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病宋 > 第四十九章 李鹿

第四十九章 李鹿

“二是吹制法,是一种西域传过来的工艺,在炼丹炉中挑出浆状琉璃,包裹到空心铜管一头,然后吹到模具内,再放到小火炉中退火三天,让其冷却,如果没有这一步,琉璃会很容易自爆。”

???

赵枢本来想炫耀一下他前世在网上看过的吹制法,没想到这个时代已经有了。

虽然大部分时间赵枢都能给这些工匠理论上的指导,但偶尔也会有这种装逼失败的时刻,没关系,赵枢早就习惯了。

行吧,第一百零七次小看古人。

“那你们能不能吹出薄厚均匀的琉璃筒?”

“这个恐怕很难,小人或许可以做到,十次里能成功两三次吧,但他们都不行。”

吹筒法做玻璃板是赵枢唯一知道的做玻璃板的方法,但看来技术要求太高,这个老工匠已经是京城周围数得上号的琉璃匠人,估计只有到他这个年纪才能掌握这个技术,而且成功率也极低。

低成本方案行不通,工业革命的机械降低生产者技能要求不是说着玩的,赵枢并不懂其他平板玻璃工艺,不过他还有备用方案,灵感来自于铁板,他计划做一套水力对辊机,像压铁板一样把玻璃趁热辊压成平板状。

不过平板玻璃只是用来做窗户和镜片,普通日用器皿并不需要厚度均匀的要求。

“嗯,那在去除气泡和调整颜色之前,你们先练习一下吹玻璃杯吧,我这有几张图纸,你们看看能不能做成这种形状?”

赵枢画的只是普通的高腰玻璃杯,酒盅和玻璃碗,几乎是最简单的器皿了。

“回郡王,完全没有问题。”

“嗯,那就好,我让炼丹术士那边试验一些消除气泡的材料,如果他们找到了,不用来请示我,你们配合着摸索一下。”

“是,小人记住了。”

“嗯,没什么事了,你们忙吧。”

走出琉璃作坊,赵枢继续转。

木匠作坊已经在批量制作四轮马车用的板簧了,印刷作坊也已经把人体简图印了二百本,现在正在做内脏结构图的雕版。

赵枢从铜匠那里拿了几个碗,进到瓷器作坊大院里。

他本想做些二十世纪火遍全国的搪瓷杯,他自认为这辈子是很难做出不锈钢了,无毒的防锈技术中搪瓷应该是相对简单的。

他本以为这个年代已经有珐琅工艺了,然而打听了很久都没有消息,赵枢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珐琅工艺是十三世纪才由阿拉伯传入中国的。

早知道让去西域的商队把这个工艺带回来了……

不过赵枢认为搪瓷杯值得一做,他看过纪录片,这东西就是把搪瓷釉料涂抹到金属杯子上,然后用炉子烧几分钟就行了,跟陶瓷釉类似,难度只在于搪瓷釉料的配比,所以这个工作交给了瓷器工匠,遗憾的是现在做不出铁皮杯,只能用薄铜碗练手。

一切都顺利,赵枢开始了教书的日子。

小孩子学东西真快。

虽然赵枢这具身体年龄也不大,但不妨碍他把十二三岁的同辈人称作小孩子。

被选中来上生物课的孩子一共三十七个,都是半年前收留的孤儿中比较大,识字和算数掌握比较好的,其中男女都有,由于这个学院并不是正经的儒家学院,没有什么老学究,实际负责人是白露和周楚,也没人反对赵枢让女孩上学。

而且赵枢说的有道理,总不能白养她们吧?

这些孩子知道给自己讲课的是郡王阁下,官家的皇子,一开始还很害怕,甚至在课堂上不敢抬头看赵枢。

经过几天的相处后,学生们发现这位郡王不仅为人和善还风趣诙谐,还经常在课堂上讲些笑话,跟那些古板的先生完全不同,胆子也就大了起来,甚至开始给课本挑错了。

“嗯,的确印错了。”

几个学生在休息时间跑到讲桌前,跟赵枢说好像有一个字印错了。

“这是活字印刷的典型失误,工匠在安装活字的时候搞歪了,你们知道活字印刷吗?”

学生们摇头。

于是赵枢又在生物课间讲起了印刷术,赵枢认为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很有必要,毕竟现在还在成长期,能根据他们的天赋和兴趣来分类培养比起一锅烩要好多了。

讲完印刷术的发展,赵枢又开始夸奖提出问题的学生,

“你们能发现并提出书本的错误,这很好,尽信书不如无书,你们以后也要学会自己思考,不要迷信书本。”

此时一个学生举起了手。

“说。”

“可是郡王……哦不,先生,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书中的东西对不对呢?”

