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明十义 > 第六十章 迟来的密信

第六十章 迟来的密信

在校场为殷弛正名之后,太子又趁热打铁的肃清了一批霍连山的残余势力,余下将士莫不称赞英明,尤其是殷弛旧将翻身之后,更是个个扬眉吐气,争相为太子牵马执鞭。

太子十分满意,命万海龙和李忠虔两个功臣宿将继续维持宣府镇,待班师回京之后即上表为二人请赏,分别让领总兵和副总兵之职,二人也是千恩万谢,感戴不已。

此时,距边镇千里之遥的汉王却是如鲠在喉,辗转不安。

收到霍连山的密信后,汉王起初颇为忌惮。

他是了解太子朱瞻基的,朱棣靖难成功之后,封立太子时即立了这位皇太孙,恩宠如斯,还觉不够,不仅任当时名满天下的大儒杨绍恭为太子蒙师。

待太子稍长,还时常亲自带着他上前线历练,这样的待遇,哪怕是他这个所谓出生入死战功赫赫的宠儿也不曾得到过的。

朱瞻基绝不是温室里的花、绣花的枕头,他是真能打的,毕竟他十七岁那年亲自带兵孤军深入敌营的故事,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汉王思索再三,决定冒一下险,霍连山死不死他不关心,可如果太子趁机安插自己的人进去,失去宣府镇的势力,他的皇图大业可是一大损失,以后可就没有便宜马便宜兵可以占了。

果如太子先前担心的那般,汉王照会了赵王,串联了跟自己勾结的几个军门把总,便回信让霍连山继续撺掇胡人做内应,一旦太子前线失利,则动员兵部等自己人鼓动增兵,将朝廷有生力量往北方押,自己则可相机北上,届时霍连山即可带着边军南下呼应。

计划很完美,这一切假设的前提是太子要等到大军汇合才动手,而且不会在战前对付霍连山,毕竟风险太大。

可惜太子并没有按照常理出牌,一到宣府镇就奇袭成功,大战之后还就立马瓦解了霍连山的势力,行云流水风驰电掣一番操作下来,汉王的回信到达宣府镇之前,大盘已经稳下来。

汉王紧盯着北方动向,收到的却是这样的结果,有些错愕,得知主力还分兵了七万人马卡在北边和京城之间,彻底凌乱了。

我爹当年是怎么造的反啊,怎么这么难啊!

汉王郁闷至极,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霍连山成了刀俎上的肉,不及回味肉痛的感觉,赶紧让跟着的伙计们熄火,疏通朝堂上的势力准备给自己擦屁股。

太子一顿生猛扫过之后,终于腾出手来。

“殿下,这密信怎么处理?”万海龙头疼的望着太子道。

汉王的那封回信,霍连山自然是无法亲自开启了,可如何处理却成了一块烫手山芋,公开吧,坐实汉王反意,可现在汉王手里还有势力,万一逼急了就是一场内乱,无视吧,只会助长汉王他们的嚣张气焰。

“烧了吧。”太子沉吟一番发出指示。

“这,这不要给皇上呈看一下吗?”万海龙觉得,这么大的事,就算是压下来至少也要让皇帝知晓吧?

“父皇身体不好,看了恐伤龙体,何况——烧了吧!”太子话到嘴边噎了下去,只是重复刚才的决定。

万海龙只好照办,他不知道,太子没说出的那半句话,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了解和无奈,当年朱棣册封太子,汉王强行留京不愿就藩,还屡次三番陷害朱高炽,朱棣察觉以后欲要严惩,朱高炽不仅不踏上一脚,反倒百般为汉王求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虎为患,乃至于斯。

今天就算是把这封信送到朱高炽面前,他除了生气恐怕也只会自己安慰自己,都怪当年先帝为了鼓励儿子们死战,给了汉王太多许诺,结果皇位旁落,换谁也不服气啊,兄弟总还是兄弟,他又没真的造反。

说到底,朱高炽其实是对自己身登大宝不够自信,心理上觉得亏欠了无论从能力还是身体素质都数倍于自己的弟弟。

可天下一人的位置,不是寻常百姓家的论资排辈啊!

太子心里明白,这会只能忍着将证据烧了,与其打草惊蛇不如按兵不动,就让这暗流再汹涌一阵子,待到天降暴雨,所有的泥沙都会涤荡干净。

事情都处理完了,太子这才带着大军浩浩荡荡的班师回朝。

到了京城郊外的时候,大部分的部队按例已经回防原卫所了,只剩部分请功的将领和东宫近卫军等待朝廷的礼遇。

人逢喜事精神爽,连日前线的奏报让他心情舒畅极了,早早就让礼部准备好了,在太子的队伍离京只有几里地的时候便披挂齐全,用最豪华的仪仗亲自迎接他们凯旋。

是为天子“郊劳”,上一次还是洪武年间。

“儿啊,好生做!”朱高炽抚着太子的肩膀端详一番,笑眯眯的鼓励道。

此刻他只是如寻常父亲一样,看着征战回来的儿子,露出难得的温情。

太子亦有些感动,束发以来,头一次像小时候那般,可以不顾君臣礼仪和父亲同载回宫。

假如你不是皇帝,只是我父亲,那该多好。

太子望着身旁那个脸上闪着和蔼且兴奋笑意的虚胖老男人,眼里的神色淌出一丝残酷。