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病宋 > 第六十六章 鲸和别墅

第六十六章 鲸和别墅

白露读的书比李妈妈和竹樱多些,不过没什么实践经验。

“那是文人的夸张,哪有那么大的鱼?鲸小的只有一丈多,大的也不过十丈,跟大海船一般,怎么可能一口就能吞掉海船?”

竹樱还是很有见识的。

中国沿海分布有座头鲸,抹香鲸,虎鲸,伪虎鲸,长须鲸,蓝鲸。其中分布最广的是蓝鲸,不过这些在北宋都没有被命名,而且蓝鲸长须鲸座头鲸抹香鲸这种大型鲸以北宋的水平是很难捕捞的,竹樱说的一丈长的鲸是伪虎鲸。

不过赵枢并不了解这些,只以为竹樱说的是某种鲸的幼崽,也无意纠正他们认为鲸是鱼这种错误观点。

“竹樱姐见过鲸鱼吗?”每次竹樱展示自己的见识,白露都会化身小迷妹。

“没有,不过我小时候去越州见过一座鱼骨庙,据说是几十年前一个商人从台州买回来一副巨大的鱼骨,以口作门以骨为墙修建的。”

“哇……我一直以为千里长的鱼是神话故事,但现实中竟然真有几丈长的鱼吗……”

“嗯,如果咱们有机会去东南,我带你去看看。不过赵枢,你突然问鲸的事干什么?”

“也没什么,咱们不是在海边雇了一群渔民出海捕鲸嘛,如果鲸肉好吃的话,咱们也可以做成罐头来卖。”

“这就不知道了,自古以来就没多少捕鲸的,我也没听说谁吃过鲸鱼肉。估计是不好吃吧,不然再危险也会有人去捕的。”

“有道理,不过也可能是古人没找到合适的烹调方式,就像猪肉一样。”

“既然不知道是不是好吃,为什么还要捕鲸?”

李妈妈对赵枢的那摊子生意并不了解,此时也好奇起来。

“哦,主要是为了鲸油,炼过的鲸油可以润滑用,而且还能用来做肥皂,哦不,是香豆,现在用猪板油还是太贵了。”

两年前嘉德帝姬就给肥皂命名为“香豆”,但赵枢一直改不过来称呼。由于作坊的生产严格保密,所以现在肥皂制作工艺还没有被别人掌握,建安商行暂时处于垄断状态,竹樱定下了一块香豆五贯钱的“天价”。一开始赵枢还觉得太贵了,但事实证明竹樱的商业嗅觉比赵枢高了十个白露,以原料数量和作坊的产能刚刚好做到供需平衡,如果降价恐怕就会供不应求养活一堆黄牛了。

而且五贯钱对底层百姓是天价,对中游以上的人家就只是九牛一毛,这个年代的贫富差距大的超乎想象。

奢侈品最赚钱真是万古不变的真理,在别院那一堆作坊里,香豆作坊利润是最高的,每个月能给赵枢净赚上万贯,不过由于在几个暂时没开始盈利的作坊、船厂还有学校投入太多,现在依然是入不敷出。

“那么大的鱼肯定是有灵性的……”

李妈妈有些担忧到。

几人中竹樱虽然对宗教了解最多,但她的宗教知识来源于宫中的教育,她本人跟赵枢相处时间最久,受他影响也最多,向来不信鬼神之说。

而白露只比赵枢大一岁,是最容易灌输思想的年龄,虽然只进王府一年多,但在赵枢的日夜洗脑下,也具备了最基本的科学知识。

李妈妈是看着赵枢长大的,但她来赵枢身边时已经二十岁出头,比现在的竹樱只小几岁,三观基本已经定型了,虽然跟赵枢相处十几年,还是有些迷信。

“无妨,渔民出海前都会行神,回来后也会把收获上供给神仙的。”

妈祖文化现在还没兴起,渔民拜的神仙也是乱七八糟什么都有。

“我倒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说,恐怕不好抓吧?”

“我给了他们一架床弩。”

……

“放心吧李妈妈,再大的鱼也受不了一根短矛,如果受得了,那就再来一根。”

“李妈妈也不懂这些东西,你心里有数就好。”

“李妈妈你想啊,那么大的鱼,一口就能吃掉几千条小鱼,咱们抓它们是行善积德呢。”

“也有道理……”

李妈妈觉得赵枢的理论有些问题,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李妈妈,我们要去别院住几天,您也一起去吧,李鹿来京后你们母子二人都没什么时间相处,明天收拾一下行礼,后天出发。”

“好啊。”

两天后,赵枢就后悔带李妈妈来见李鹿了。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凉而不冷,正是郊游的好时节,赵枢坚持自己驾车,但三人都不同意,但她们都不能熟练驾车,所以最终采取了赵枢在车厢内驾车的诡异场景。

之所以赵枢坚持亲自驾车,是因为自从四轮马车成型后,赵枢一直在做各种改进,他们现在所乘的是一辆软顶敞篷马车,车夫座位在车厢前,车厢内四人两两对坐,如果让车夫在前面驾车就会有一种四人说话有一人偷听的感觉。

“你可以把前面的椅子调转过来往后挪一尺半,然后向前坐,这样就可以坐在车厢里第一排驾车,不再需要车夫了。”

“很好的建议,想不到竹大管家还懂机械,去管理木匠作坊如何?”

