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汉末风华路 > 第三十七章民主化进行时

第三十七章民主化进行时

第二天,王璨兑现承诺,嘉奖有功将士,功劳分为十级,十等功到一等功,十等功很少反而是五等功以上的很多,策反人数太多了,有很多是联合策反的,发给金银太多,有问题吗?没问题。

青州银行和徐州银行成立了,招远金矿已开采多年,探查航道的水军也成功了,从琉球国贩运来很多银子,在徐州和青州成立了铸币厂,用的一套模具,规格一样,铸有金币,银币,从今年初开始,逐步推行,现在各郡已建设分行,政府、军队人员工资已有两家银行发放,一人一个小本子,往银行存钱给利息。也可以远程汇兑,驿站接收信件,像是早期的邮政,包裹,汇款业务都可以,长途经商,拿着本票到异地不用带大量现金,抛弃沉甸甸的铜钱,极大方便交易。

金银铜兑换比按传统来,一个金币兑换100银币,一个银币,兑换100文,兑换1000的话,容易造成物价上涨,目前群众比较接受,特别是大宗交易,使用金银币,更方便。同时,传统上有金元宝、银元宝之说,一两银元宝,是兑换1000文的,汉有当五文,当十文,当五十文的铜钱为了不打乱经济也同时具备。定下兑换比,群众自由选择。不过政府和军队更愿意要金银币,因为上面有大贤良师、东方琉璃药师佛王璨的头像,听说能辟邪,能带来好运奥。

忙活一天,大量赏钱发放完毕,拿到赏钱的经过批准轮流到徐州城里消费,看见新奇的就买,各大酒楼生意更是爆满,就连那种古老行业里人员也是川流不息。不过王璨政府禁赌,但是有一种归户部管理的社会福利彩票是可以运行的。

第三天开始,其实昨天就已经宣传了,针对曹军投诚过来的有以下几种选择:

一、愿意继续当正兵的。

二、愿意当辅兵的。

三、不愿意当正兵或辅兵,愿意回家乡当城卫军的。

四、愿意回家乡务农的。

五、不愿意回家乡,愿意在青州或徐州就业的。

让大家自由选择,王璨军是募兵制,不是拉壮丁,你不当兵不行。今天大家已经选择好了,愿意当正兵的有一半三万人,待遇好啊,十年的兵期,中间非战时,还可以轮流休假。愿意当辅兵的五千余人,愿意回家乡当城卫军的一万余人,愿意留在青徐的五千余人,只愿意回乡的一万余人,大多是年龄大了,或者是太小。城卫军中也是此类情况。

分流工作,今天开始了,愿意回乡的也要等一等再走,临时被政府各部门领走,干一些政府工程,期限一个月,发给工钱。

愿意在此就业的,被商务部领走,各大工厂正好缺人,在徐州东,下邳西,新成立了一个开发区,各客栈、酒楼、商业都缺人,道路施工也是一片繁忙。

愿意当城卫军的,被徐州及周边城市的城卫军领走,去学习了,实践怎么做好一个合格的城卫军。

愿意当辅兵,也被红军的各军辅兵领走,去学习。

大营只剩下正兵还在,城西和城南大营终于显得空闲了许多。吃过午饭,下午,三个军中只派中将军长,原红七军魏续、巫女派豫州分舵长老凤乾、兖州分舵长老凤坤分别出任,成立解放一军、解放二军、解放三军。军中也只派宣传部、文吏等文职人员,其余少将以下都由民主选举产生,由军长和文吏主持,参谋部和监察部派人监督。

