面色就不对。”

刘备把事情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一说,张飞急忙说:“宴无好宴,会无好会,襄阳不能去。”孙乾道:“主公只是怀疑失言惹祸,刘荆州毕竟没有派兵来攻打,襄阳还是要去的。”关羽言道:“我带三百兵马陪大哥一起去,看他们哪个敢。”刘备于是来到了襄阳,蔡瑁出城来接,嘘寒问暖,极其热情,仿佛什么事情都没发生。百官齐聚襄阳,刘表二个儿子刘琦、刘琮也在府门口迎接,言道:“父亲气疾之症发作,特请叔父主持明日宴请百官的大局。”

刘备到底有没有危险呢?且听下回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