“那你自己去管城里的生意。”

“我开玩笑的。”

“好美的风景啊,可惜没带炊具,不然可以在这里野炊。”

好天气让白露也有好心情。

“别院的风景也不错啊,咱们去汴河边烧烤好了。”

众人来到别院才刚九点半,李鹿还在学校上课,房子建好后竹樱只来过几次,李妈妈还没来过,赵枢带着李妈妈参观自己的三层小楼。

进门后是一个小玄关,对面偏东是楼梯,再往里走是大厅,中间一根边长足有三尺的粗大立柱,东边是一个大房间,被赵枢规划成棋牌室,墙壁上两扇窗户刚刚由纸窗换成玻璃窗。

西边分两个大房间,西南是厨房,西北是餐厅,都跟王府的大厨房差不多大,足够十几人共同用餐。

“咱们家一共四个人,建这么大餐厅有些浪费了吧?”

白露觉得餐厅过于大了,其实赵枢自己也觉得太大了。

“后年郡王就要成亲了,王妃有自己的侍女奶妈,肯定要带一堆人,以后还要雇人照顾世子,这个屋子还不一定装得下呢。”

李妈妈想的倒是远。

“无妨,以后还可以改,咱们最不缺的就是砖和水泥,不满意的话拆了重建就是了。”

这些都是细枝末节,赵枢最想展示的是他的几样新东西。

“咦,这个盆底怎么有个洞,是坏了吗?”

白露发现的就是赵枢要展示的第一件东西。

白露所说的是一个矮桌上的盆子——也就是后世常见的洗手池,上面有个连接有竹管的木质水龙头。

赵枢走到洗手池旁边,打开水龙头,水便流了下来。

“如何?”

赵枢对这套厨房供水系统很得意。

但三人都没反应。

“这不就是淋浴那套东西吗?”

“……”

竹樱很不以为然,赵枢无言以对。

的确,这东西跟赵枢以前设计的淋浴设备比起来,除了在中间加了一段长竹管外没什么区别。

“这样很方便啊,我还跟白露说过要是把淋浴的东西安到厨房就好了。”

善解人意的李妈妈出来化解尴尬。

“嗯,虽然没有新意,但确实很有用。”

竹樱也认同这东西很实用。

“来隔壁看看。”

赵枢又带着众人到厨房南边另一间屋子。

“你把淋浴室安到楼里,水往哪排啊?”

让竹樱不解的正是一间没有马桶的洗手间。

“这。”赵枢伸脚踩了地上的一个小竹篦子。

“这下面连着一排陶管,直通到北边十五丈的汴河。”

下水道这个东西也不新鲜,商周时期就跟成熟了,开封城内也有,不过都是公共卫生设施,还没人安在家里。

“不错,但水怎么送上去,搬着水桶爬到二楼吗?”

“竹大管家你问题真多。”

“我是替大家问的,白露你说是不是?”

“嗯,我也很好奇呢,楼梯这么窄,怎么把水桶搬上去啊?”

“问得好。”

“我问的时候你怎么不说问得好?”

竹樱对赵枢的区别对待很不满。

“你是问的多,白露是问得好。”

……

“我现在卖个关子,明天你们就知道了。”

“还有,我在楼周围没看见茅房,你不会也安到楼里来了吧?”

“竹大管家就是聪明。”

“咦~”

听到赵枢竟然把茅房搬到楼里,竹樱一脚嫌弃,白露吃惊地瞪大了眼睛,李妈妈也微笑着摇头表示无奈。

“先别嫌弃,随我来看看,保证你进去就舍不得走了。”

“你才舍不得离开茅房。”

“哈哈。”

赵枢带三人来到房间东南角,推门进去。

要说搬到房内其实并不准确,这个厕所是在楼体之外的,只不过跟大厅连通。

进去后是一把矮椅形状的马桶。

“发现什么特别的了?”

“马桶后面有个水箱,可以把东西冲走,想必下面也有陶管通到汴河里吧?”

白露研究了一番得出结论。

……

她这么聪明让赵枢怎么装逼?

“不是汴河,西边十丈外有个大坑,排到那里面,每五天会有人来清理,反正施肥也是要加水的,正好帮他们省一步。”

赵枢出于前世的公德心,不太想往汴河排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