“实践,实践出真知,要做到知行合一,比如说书中写到心脏在左边,那你们就可以自己摸一下是不是左边有心跳而右边没有呢?书中的知识你们都可以去实际做一下,当然,这生物书你们现在很难实践,但等你们把其中的知识搞明白了,我会安排的。”

“先生要让我们看死人吗?”有个女孩怯怯地问。

“没错,我会开一堂解剖课,让你们看到真正的人体内是什么样的,现在只是看,以后还要亲自动手解剖。我知道这对你们来说很困难,你们可以拒绝,我不强迫,但这不是一个课程,不是一个命令,也不是一个任务,这是一个机会,让你们成为世上最优秀的一批人的机会,你们自己选择。”

一阵沉默,茫然者有之,紧张者有之,怯懦者有之,兴奋者有之,期待者有之……

不等学生们做出选择,赵枢继续说道:

“不是任何人都有机会的,我给你们出一个考题,完成的人才有资格参加我的解剖课。”

此时一个小女孩举起了手,好像刚刚才反应过来赵枢刚才说的话。

“说吧。”

“那,先生,女孩也有机会吗?”

话刚出口小女孩就后悔了,觉得自己有些得寸进尺。

“当然,不然让你们来上课干什么?你们衣食住行都花我的钱,还想偷懒不成?”

众人皆笑,等着听赵枢的作业。

“嗯,我先给你们讲一个理论,说如果把青蛙扔进温热水锅里,它会直接跳出来,而如果把青蛙扔进凉水锅中慢慢加热,他就会因为水温的舒适而悠然自得,等它无法忍受时想跳出来时,已经来不及了。这个故事要讲的道理是,即便在舒适的生活中也不能放松警惕,而你想做成一件事,也要懂得有耐心长远规划。”

赵枢停了一会儿,让学生们消化一下。

“我留给你们的作业就是,亲自去做温水煮青蛙的试验,把结果和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

说完,赵枢收拾东西转身出门。

走了三尺又转身回来——还没上课呢……

在别院教了十天的书,等来一个老熟人,李妈妈的儿子李鹿。

李鹿其人,比赵枢大半岁,其实二人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很对脾气,用竹樱的话来说——臭味相投。

简单来说就是李鹿这个人脑洞很大,恐怕比赵枢还大,赵枢的很多东西,别人都不能理解,李鹿偏偏能懂,就算不懂,也乐意陪赵枢胡闹。他曾经被赵枢叫到宫中住了一段时间,但因为天天陪赵枢锯木头做一些稀奇古怪的被称为“机械”的东西,不知怎么被御史知道了,在官家面前参了一本,如果不是赵枢哭了一场,李妈妈肯定被赶出宫了。

李家是小商家出身,谈不上大富大贵也算衣食无忧,李妈妈夫妻二人想让他读书考个功名,他自幼也聪明伶俐,但心思完全不在读书上,如果由着他随性胡来的话,赵枢看他大概会成为徐霞客。

“先说好了,你是我从李妈妈那里借过来的,如果你在我这干不好,就老老实实回去读书。”

“放心,你让我干啥我干啥,只要不让我回去读那些酸书,我可不想成一个满嘴之乎者也的穷酸文人。”

“那你跳河吧?”

“什么?”

“你不是说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吗?我现在让你跳进汴河洗个澡。”

……

“你看,做不到的事为什么要说呢?”

李鹿作为一个热血男儿,自觉受不了赵枢的嘲讽,走到河边就开始脱衣服——赵枢的三层小别墅就在河边不远。

只脱掉长衫,李鹿就不再动了,像是在等赵枢劝他回头。

“装,继续装。”

“我错了……”

“哈哈哈哈哈……”那边赵枢看到李鹿的糗样,开始夸张地大笑起来。

“好了,不说了,来看看我新写的书。”

赵枢带李鹿进门,把两本人体结构扔给他。

“这字旁边的古怪符号是什么?”

“注音符号,用来标注读音的,有了这个东西,只需要学会四十几个注音符号就能读出所有文字。”

“有趣,教教我。”

赵枢从注音符号到心肝脾肺肾都讲了一遍。

“也就是说,你‘解剖’了一具尸体,然后根据尸体写出了这本书?”

“可以这么理解。”

“这种事你怎么也不叫我?下次解剖尸体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