第一步,先选伍长和什长,从最低层开始选举。你认为谁适合就投谁的票,当场宣读投票结果。

第二步,选举都长和百夫长,也是你认为谁合适就选谁。有的伍长或什长当了都长或百夫长的,继续补选伍长和什长。

一下午时间很快过去,傍晚参谋部汇报给王璨在,选举很顺利,士兵热情度很高。

第四天,选举继续,选举营长(三个百人队为一营)、团长(一千人为一团,千夫长)等校级军官,很快选举产生了两级军官,接着补选校级以下军官。

下午,选举少将师长(三个团为一个师),士兵热情似火,经过一轮又一轮的选举,每个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提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不是你被选上了,就万事大吉,群众有监督权,弹劾权,超过多少人数举报和上诉,你会被罢免拿下来的。

参谋部颁发了委任状,一场轰轰烈烈的活动两天时间结束了,中间过程虽然粗糙,但结果令人满意。

有意思的是大多数师长、团长、百夫长大多是当初参谋部派去曹军中做策反工作的人员。大多数人是被他们鼓动过来的,比如王强就被选为少将师长。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本来就是老乡,相互熟悉。那批工作人员大多数素质也高,作战能力本来就比普通士兵高很多,再加上能写会算。

第五天,各军中指挥架构搭建起来了,管理上就顺畅多了。王璨又下了一个命令,解放军中,十人联名做保,可以从俘虏中把人保出来。大家又是一阵子忙活,你看看,这更体现了我们当家做主的权利吧。

在济南国至徐州的马路工地上,被押解干活的某人,被红军军官喊出来,一开始很害怕,我这是咋的了,没干啥啊,没犯错误啊,除了干活不怎么积极,吃的也不多啊,一顿一碗粥。走出大门口,一眼就看到十个老乡在门口站着,红光满面的,肯定是吃的很好,某人冲过去就是大哭又开骂:“你个狗·日的,投诚红军也不告诉我,太不够意思了,你看看我都饿瘦了,原来在军中就吃不饱,这几天又是干活,你看看,你看看。”

老乡们忙围上来,你也不能怨我们啊,这不是为了保密吗,就没联系你,再说了,我们不在一个部队,没找着你。某人说:“那快走,找个地方,吃顿饱饭。”老乡们说再等等,我有赏钱,一会请你吃饱,还有一个在里面干活,再等等。

又是五天后,工地上干活的人,越来越少,只剩下一万人,没人作保,军队看守俘虏的压力逐步减轻了,纷纷回转原驻地修整去了。剩下的一万人,急得只搓手,眼看着别人一个又一个的被领走,没自己啥事,虽然伙食随着人少,逐步改善了很多,能走谁不走啊,找到教官询问,教官说:“你们比袁术军俘虏强多了,上面领导说了,袁术军干满五年,你们只有三年,表现好的,就可以释放回家,他们没有工钱,你们每月还有二百文的工钱可拿,每月发放,干活好的给三百文,自己攒着也行,寄回家也行,家里可以来人看你们,家里来人也管饭。”

问话的俘虏,一愣神,这个待遇还行,有个机灵的又问:“来多少人都管饭?”这个教官也是一愣,你这是什么意思,上面命令是只管一个,最多十天。这个机灵的又问:“家人来了干活,管饭给钱吗?”教官更糊涂了,当个俘虏当上瘾了,家人一起来干活吃饭拿钱。这我不知道,我给你问问。问题层层上报,到了王璨这里,王璨一看,这不是往生产建设兵团的方向走吗,同意。王璨写了一个大纲,让秘书处完善,报参谋部,鲁肃政府处,商务部,教育部,卫生医疗部讨论下发文件。

一、可选出态度良好的俘虏,参与管理。

二、建设人员的家属中,十岁以下孩童免费上学。

三、俘虏家属同工同酬,干活能力差的工钱减半。六十岁以上老人不用干活,管饭管看病,身体条件允许能干活的也发工钱。

四、临时住所免费,长期住房视情况花钱购买。

五、其他各地各军俘虏,一年后参照执行。

消息到了俘虏营地,一片欢声雷动,感谢汉人民政府宽大处理。鲁肃政府,表彰了这位把问题反馈上来的教官,提拔一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